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首次建立了波长转换器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误码率特性分析的理论模型 ,得出了计算误码率的解析表达式 ,定性分析了波长转换器的参数对误码率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一定的放大器结构参数 ,存在最佳的泵浦功率、探测功率和波长转换带宽 .误码率特性的研究对波长转换器的参数优化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交叉增益型全光波长转换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交叉增益型波长转换器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波长转换的实验结果,研究了放大器增益特性、泵蒲光功率、探测光功率以及放大器注入电流对转换效率、消光比特性和噪声特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对进一步的波长转换实验及结构参数的优化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交叉增益型波长转换器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波长转换的实验结果,研究了放大器增益特性、泵浦光功率、探测光功率以及放大器注入电流对转换效率、消光比特性和噪声特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对进一步的波长转换实验及结构参数的优化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的波长转移的输出噪声特性作了理论分析,获得了反映注入光参数对转换的信号噪声特性影响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学计算表明,大的泵蒲光功率、小的探测光功率以及合适的波长转移间隔,有利于改善转换信号的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5.
终端位相调制及正色散补偿是光孤子系统中的一种新的传输控制技术,本文首次对系统参数对误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恰当地选择系统的光纤色散参数,终端散补偿因子以及传输速率能使系统的误码率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交叉增益型全光波长转换器消光比退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分段模型,利用传输矩阵计算方法,通过准确的增益谱模拟,分析了影响交叉增益型波长转换器消光比特性的因素,计算了泵浦光平均功率、探测光功率、波长转换间隔以及放大器长度与输出信号消光比退化之间的关系,运用能带填充效应的反过程引起的增益峰值波长的漂移解释了波长上转换更为严重的消光比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平流层通信与地面蜂窝通信频谱共用的系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析了平流气愤层通信系统所受干扰的特性以及此时的通信性能,以基站发射功率、基站接收功率、地面蜂窝半径、地面蜂窝活动用户数以及平流层天线波束旁辫衰减幅度为可变参数,对平流层通信系统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平均误码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平流层系统用户有较好的误码率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由半导体光放大器速率方程及泵浦光、探测光在放大器中的传输方程,建立了交叉增益调制波长转换器转换功率与输出消光比关系的小信号理论模型,并在不同泵浦光功率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表明转换速率对输出消光比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波长转换器的消光比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的波长转换的输出噪声特性作了理论分析,获得了反映注入光参数对转换的信号噪声特性影响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学计算表明,大的泵浦光功率、小的探测光功率以及合适的波长转换间隔,有利于改善转换信号的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基于对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XGM)波长变换的信噪比、误码率与消光比关系的理论研究,导出了信噪比与消光比、误码率与消光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消光比和信噪比的关系曲线中自发辐射对信噪比的影响较大;(2)适当增大变换信号的消光比,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并可改善输出信号的误码特性;(3)若增加探测光功率则有利于提高信噪比,而不利于提高消光比,因此需要在综合考虑信噪比和消光比的基础上确定探测光功率;(4)不同的探测光波长在消光比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中,对信噪比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差分交叉相位调制的波长转换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基于差分交叉相位调制的波长转换器(DXPM-WC)的工作机理并对提高其现有的性能,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动态模型对DXPM-WC的脉冲波形、消光比、信号光功率范围和啁啾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与传统的交叉相位调制波长转换器(XPM-WC)的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差分交叉相位调制的波长转换器的工作码率高于SOA的载流子动态响应速率,其输出信号可获得13 dB以上的消光比和2 GHz以下的频率啁啾.