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夷山脉位于闽赣边界,走向从东北到西南,大致与海岸线平行,长达550多公里,宽度各处不等,从十多公里至几十公里。平均高度约为海拔1000—1100米,北段地势最高,其中黄岗山海拔2158米,不仅是武夷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武夷山北段的土壤垂直分布,在武夷山脉和中亚热带山地中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秀     
武夷山脉位于江西福建两省的边界上,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峰峦层迭,气势雄伟,绵延千里,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福建省第一高峰,除台湾岛的玉山外,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蜂,有"华东屋脊"之称.位于黄岗山东南坡下的闽北崇安县城南郊,分布着一片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低山丘陵,当地也称为武夷山,最高峰超过700米,面积约60平方公里.境内景观美丽,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山顶覆被一片翠绿的中生草甸。这里就草甸的类型,产草量,及其利用价值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项工作得到福建省科委武夷山科考站的大力支持,谨表谢忱。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和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夷山脉位于闽赣边界,走向从东北到西南,大致与海岸线平行,长达550多公里,宽度各处不等,从十多公里至几十公里。平均高度约为海拔1000—1100米,北段地势最高,其中黄岗山海拔2158米,不仅是武夷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武夷山北段的土壤垂直分布,在武夷山脉和中亚热带山地中有一定代表性。一、成土条件武夷山脉受位于闽赣两省间的邵武——河源深大断裂所控制,而溪流沿着断裂谷不断下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蚊类初步调查(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的蚊类,以前没有作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了解这一地区的蚊类分布情况,笔者于1982年7—10月先后三次到武夷山九个地方(九曲、黄溪口、桐木、龙渡、半山、挂墩、坳头、大竹岚、黄岗山)进行蚊类调查,所获标本,经整理鉴定共33种,分隶3亚科8属,其中类斑翅库蚊Culex murrelli Lien,1968和柬埔寨库蚊Culex richei Klein,1970是福建省以前未曾记录过。现将调查结果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日本绵腹衣 Anzia japonica(Tuck.)M(?)ll.Arg.黄岗山:黄杨矮林,阔叶树杆上,钱02744a,海拔1930米,1981年9月26日。地衣体皮层 K 黄色;髓层 K-,C 红色。含黑茶渍素和绵腹衣酸。2.仙人掌绵腹衣 Anzia opuntiella M(?)ll.Arg.黄岗山:黄杨矮林,阔叶树杆上,钱02725,海拔1930米,1981年9月26日;钱02818,海拔2000米,1981年9月27日;钱02880a,海拔1790米,1981年9月28日。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又称台湾松,为我国特有树种,并为东部亚热带中山地区的代表性群系之一,主要分布于华东中亚热带山地,例如福建戴云山、武夷山,江西武功山、怀玉山、庐山、浙江括苍山,天目山以及安徽黄山,海拔600—2000米的地带。南亚热带的台湾中央山脉海拔750—2800米的山地以及北亚热带的大别山北坡与南坡亦有分布。华中的湖南,湖北以及西南的贵州亦有生长。通常组成单纯林或针阔混交林,是一个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1981年8月至9月间黄岗山植被调查工作的总结之一,重点讨论该山的针叶植物资源的种类成分及其分布,从而为开发、改造、保护利用武夷山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本文植物名称的学名,一般不列举,可参阅林来官等(198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本文植物汉名与林文不同者,则将林文的汉名写在括号( )内,以资对照,只有林文没有的种类,才把汉名和学名一并写出。  相似文献   

9.
1.日本绵腹衣Anzia japonica(Tuck.)Müll.Arg. 黄岗山:黄杨矮林,阔叶树杆上,钱02744a,海拔1930米,1981年9月26日。地衣体皮层K 黄色;髓层K-,C 红色。含黑茶渍素和绵腹衣酸。 2.仙人掌绵腹衣Anzia opuntiella Mall.Arg. 黄岗山:黄杨矮林,阔叶树杆上,钱02725,海拔1930米,1981年9月26日;钱02818,海拔2000米,1981年9月27日;钱02880a,海拔1790米,1981年9月28日。地衣体皮层K 黄色,髓层C-,KC-,P-。含黑茶渍素和柔扁枝衣酸。 3.瘤绵腹衣Anzia ornata(A.Zahlbr.)Asah.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构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其资源空间因子,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属于不完全游道;三港-黄岗山一线的日卡口承载力为1 450人次/天,年卡口承载力为359 020人次/年。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限制量。  相似文献   

