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素芬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3):197-203
利用电镜研究鳖疖疮病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肠上皮受损、微绒毛脱落变少;肝、肾、脾病变严重,其实质细胞肿胀变性乃至坏死、解体,胞质、胞器及核质减少至丧失,有粒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吞噬活动活跃;骨骼肌细胞肿胀、横纹模糊;细胞器的病变以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扩张变性、崩解为主要特征,血管充血、血窦内皮细胞肿大;部分血细胞变性、造血组织受损,肝、肾与肌肉中发现细菌感染,笔者还探讨了鳖疖疮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鳖疖疮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鳖疖疮病的组织病理研究①颜素芬江福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养殖系厦门361021)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速发展,鳖(Triongxsinensis)的病害也日渐增多并趋严重.有关鳖病的研究,日本[1,2]和我国[3~6]虽然在病原和防治方面陆续有文章报道,但... 相似文献
3.
对鳃腺炎与腐皮病并发症的鳖的肝、脾、肾、肺、肠和精巢等6种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切片,并与健康鳖的相应器官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鳖的器官组织出血,组织细胞出现肿胀、坏死、崩解,最终造成全生组织损伤;血管腕扩大,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及血液中的大量红细胞变形、破裂、溶解。此外,还对病鳖的4种组织匀浆液初步进行了抑菌实验。 相似文献
4.
美国青蛙腐皮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病蛙的皮肤病灶上分离出 3个菌株 ,经人工感染发现皮 1 - 3菌株为病原菌 ,经鉴定为鲁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lwoffii)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美国青蛙来源于广东省中山市××养殖场 ,体重为 30g左右 .人工感染用的健康美国青蛙在广州市市场购置 ,体重为 2 0 0g左右 .1 .2 方法1 .2 .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常规无菌操作取病蛙的皮肤病灶组织一小块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 ,2 8℃培养 2 4h ,用接种环取一环菌苔 ,用质量分数为 0 85%的生理盐水配制成一定浓度菌悬液 ,然后采用… 相似文献
5.
取病鳖的肝,肠,脾,肾和溃烂处皮肤等组织数块,Zenker‘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病鳖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至坏死,肝血窦淤血,肠粘膜溃疡,肠壁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理组织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取病鳖的肝、肠、脾、肾和溃烂处皮肤等组织数块,Zenker'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病鳖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至坏死,肝血窦淤血.肠粘膜溃烂,肠壁结构被破坏.脾脏的红髓、白髓分界不清.肾脏的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毛细血管扩张.溃烂处皮肤表皮细胞坏死,真皮结缔组织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水泡病病原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3年8月信阳师院生物系特种动物养殖研究所的试验鳖场孵化出一批小鳖。同年10月有一只鳖得了一种新的疾病,病鳖颈根部和右下肢基部各有一大水泡,暂名“水泡病”。本文对其分离菌进行了研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中华鳖水泡病的致病机理,可能与病原菌的毒力与传染途径有关,而鳖的抗病能力是能否引起该病的关键,外界环境因素是引起该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内脏损害”的病鳖(TrionyxsinenSe)中分离到2种具致病力菌株: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雷极普罗威登斯菌(Provtdenciarettgeri),2种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氟哌酸均具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鳖"腹水病"的致病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5年以来,河南一些养殖场的幼、成鳖患发一种“腹水病”。从濒死病鳖分别获得两株细菌感下实.二者均为致病菌。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营养要求和G=CMol%,笔者认为,二者分别为嗜水气包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两株病原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二嗪和庆大霉素等四种药物敏感,用它们与腹水配伍治疗患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纸机运转过程中的腐浆障碍主要是由系统内微生物所引起的。从UPM常熟纸厂PM2纸机机架的腐浆里筛选得到10株细菌N1、N2……N10,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N1、N3为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azotifigens)、N2为腐败假单孢菌(Pseudomonas putrefaciens)、N4为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N5为Filimonas lacunae、N6为Asticcacaulis excentricus、N7为少动假单孢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N8为Siphonobacteraquaeclarae、N9为不解糖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pruni)、N10为Flectobacillus Larkin。