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宁波市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创新环境为保障,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该区培育认定各级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超过150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近20家,"产学研智囊团"遍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设计创意等四大新兴产业,以及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部分宁波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15,(1):11
<正>2014年以来,宁波市切实推进市委"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深化改革谋创新活力、以积极创新促发展转型,全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加强协同抓合力,积极落实创新驱动重大部署一是加快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设立10亿元扶持资金,出台《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从新材料领域研发机构引进、创业孵化、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项目引  相似文献   

3.
<正>新材料产业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作为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引起广泛重视,对未来产业影响巨大。宁波市新材料产业拥有竞逐的基础优势、创新传统和政策路线,呈现出产业创新集群特征,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宁波从自身产业基础出发,持续打造在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新材料成为了推动宁波转型发展的原动力和"引领极",助力宁波经济发展"破茧化蝶"。一、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一)新材料产业基础初具规模产值规模双升。2013年,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徽新材料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DEA的无量纲统一的效率分析法,对比分析了12个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不论是在总体创新效率方面,还是在创新的不同维度方面,都近乎全面落后.考虑到以应用为导向的新材料创新是最有效率的创新,故本文又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应用导向提出了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未来创新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实行6S管理,坚持以科技为主导,以创新求发展,以客户信誉为基点,以服务为纽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上海松发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设置在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工业园区红牡丹路155号,是一家国内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总资产6500万元,固定资产3000万元,从业人员130人,年销售额15000万元。上海松发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建有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创新能力较强,拥有多种专利的新材料产品,是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15日,在四川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攀钢被列为首批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新材料领域骨干类)。同时,攀钢旗下的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人选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电子信息领域孵化类),攀钢钢铁研究院人选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新材料领域),攀钢生产的钒氮合金被列为四川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新材料领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为研究对象,以象限法研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创新质量差异在研究样本中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特征,在各个象限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分布比较均衡;不同创新质量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质量影响因素略有不同,共性的影响因素,表现为科技人员数量和科技人员薪酬,个性的影响因素表现为企业的规模、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与筹集等;影响因素存在创新质量强弱依赖性,随着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质量的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影响因素呈现增多的趋势。同时研究发现不同创新质量情境下,影响因素对于创新质量两个纬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 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蚌埠院)成立于1953年,是国家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蚌埠院围绕硅基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化,努力打造以研发和产业孵化为中心的中央应用研究院,专注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家聚焦新材料行业创新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以下简称华新园)以新材料全产业链为主线,依托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金发科技、高金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公司的行业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了一条适合于新材料行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服务链条,及"科技金融服务+高新技术服务+创业导师服务"三位一体的精准服务体系,着力营造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推进、行业资源要素聚合、精准服务机制健全、创业环境友好的新材料行业创新创业生态圈,有力支撑了广州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精准设计新材料创新突破路径及政策,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梳理了美国、日本与欧盟等材料强国的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经验,探讨了中国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设计了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提升”创新突破路径、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创新突破路径及前沿新材料“抢先卡位”创新突破路径,并从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引导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向、建设新材料产业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勇  朱乾 《科技与经济》2013,26(5):96-100
以我国A股2007--2012年间新材料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对新材料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期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具有负向影响;PE支持有利于新材料企业的成长。此外,企业规模与新材料企业成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年龄与新材料企业成长呈现负相关,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绍兴市上虞区具有深厚的创新基础和强大的创新基因.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8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集聚大学(校区)3所、大学研究院12家;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9家、院士工作站近40家;众创空间累计达到27家,服务410余个初创企业及团队.2021年,上虞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比达3.56%,综合创新指数列全省第7位.  相似文献   

14.
迅速崛起的北京新材料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强 《科技潮》2005,(4):4-7
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三大主要高新技术,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生产与制造技术的重大变革。新材料是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材料产业的创新往往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而下游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能极大地刺激和推动材料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北京目前有800多家新材料企业,每年有近300亿元的销售收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已达9%,新材料已成为北京继电子信息和光机电之后的第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迅速崛起的新材料产业也为化工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14,(3):9
<正>2014年宁波市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工作要点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宁波市情,着力推进八个重点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一、推进重大刨新大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加快建立高端刨新要素引进、集聚机制按照"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和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全面启动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理顺新材料科技城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共享成果"的建  相似文献   

16.
<正>万向企业研究院万向企业研究院依托万向集团建设,1996年投资5000多万元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改组建立了万向研究院,2009年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  相似文献   

17.
浙江新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力新材),创立于1987年,坐落在美丽的飞云江畔——浙江瑞安.新力新材是一家集聚酰胺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专注于工程塑料领域低碳、环保、高性价比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先后荣获"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奖""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改性塑料行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实施者""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08,(9):84-85
为加快揭阳高新区模具和塑料制品产业基地建设,广东揭阳高新区今后发展的思路是:突出基地“研发创新、聚集示范、辐射带动”三大功能,以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导向,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完善产业链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基地内企业向“专、特、精、新”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高档精密模具,发展高档塑料精品:加强品牌建设,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基地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潘勇 《安徽科技》2014,(2):12-14
为加快推进安徽省创新型省份(试点)建设,加快蚌埠市战略新兴产业--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共同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由蚌埠市政府、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盛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百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13年10月16日组建成立了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过几个月来的各方共同努力,研究院取得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怡 《今日科技》2014,(8):47-47
<正>9月4日,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暨首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复赛完美收官,30强新材料领域企业在中国·硅谷——富春硅谷展开激烈的角逐,争夺晋级决赛的最后5张入场券。大赛组委会主席、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富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方仁臻出席大赛并讲话。"新材料领域的高大上,给你赞一个",比赛一开场,中科恒泰带来的轻质耐高温PMI结构泡沫项目就让首席评委眼睛一亮,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