11.
作者等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苔藓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考察,到现在止,已知有355种,现在按照陈邦杰教授(1959)对苔藓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分,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生态群落,分为5个生态类型,即:水生苔藓群落(Bryo-Hydrophytia)、土生苔藓群落(Bryo-Geophytia)、石生苔藓群落(Bryo-Petropytia)、树生苔藓群落(Bryo-Epixy-loplophytia)和叶附生苔藓群落(Bryo-Epiphyllitia),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的一部分,境内最高山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的最高主峰,也是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地。山势陡峭,溪流切割极深,高山峡谷,生态环境悬殊,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许多是属于稀有的珍贵与濒临灭绝的树种如钟萼木(Bretschneider sinens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天女花(Magnolia sieboldii)、黄山木兰(M.cylindrica)、银钟树(Helesia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 巍巍武夷山脉,群峰连绵,主峰黄岗山耸立于福建省西北部,为东南大陆的最高峰。山脉斜贯于闽赣边界线上,成为东海之滨的天然屏障。它阻挡着冬季冷气流向东南侵袭,而又阻留了春夏季风吹向内陆的湿气,形成了温暖湿润、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的生态环境,从而发育着极为繁多的植物种群和颇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亚洲东南大陆植物区系成分的佼佼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黄岗山及邻近地区,在北纬27°33′—54′,东经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海拔为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由于海拔高,群山延绵,山势陡峭,溪谷纵横,生态环境复杂,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其中以小叶黄扬(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的山地矮曲林,是我省其它地方尚未见到。矮曲林是研究山地气候与植被相互关系的理想类型之一。 1979年6月,我所2人参加武夷山保护区踏查。1980年8-9月我所5人和省林业设计院3人进行初步调查,1981年8-9月进行深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植被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复杂。经过几年来的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调查,我们认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应该是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海拔200—1000 m);针阔混交林(1000—1350 m);针叶林(1350—1750 m);山地矮林(1750—1900 m);山地草甸(1700—2158 m)。落叶树种还不少,但从落叶林和混交林的角度而言,它们仅仅处于星散和斑块状的状态,并未发育成为落叶林类型,也没形成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类在武夷山,低海拔有,高海拔也有。单优势种毛竹林多在海拔1200m以下,分布很广,发育很好。  相似文献   

16.
真枝藻属Stigonema Ag.植物在广东省(包括海南岛)分布广,种类多,计有20种和6变种·其中16种和9变种为广东省新记录,6种和5变种为我国新记录,4种为新种,一个为新变种·新种和新变种为:南雄真枝藻Stigonema nanxiongensis sp.nov.、海南真枝藻St.hainanensis sp.nov.、乐昌真枝藻St.lechaingensis sp.nov.、胶团真枝藻St.gelatinosum sp.nov.和畸形真枝藻长殖段变种St.informe var.longihormogo-natum var.nov..本文标本采自海拔300—1200米的高山林区,主要生长于岩石表,多数混生于苔藓植物间.  相似文献   

17.
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天目山位于浙江西部,是我国管理得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有保存得很好的柳杉林,种子植物生长繁茂,苔藓植物也甚丰富。前此,未有人对此山的苔藓植物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报导。作者曾于1977年5月,9月;1978年4月,10月;1979年5月五次登山,采集标本700号,据此写出本文。内容包括本山苔藓植物名录;常见属种检索表;苔藓植物的生态分布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浙闽交界的龙泉县宝溪公社,海拔六百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发现了八株天然生长的穗花杉(Amenototaxus argotacnia),在它的树冠下还有一批生机勃勃的幼树和茁壮的幼苗。穗花杉属植物在地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和欧洲中纬度地区,该属现代只有三种,其中穗花杉特产于我国暖温带地区。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对照(0)、低氮(50 kg N/(hm~2·a))、中氮(100 kg N/(hm~2·a))和高氮(150 kg N/(hm~2·a))4种水平的氮添加实验,研究武夷山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径向生长的季节特征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米槠的全年生长可分为水分恢复期、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生长阶段对施肥的响应不同,低氮和中氮处理对米槠的全年胸径相对生长速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影响主要在快速生长期(6—10月)产生,氮添加在缓慢生长期(11—4月)对米槠径向生长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对不同径级树木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氮和中氮处理显著促进低径级(5 cmDBH15 cm)(p0.05)的生长速率,高氮处理的作用不显著;随着径级增大,米槠径向生长对氮添加的敏感性下降,氮添加对高径级(DBH25 cm)米槠径向生长无显著响应。中氮处理显著提高研究区内米槠群落的生物量增长速率(p0.05),其他处理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地区已知的苔藓植物的种类不多,1943年赵修谦教授就福建长汀等地的标本发表了我国第一篇苔类论文《福建苔类研究》,报道福建苔类30种,1957年陈邦杰教授带领进修班学员,首次从江西进入武夷山对苔藓植物作了调查。1975、1979年和1980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同志三度前往武夷山,采得苔藓标本2800号,经初步整理,发现了大量的新分布属、种。本文仅就几个东亚和南亚分布的属,在武夷山的新分布作一简报,以后还将陆续讨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