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学富 《科学通报》1981,26(15):928-928
密近双星VW Cep属于大熊座W类型的相接食变双星,周期为0.2783天,光谱型为G5 K1,质量为1.1m_(?) 0.4m(?)。自从1927年Schilt发现它是食变双星以来,五十多年来不断有人对其进行光电测光、光谱分析和偏振观测等。由于它的光变曲线是变化的,轨道周期也是变化的,近年来又发现它有X射线发射,所以VW Cep相接双星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受到天文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到1986年为止,双星的已知最短周期是46分钟,那是在一个由相隔不远的两颗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可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天文台的威兼·普里德霍尔斯基,欧洲空间计划中心埃克索萨特天文台的卢依吉·斯特拉和尼古拉斯·怀特宣布,一个双星系统的周期仅为685秒,还不到12分钟.当审查欧洲空间局的埃克索萨特人造卫星在1984年和1985  相似文献   

3.
在1974~1978年的四年中,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射电天文学家泰勒(J.H.Taylor)、福勒(L.A.Fowler)和麦克库卢奇(P.M.McCulloch)通过对射电脉冲双星PSR1913 16的上千次观察,测出它们相互绕着转动的双星轨道周期减小  相似文献   

4.
刘学富 《科学通报》1984,29(9):544-544
食双星31Cyg由一颗K4Ib超巨星和一颗B 4V矮星组成,属于ζAur型食双星,它和32Cyg双星的特性很相似,只是它的轨道周期比32Cyg的大3倍,为3784.3天。自从1950年Mdanglin发现它是食双星以来,31 Cyg 1951年食及1961年食已由Wright做了很好的评述。31 Cyg 1971年食也有不少人观测。1978年发表的IEU结果发现31 Cyg的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5.
陈文聪  曾庆国 《科学通报》2008,53(16):1873-1879
密近双星演化过程中, 系统轨道角动量的损失对质量传输及轨道演化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轨道角动量损失机制有引力波辐射、质量损失和磁制动三种. 然而, 双星在物质交流期间, 少量的质量外流可能形成一个与系统轨道共面的、薄且开普勒转动的环绕双星盘(CB盘). CB盘同双星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产生的潮汐矩将有效地制动系统, 从双星的轨道运动中提取轨道角动量, 即使盘内边缘的质量输入率非常小时, CB盘也是一种极有效的轨道角动量损失机制. 对白矮星双星演化的数值计算表明, CB盘的存在可以提高质量传输率, 导致双星轨道持续收缩. 最后,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CB盘的理论研究和观测进展.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D.克劳勃道(D. Cramp-ton)和J.胡特欣斯(J.Hutshings)证实了苏联研究者的结论,即我们银河系中的奇特天体SS433是巨大的食变双星系统,其中一个成员可能是黑洞。SS433具有不寻常的无线电、X线和光学的辐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以相对论的速度抛出的气体流的双星系统,这个系统的成员的性质和它不寻常现象的原因是不清楚的。在SS433的光谱中,观测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复杂移动。首先,这是氢和氦的发射线的移动,它们由周期为164天、幅度为每秒几万公里的多普勒位移引出的。这些光谱线与相对论的气体流的辐射有关,气  相似文献   

7.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6,21(1):27-27
1.据最近的报道,Arecibo天文台发现了一个射电脉冲星双星PSR1913 16.这是第一个由观测表现直接确认为双星的射电脉冲星.注意到迄今已知的百余颗射电脉冲星中没有一个是在双星之中(有一些理论猜测,个别的脉冲星是双星,但都缺乏足够肯定的观测证据),所以,PSR1913 16的发  相似文献   

8.
脉冲星的周期变率P是脉冲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当前国际上对造成脉冲周期变化的本体辐射机制讨论得很热烈,但却忽视了引起脉冲周期变化的外部原因的研究,只有很少几颗  相似文献   

9.
PSR1534+12的Pb观测值与理论值能否高度符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方培 《自然杂志》1998,20(3):178-179
PSR1534 12是1990年发现的射电脉冲双星.该脉冲星及伴星的质量分别为m_1=1.32±0.03 M_⊙及m_2=1.36±0.03 M_⊙,均被认为是中子星.这个脉冲星具有信号强,脉冲宽度窄的特点,人们预计它将如同PSR1913 16那样甚至可以更好地验证当前主流理论关于引力辐射的预言.PSR1913 16的轨道周期衰减率P_b观测值与理论值高  相似文献   

10.
蒋世仰 《科学通报》1986,31(21):1642-1642
一、观测和周期分析HD94033是1975年才发现的一颗周期仅 86min、光度幅约0.8mag.的短周期脉动变星。观测表明它的金属丰度很低,空间速度很大,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星族Ⅱ矮造父变星。我们自1981年把它选为观测对象,到1984年春共获得16个光度极大时刻。把它们与文献[1]发表的25个光度极大时刻进行综合分析,除发现脉动周期可能在增加外,还发现它的(O—C)值似有周期约9年的规律性变化。文献[2]提出了HD94033可能是双星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容建湘 《科学通报》1982,27(9):549-549
一、引言脉冲星的周期变率是脉冲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为脉冲星物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当前国际上对产生脉冲周期变化的本体辐射机制讨论得较热烈,但忽视了与本体辐射机制无关而又引起脉冲周期变化的外部原因的研究。除了对很少几颗脉冲星进  相似文献   

