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云 《科学之友》2005,(9):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暴龙化石的难题2003年下半年,由美国蒙大拿州洛矶山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杰克·霍尼尔带领,在一处大约为7000万年前古地质沙…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最精华的地区,从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排列着许多巨大华丽的博物馆建筑群,上文提到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字航博物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已经使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几乎这所有的十几座博物馆都是属于史密松学会的,它的总部就是在林荫道旁的一座棕色古堡,是一座哥德式古典建筑。今年正是它150周年纪念。它在传播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史密松学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综合体和科学文化机构。就拿美国来说,在华盛顿特区还有两大科学文化团体可以和它相比。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创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会联合会,附属的学术团体近300个。但是它没有史  相似文献   

3.
提起恐龙,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可能你还能说出不少恐龙的名称呢。你要是去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一定会被形形式式、体形巨大、张牙舞爪、形态奇特的恐龙所吸引,让你驻足不前,留连忘返。要是你再去翻阅一下有关介绍恐龙知识的书刊,你又会发现,它们有一部发生、发展、繁荣昌盛及灭绝的历史。恐龙在地球上曾称王称霸达1.6亿年,可是在6500万年前就在地球上消失了。关于它的灭绝,至今还是科学史上尚未揭开的谜。你看这多么有趣,正如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所说的那样:“这等乐趣,就是观察认识和推断以往各种生物盛衰的往事,如青油灯下读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4.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上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地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公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5.
1984年夏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东部石化林(Petrified Forest)国立公园内一处山崖上发现了至少两堆被认为是世界最古的恐龙化石.裸露出的部分已运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博物馆进行研究;并决定于1986年6月,再把含有其余化石的四周岩石从高160米的崖壁切开,用直升飞机卸到地面,然后运往上述博物馆.根据对花粉、孢子等的分析,大体可以确定:发现该恐龙化石的地层年代在22500万年以前.据说属于同一时期的恐龙化石,过去在巴西和阿根廷也有报道,但对其年代最近已有人表示怀疑,所以此次新发现的才确实是世界最古老的恐龙化石.而且,前者只不过是些碎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鸟类的祖先问题还在科学界继续争论。有的科学家相信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动物进化而来的 ,但有的科学家认为鸟类是单独进化的。最近的发现看来已经证明了这样一种理论 ,即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 4月 2 6日出版《自然》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和美国科研人员撰写的论文 ,描述了有关带羽毛恐龙的第一个明显证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季强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利尔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化石是无数年以前埋在地下的无机骨骼遗体 ,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在中国东北部辽宁省发现的。这一地区已经发现好几具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但要…  相似文献   

7.
恐龙的灭绝     
恐龙是如何在地球上灭绝的呢?一种观点认为是外星球对地球的一次碰撞而形成的。但是从人们对恐龙化石的发现并不能证明其成立。尤其恐龙的灭绝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们是在不同时期逐渐灭绝的。这表明恐龙并非因一次大爆炸而灭亡。是什么原因使恐龙静悄悄地死亡呢?是氧气。我们知道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维持着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并不能时时处于平衡,而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恐龙繁盛之前。  相似文献   

8.
青云 《科学之友》2005,(17):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9.
<正>看到科幻片里那些可爱的小恐龙,你是不是也想养一只小恐龙作宠物呢?这并非异想天开。加拿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努力把鸡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成恐龙。或许十多年后,我们在花鸟市场上就可以买到宠物恐龙了。让鸡退化成恐龙如何培育出一只恐龙?科学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恐龙的原始基因。比如,在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生物学家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曾认为恐龙是惯于独居的动物,但是,最近的两个发现却证明了它们中的一些也许曾过着群居生活。──唐·勒斯蒙1997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中,愤怒的尼克斯恐龙疯狂地寻找它们的孩子的镜头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真正的恐龙爱好者都知道那只是电影的虚构。为什么呢?因为自从18世纪40年代首次发掘到恐龙化石以来,还不曾发现有幼小恐龙或成对的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发掘出的恐龙和化石都清楚地表明:巨型的肉食恐龙是独居的。有人认为,它们也许就是孤独杀手。但是,最近在…  相似文献   

11.
恐龙新说     
时下,一场"恐龙热"正在全球掀起。恐龙的发现,时间不长,英文中恐龙这个词,是1841年才由英国生物学家理察德·欧文以希腊文的字根创造出来的,意为"恐怖的蜥蜴"。至今研究恐龙的历史不过百余年。由于恐龙的生存年代距今6500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8,(4):58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惊人理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最近,科学家在美国阿肯色州西南部发现了一串恐龙足迹化石,是一头恐龙在泥泞地上行走时留下的,它们暗示这头恐龙长着内八字脚,是一种大型掠食性恐龙。现场发现了多种恐龙足迹化石,分布范围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包括8吨重的阿托卡高棘龙(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和蜥脚龙(一种长颈食素恐龙)等。当地近期连遭暴雨,冲...  相似文献   

15.
对导致恐龙灭绝原因的研究,科学家们曾经付出了长时间的巨大努力,并提出了诸多见解,但导致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至今尚无定论,仍属人类的一大未解之谜。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深入研究中,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这一新理论指出: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之后所掀起的尘云使地球大气中的含硫量过高,继而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下降和恐龙灭  相似文献   

16.
奇云 《科学之友》2005,(3):30-31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群“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在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我到美国参加学术交流大会。期间参观了美国好几个博物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独一无二的全美牙医博物馆。该馆位于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校园内,这座博物馆告诉参观者牙齿医疗的历史,观众也可看到用动物的骨骼为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制成的一副假牙。在展示厅中,还有各地发生牙病的相关报道。像《印度斯坦时报》曾报道,一名23岁的印度男子,因为抵受不住“蛀牙”的疼痛,竟然上吊自杀。他用皮带系在天花板的风扇上上吊,他的家人从他的遗书中得悉,他是因为牙痛才被迫走上绝路的。真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牙齿脱落对人的记…  相似文献   

18.
早在几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就发现了恐龙化石,但并不知道这些化石的真面目,以为是神话传说中龙的骨头,可以当作中药材。直到17世纪晚期,英国科学家注意到了恐龙化石的与众不同。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探索和发现,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重见天日,为我们展开一幅幅壮美的远古画卷。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由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古生物学者邢立达撰写的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古生物学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尼日尔境内,发掘出了一种身体构造非常奇特的恐龙。这种恐龙的骨骼非常轻盈,而且多为空心,嘴中布满了数百颗牙齿。尤其让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种恐龙的嘴就像是一部威力强大的吸尘器,可以非常轻松地将草料吸入口中。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恐龙”一词原来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初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个体比较大,看上去有些恐怖;其实,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恐龙固然有个体大的,但也有个体小的,有的甚至只有公鸡那么大。从科学上看,恐龙不是一种具体的动物,它是一类爬行动物总的通俗名称,包括了蜥龙类和鸟龙类全部属种,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及白垩纪前期达到它的顶峰时期,并沿着不同的方向衍生出繁多的类型;至于恐龙最后的绝灭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普遍认为恐龙的绝灭是突然的,并从宇宙空间、地球自身及恐龙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诸如①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强烈的造山运动使气候发生了变化,大多裸子植物绝灭了,这就直接威胁着吃植物的恐龙的生活;而吃植物恐龙的绝灭,使食肉恐龙也相继遭殃;②也有人说恐龙患了传染病,所以很快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