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及AFM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硫化铵与钼酸铵为反应物,在适宜的分散剂与超声帮助下,通过快速液相沉淀法制备出三硫化钼,再通入高纯氢气,将三硫化钼加热分解,制备出二硫化钼。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获得的三硫化钼是典型的非晶态MoS3,二硫化钼为2H-MoS2;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发现,制备的二硫化钼的平均粒径为70nm左右。 相似文献
2.
DDP修饰Ag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微乳液中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DDP修饰的Ag纳米微粒,TEM形貌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微粒粒径约十几纳米,且分布均匀,由结构、红外、元素分析和热分析证实了DDP通过化学作用包覆于Ag纳米核表面,有机修饰层的存在使得Ag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3.
在水醇混合介质中,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了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DDP)表面修饰的金属Ni纳米微粒,并对制备条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合成的DDP修饰金属Ni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其粒径小、分布均匀、并且表面修饰层的存在抑制Ni纳米微粒在空气中的氧化。 相似文献
4.
表面修饰MoS2纳米微粒的XP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MoS2纳米微粒的结构及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不同合成条件和不同反应物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和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于MoS2纳米微粒的表面所形成的表面修饰层,有效地阻止了MoS2纳米核的氧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水溶液中,使用硬脂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还原法制备了油溶性Ni纳米颗粒.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制备颗粒的形貌及大小,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考察了颗粒的分散性,同时也对颗粒与甲苯闻的浸润性及抗沉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纳米颗粒经过表面改性后,颗粒大小约为30nm,在油性介质中分散能力:浸润性、抗沉降能力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溶液中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NH4)3PMo12O40纳米微粒,以TEM,XRD,FTIR,TG和DSC等分析手段表征了这种纳米微粒的形貌和结构,在四球机上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15nm,在有机溶剂中可良好分散,在中低负荷下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表面修饰MoS2纳米微粒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相分散法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为修饰剂成功制备了MoS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对MoS2纳米微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S2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利用四球试验机表征了MoS2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MoS2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水-醇混合介质中采用阳离子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CeF3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CeF3纳米微粒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表面修饰CeF3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显示出良好的减摩、抗磨和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为表面修饰剂,钼酸钠、硫化钠、稀硫酸、盐酸羟胺为原料,合成了PyDDP修饰的MoS2纳米微粒。优化了还原过程、硫代过程和酸析出过程的工艺参数;采用IR,TG-DTA,XRD等分析方法,对表面修饰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表面修饰纳米二硫化钼微粒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粒是一种表面为有机物修饰、存在无机核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粒。通过四球试验,研究了所制备微粒的摩擦学性能,并利用SEM,EDXA等方法对钢球表面的形貌、钢球表面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所制备微粒对材料的摩擦学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表面修饰纳米氧化锆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丙烯酸对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表面修饰作用及其对粉体在丙酮中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TEM、TG和FT-IR对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锆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TEM分析结果说明用丙烯酸进行表面修饰大大改善了纳米氧化锆在丙酮中的分散性;TF-IR分析证实了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锆表面确实存在修饰剂的有机官能团,可能是因为丙烯酸中的羧基(-COOH)与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OH)发生了脱水酯化反应,TG结果给出氧化锆粒子表面键合的丙烯酸的质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
纳米Fe微粒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Fe微粒的制备及研究李发伸,杨文平,薛德胜(兰州大学物理系,兰州,730000)纳米微粒通常是指尺寸在10~102nm范围的微粒。近年来,由于纳米微粒在催化剂、微粒磁记录介质、磁性液体、高级陶瓷、粉末冶金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国际、国... 相似文献
12.
13.
NaYF_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的合成及表面修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稀土硬脂酸盐为前驱体,利用热分解法在液体石蜡-油酸体系中合成出具有较高发光强度的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以及荧光光谱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推断出该合成反应的机理为固-液两相反应.详细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溶剂组成对纳米颗粒荧光性能的影响.通过Lemieux-von Rudloff试剂将包覆有油酸分子的纳米颗粒表面羧基化修饰,使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钨磷酸铵、钼磷酸铵两种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微粒,用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组成,它们的结构、性质、颗粒大小、表面形状分别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多金属氧酸盐都为Keggin由结构,晶粒大小分别在32nm和34nm左右,形成纳米微粒后,两种杂多阴离子的热稳定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无机纳米氧化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主要方法,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化学方法的运用,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沉淀法和微乳液法等,探讨了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实验效果的要素,并对表面改性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纳米微粒的微乳液制备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全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4):474-478
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纳米科学发展的基础,微乳液法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较全面地了微乳液中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对纳米微粒结构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均相沉淀法和原位聚合反应法分别制备了粒度、分散性和表面性质不同的2种纳米硫化锌,并通过XRD,TEM,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聚合反应制得的PMM包覆的纳米硫化锌有机-无机复合率相对较高,具有较小的粒径,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孙文兵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4):44-48,55
以硅粉为主要原料,在碱催化下制备出了高固含量、低成本的纳米SiO2水分散液。采用聚醋酸乙烯对纳米SiO2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反应奈件和表面修饰条件等对水分散性纳米SiO2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得到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MWNT-g-PDMAEMA),进一步与二茂铁甲酸反应,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MWNTg-PDMAEMA/C11H10O2Fe).详细研究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MWNT-g-PDMAE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