同时,提出一种扩大DXPM-WC输入信号功率动态范围的方案,以保证当输入信号功率偏移最佳值时, DXPM-WC输出的波长转换信号的消光比仍保持在13 dB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交叉增益型全光波长转换器消光比退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分段模型,利用传输矩阵计算方法,通过准确的增益谱模拟,分析了影响交叉增益型波长转换器消光比特性的因素,计算了泵浦光平均功率、探测光功率、波长转换间隔以及放大器长度与输出信号消光比退化之间的关系,运用能带填充效应的反过程引起的增益峰值波长的漂移解释了波长上转换更为严重的消光比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可见光通信波长选择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海上可见光通信的背景光模型和大气湍流信道模型,分别得出了两者对可见光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子。根据背景光模型公式与Gamma-Gamma大气湍流模型公式,计算推导出在强光背景和大气湍流同时影响下的可见光通信误码率。对3种条件下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在不同通信距离、折射率结构参数、视场角条件下,光源波长与误码率的相关关系。该关系的明确,为海上可见光通信光源波长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半导体光放大器速率方程及泵浦光、探测光在放大器中的传输方程,建立了交叉增益调制波长转换器中转换速率与输出消光比关系的小信号理论模型,并在不同泵浦光功率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表明转换速率对输出消光比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波长转换器的消光比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协作通信系统中功率分配的问题,主要研究了固定放大转发协议下单中继系统的功率分配.首先对系统的误码率进行了推导并以最小化系统的误码率为目标对优化问题进行了定义;其次引入惩罚因子将有约束的最小误码率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进而建立新的目标函数;最后提出了人工鱼群和粒子群相结合的算法对系统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过采样△—∑模数转换器的噪声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分析了过采样△-∑模数转换器电路的噪声声源及其对转换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量化噪声及电路噪声的比较分析,获得了过采样△-∑转换器在不同的电路参数下的噪声特性曲线,为转换器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工频通信信号在油田电网的传输特性及噪声特性,仿真实现了工频通信突发干扰信道及汉明码,BcH码在该信道条件下的编码译码。通过分析信道鳊码后误码率与信噪比关系,得出BcH码较汉明码在相同信嗓比下使得通信误码率更低,更适于油田电网的工频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一种正交调制协作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交调制协作系统中本地和中继信号采用等功率分配(EPA),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正交调制功率优化分配(QM-OPA)方法.QM-OPA方法以最小化系统误码率为目标,根据用户上行信道和用户间信道的平均信噪比来计算本地和中继信号的功率优化分配因子,并利用反馈信道将功率分配信息发送给协作用户,从而实现了功率的自适应分配,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QM-OPA方法能降低系统误码率,且实现复杂度较低.仿真结果表明,在实际的非理想协作场景下,与EPA方法相比,QM-OPA方法在误码率为10-2~10-4时最大可提供约7 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19.
四波混频(Four-Wave Mixing,FWM)在现代光通信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光波长变换和波分复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涂覆倾斜光纤光栅构建全光纤四波混频转换器,并针对该结构展开系统参数特性研究实验。针对输入倾斜光纤光栅的不同泵浦光功率和不同的泵浦光波长这两个重要参数,我们进行了四波混频效率的实验设计。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泵浦光的波长对FWM的转换效率在一定范围的影响较小,而单泵浦光的光功率对FWM的影响成二次函数的关系。通过新型全光纤四波混频实验,使学生了解全光纤四波混频的基本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针对4-WFRFT隐蔽通信系统,非目的接收机在一定时间内仍能有效的通过参数扫描获得解调参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层多项多参数加权分数阶傅里叶变换(DL-MPWFEFT)与星座扰乱的卫星隐蔽通信系统。在多参数WFRFT的基础上提出了DL-MPWFRFT,通过星座图的研究,分析了DL-MPWFRFT信号的隐蔽原理与特性,为进一步增加信号的隐蔽性,信号在DL-MPWFRFT变换后又增加了星座扰乱相位。最后,从误码率的对比,参数扫描次数两方面分别定性定量的说明了所提系统的抗截获性优势。通过对系统误码率进行对比仿真分析,发现即使信噪比达到15dB时,非目的接收机解调误码率仍在0.4以上。非目的接收机通过参数扫描获得正确解调参数,需进行(M/0.000 5)2次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