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析,首先运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方法将31个省市分为了7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4个主因子,并通过因子得分对3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名,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民族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民族8省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得出我国民族8省近5年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与排名情况,并利用聚类分析将民族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分为积极发展型和保守落后型.对研究结果进行剖析,总结制约各民族省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民族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选取14个能综合反映民族地区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同时对其综合得分进行了排名和分析,指出了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财务质量因子在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加强对各项财务能力的提升和改善,全面发挥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校科研实力及地方科技发展战略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科技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以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情况为基础,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竞争力进行灰色定权聚类分析,对其科研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及评价,并对原因进行分析,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大陆28省市自治区平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划分为高生活水平地区、较高生活水平地区和中下生活水平地区3类。并利用判别分析法,得出重庆、四川和西藏自治区同属于第3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可以把这些地区分为3个较为稳定的梯队,并分析了各梯队内部省市排名的动态演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秩相关分析发现,海洋科技可以显著提高海洋劳动生产率,并有利于降低海洋第一产业的比重,提升海洋二三产业比重,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研究还发现,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7.
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评估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为中心,从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几个方向选取细化指标,对国家民委划定特色村寨建设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数据进行了选取和测算,采用系统的评估体系对这些地区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江苏、广东这些经济发达区域有着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内蒙古、宁夏、青海几个多民族地区排名靠前,云南、贵州等传统的多民族集聚区域的外部环境则较为滞后.分析了特色村寨外部环境的约束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文化水平、自然环境等6个变量对于特色村寨外部环境构建的影响依次减弱,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产业厅网站,得出了我国信息产业厅网站建设呈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信息产业厅网站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地区,包含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现有工业企业22万多个,占全国总数的47%,有的省市工业密集程度,已接近饱和状态.这一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外资企业绝大部分也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沿海地区自然资源比较贫乏,能源和部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河南也是典型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因子分析法是地区综合实力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依据因子得分的结果,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差距。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构建产业计量经济模型,对东部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指标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并利用FMOLS(完全最小二乘估计)度量了东部地区各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用品制造业工业销售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除河北以外其余9省市的体育用品工业销售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育用品制造业从业人数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具有同一性,仅福建、广东、辽宁、天津4省市体育用品从业人数对地区经济增长显示出积极作用;社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省市的组间均值在1%的置信水平上都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问题,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污染与治理状况、自然环境状况三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华东地区6省1市2014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华东地区6省1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隶属度函数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就低碳经济发展而言,安徽和山东发展水平较低,浙江和福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他省市的发展则处于一般水平。最后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对中部六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对我国30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明,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存在区域差异.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该研究建议,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当推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经济成果人人共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2003—2012年31省份的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与其GDP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而言R&D经费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大于R&D人员;科技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呈现阶梯态势,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在不同省份之间并不相同,而且打破东中西的区域界限。为此我国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时,不仅要确保量与质的双重提高,而且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科技经费投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以便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群体开展的现状调研表明:该市的群体活动开展欠理想,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表现在体育人口处于全国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体育项目单调、新兴项目未能普及;体育经费不足;体育指导员缺乏;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等。为此要提高对群体开展的认识,加大经济的投入,懂得“花钱买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居民消费结构不仅反映地区居民消费偏好程度以及对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而且能反映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原理,构建类之间最小距离关于分类数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曲线在分类数点的曲线斜率变化特征确定分类数,对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结构还存在较大差异,将近三分之二属于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消费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绿色、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经济增长方案,意图在保证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并推进人类福祉提升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的良性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转变投资发展的格局、创新经济发展的方式成为新形势下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鉴于在针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及其投资动力机制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的现状,文章通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投资政策、投资环境、人口与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情形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真实数据,得出我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的现实状况.并通过有效调整对策、改善环境等子系统,为制造业绿色增长方式的动力机制提供适宜路径,以期对我国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为准确把握中国省级基础设施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构建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三大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呈现“东—中—西”递减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省域差异,尤以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发展趋势上看,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建议三大地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了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基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主城区县经济实力雄厚,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等边远区县经济发展较滞后,经济综合评价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现实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区县精确定位,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及实现重庆市整体均衡发展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