将分离后的10株细菌分别回接到含细小纤维的回接试样中,检测腐浆细菌的生物膜对细小纤维的絮聚情况,结果显示N5、N8、N10对细小纤维有很大的絮凝沉淀作用,由此推断这3株细菌的生物膜活性强,是腐浆中的有害细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我国多个省、市都有发生猪口蹄疫病,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有些属猪水泡病,猪水疱性疹是由猪水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猪的口、鼻、乳腺和蹄部形成水疱性病变,猪口蹄疫是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以秋末、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发。上面介绍猪口蹄疫病,现在再介绍一下猪水泡病。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在蹄、鼻、口腔粘膜和母猪的乳头周围皮肤出现水泡。病程10-15天,一般能自愈。病毒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在污染的猪舍内可存活2个月以上。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在潮湿天气,特别是猪群密度大,卫生条件差,调运频繁等情况下易发病。发病率高达70%-80%,而病死率很低。本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粪便、屠宰生猪的污水及未煮沸的泔水是主要传染源。典型的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在蹄冠、蹄叉、蹄踵出现水泡,水泡约有米粒至黄豆大小,数量不等,若有细菌感染,局部化脓,严重的可使蹄壳脱落,病猪趴卧。约有5%-10%病猪的鼻盘、口腔粘膜、齿龈有水泡和溃疡。部分母猪乳房有水泡出现。轻型的少数猪全身症状较轻、传播缓慢、隐性型的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不易发现。猪水泡病与猪口蹄疫病极为相似,症状难于区别。为合理正确地对猪口蹄疫病和水泡病做出鉴别,我们应充分掌握两病的基本知识,便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更好地把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做到位。 相似文献
13.
养殖鳖主要细菌性疾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养殖鳖细菌性疾病是全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危害对象从稚鳖到成鳖、亲鳖。从1996-1998年对养殖鳖主要几种细菌性疾病和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病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树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3-24
对杨树烂皮病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作了系统阐述,对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进行初步探讨,采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载培、加强抚育管理、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杨树烂皮病. 相似文献
15.
李克来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4(2):193-195
研究了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Cor ynebacterium sepedonicum快速鉴定方法。此方法是作者在30年马铃薯育种中使用的最方便、最快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分离自高原掌叶大黄的腐皮镰刀菌R13为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室条件下提高该菌生产大黄素产量及相关的合成途径, 研究采用了调节初始发酵pH及添加蒽醌合成途径前体物质的方法, 并通过HPLC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添加丙酸、丙二酸时对该菌生产大黄素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 可以初步确定该菌生产大黄素的合成途径为聚酮合成途径; 经优化该菌生产大黄素的产量达到3908 mg/L. 相似文献
17.
毛竹基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竹基腐病是于1975年在江苏省常熟市首次发现的新病害,现已知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四川均有分布,国外至今未见报道,经多年的分离培养试验,从病株组织内获得4种真菌和1种细菌的纯培养,通过竹笋期的室内,室外和有伤,无伤的多次反复接种和再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细菌对毛竹不有任何致病力,茁芽短梗霉和交链孢对毛竹只有很轻微的致病力,仅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暗孢节菱孢和异孢镰刀菌对毛竹有极强的致病力,并能 相似文献
18.
19.
冷季型草坪上致病腐霉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和1998年的4~6月间,从浙江东北部沿海的11个县、市、区的冷季型草坪病苗上,共分离鉴定Pythium irregulare,P.mamillatum,P.aphanidermatum,P.ultimum,P.deliense和P.graminicola等6种腐霉菌。接种试验表明,这6种腐霉菌都能引起高羊茅猎狗5号幼苗的猝倒病,并导致幼苗生长不良,其中P.deliense对猎狗6号幼苗的致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开远6根发病的甘蔗茎上分离到甘蔗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菌,以期为防治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致病性测定,ITSI-5.8S-ITS2 rDNA序列的系统发病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甘蔗黑腐病是由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Butl.)Moreau)引起的,该病菌导致甘蔗黑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