12.
长时间序列的代用资料表明,地球气候系统存在着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率.这种变率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一直是困扰气候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重大科学问题.从全新世中期直至工业革命之前,地球所受的外强迫变化较小,研究这一时期气候系统的长期自然振荡非常重要.本文从观测、理论和模拟研究3个方面对多百年际气候变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创新性的理论和模式试验方法,勾画多百年际气候变率的空间模态,解密其时间尺度来源,揭示其内在运行机理,取得原创性成果,回答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对处于婴儿期的巨型恒星被认为是全等双星,但奇怪的是,它们的诞生时间却相差50万年. 这对新发现的恒星坐落在猎户座星云之中.距离地球1 500光年的猎户座星云就像附近的一个“恒星产房”,忙乱地进行着生产恒星的活动. 观察到这对双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这两颗恒星显示出完全相同的质量和构成成分,使这对恒星上升到全等双星的地位.然而,它们的相对亮度及其他物理特性不同,这表明双星系统Par1802中一颗恒星的形成早于另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14.
Her X-1是著名的双星X射线源。它的一个子星是自转周期为1.24秒的中子星,另一个是光学子星HZ Her。近来,几个独立的观测都发现在Her X-1的X射线波段有强的硬X射线谱线。不仅在~58keV出现第一条谱线,  相似文献   

15.
孙文祥 《科学通报》1994,39(23):2199-2199
Anosov映射是以紧致度量空间作状态空间的,保持局部乘积结构的连续满映射.它等价于具有伪轨跟踪性质的可扩自映射.关于Anosov映射的周期点和周期,已知的结果有,周期点在非游荡集中稠密,n周期点数有限和用n周期点数构造的ζ-函数有理.本文进一步讨论n周期点数.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给出了n周期点数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16.
ENSO和东亚冬季风之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的减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会军  贺圣平 《科学通报》2012,(19):1713-1718
东亚冬季风(EAWM)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冬季来源于高纬的冷空气活动,冷空气活动的频繁与否、强弱与否对我国气候影响甚大.EAWM和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高空急流关系密切.ENS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东亚冬季风,因为ENSO和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区域的海温(SST)的变率紧密相关,而该区域的SST变化可以影响亚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的海陆之间的热力对比,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本文通过分析ENSO,EAWM及海洋和大气的气候变异,发现ENSO和EAWM之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减弱了,由之前的显著反相关,变成了没有显著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ENSO与印度洋-西太平洋气候变率的联系减弱了;另外,EAWM的年际变率也减弱了,与EAWM变率耦合的气候变率从区域上向北方后退了.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ENSO和EAWM之关系减弱的主要成因.ENSO和EAWM关系的减弱对我国冬季气候的预测具有深刻影响,需要未来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郭金运  韩延本 《科学通报》2008,53(21):2562-2568
利用1993~2006年期间激光测卫(SLR)对LAGEOS 1/2卫星的距离观测解算了日长(LOD)和极移(PM)时间序列. 与IERS发布的EOPC04进行比较, LOD的RMS误差为0.0067 ms, PM在X和Y方向上的RMS误差分别为0.18和0.20 mas. 分别利用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法分析了LOD和PM序列. 小波分析表明, LOD和PM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无法区分周年变化和Chandler变化, 因为两者频率十分接近. 在最小二乘意义上解算了LOD和PM的趋势性变化和周期变化. LOD具有明显的年和半年变化, 同时探测了PM的年和Chandler变化, 但没有发现PM的半年变化. 1993~2006年期间的LOD趋势性变率为?0.18 ms/a, 这与地质年代意义上的每世纪1.7 ms的变率有差异. PM在X和Y方向上的趋势性变率分别为2.25和1.67 mas/a. 北极相对于地壳向36.5°E方向运动, 并非Greenland方向.  相似文献   

18.
贺圣平 《科学通报》2013,58(8):609-616
东亚冬季风的系统成员包括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对流层低层的偏北风以及高层的东亚急流.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上述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的年际变率均明显减小,同时与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率间的联系也显著减弱.1956~1980年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率与东亚沿海(暖池)的冬季海表温度呈显著的负(正)相关关系.然而,上述统计相关在1986~2010年期间显著减弱.研究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北极涛动对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率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外,全球变暖使得亚太地区冬季的海陆热力差异的变率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都有所减弱.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东亚冬季风年际变率的减弱.  相似文献   

19.
杨远贵 《科学通报》2010,55(34):3269-3275
基于30颗小质量比深度相接双星的观测数据,获得一些重要的统计结论:(ⅰ)质光关系和质径关系指出,此类双星可能由于演化和膨胀而使光度下降、半径变大,预示它们可能处在演化的最后阶段.(ⅱ)Mtotal-Jtotal关系表明,随着总质量的减小,总的比角动量也相应减小.因此,此类双星系统从深度相接到并合的过程中,不断损失质量和角动量.(ⅲ)由q-f关系和q-Jspin/Jorb关系,确定出过相接双星的最小质量比可能在0.0439~0.0465.这对双星演化并合理论提出了重要的挑战.目前观测到的最小质量比双星V857Her通过次子星到主子星的守恒质量转移的并合时标约为1.07Ga.  相似文献   

20.
400多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型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东部55站点1600~2012年旱涝等级序列及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到百年尺度的变率分布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00多年来该区域最主要的旱涝分布型是一致型,即同期大多数站点同旱或同涝,变率中心位于黄河中下游;其次为南北反相型,该型近百年来有加强趋势,最典型案例即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频繁出现的南涝北旱异常分布,400多年来历史上类似事件很少见.在多年代际尺度上,基于多种代用PDO指数序列的集合平均PDO序列与华北一带旱涝变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PDO暖位相对应华北偏旱,而PDO冷位相对应偏涝.结果拓展了多年来主要基于近代气象记录获得的PDO影响中国旱涝气候变化的认识,更完善地诠释了我国夏季风区旱涝气候多年代际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