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鸣  谢先德  肖万生  谭大勇 《科学通报》2020,65(10):948-954
依兰陨石坑,一个直径1.85 km的碗形撞击构造,发现于我国黑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该陨石坑坐落在白垩纪花岗岩基岩上,大部分坑缘保存状态良好,坑体南部占总长度约三分之一的坑缘缺失.坑底堆积的花岗岩质撞击角砾岩中石英多组面状变形页理(PDFs)的发现,提供了确凿的冲击变质证据,证实了该坑的星球撞击起源.坑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撞击角砾岩和坑底湖相沉积物产状等均与一个星球撞击场所的特征相吻合.距今大约1万年前,南部坑缘在特定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方向性的侵蚀和搬运,造成坑缘大规模缺失.  相似文献   

2.
郑开鄂 《科学通报》1978,23(11):641-641
地质体历经迭次改造而形成的综合构造形态,表现为地质体在不同地质时期承受某种构造力的作用,其各部分发生相对运动(形变、断裂以及沿断裂面的定向位移)的总和。而每一次运动而产生的构造形态,决定于该时期地质体所处的构造应力场(地质体内每点的应力状态);而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则决定于该时期地质体所承受的构造力的作用方式(作用力的大小、方  相似文献   

3.
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蓝片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立飞 《科学通报》1997,42(20):2178-2181
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蓝片岩自发现以来,其大地构造意义曾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其形成时代尚没有确切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报道了唐巴勒蓝片岩中钢质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并据此讨论了其可能的地质成因意义.1 地质概况新疆唐巴勒蓝片岩出露于新疆西准噶尔西南侧艾比湖北岸的中奥陶统蛇纹混杂岩(Ser-pentinite melange)中,其上为下志留统不整合覆盖 蓝片岩呈构造透镜体,沿大致EW方向断续分布(图1).透镜体大小不等,宽由数米到十几米,长10m余到30~40m.最大一处出露于苏月克河口,长近200m,宽约80m.  相似文献   

4.
游振东 《自然杂志》2011,33(1):35-41
最近辽宁岫岩罗圈里的疑似陨石冲击坑,实施了深达307 m的科学钻探,在107~149 m深度发现一系列冲击波所产生的冲击变质的效应:  含岩石熔体玻璃的多相角砾岩, 石英击变面状页理和陨击玻璃等。从而使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得到了证实。这是中国冲击变质作用研究方面的一大进展。研究确定陨石坑除了地形地貌特征之外, 主要依靠冲击变质效应的发现。权威性的冲击变质效应是:  震裂锥;高压,超高压矿物多形的出现;石英、长石等矿物中的面状页理以及震击均质体化和冲击玻璃的产生等。冲击波所产生的瞬时高压,不同于常规地质作用,它以应变速率极高并快速高温淬火和一定压力产生的后冲击温度等为特征, 导致不同程度的冲击变质效应,可称为冲击变质阶段 (stage of shock metamorphism), 不同的冲击变质阶段,作为近似的压力计,可以用以衡量冲击变质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活断层中断层泥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秉良 《科学通报》1993,38(14):1306-1306
粘滞滑动和稳态蠕变是断层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前者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地表出露的各种断层,在地质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评价断层活动习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断层活动方式的判断是当前广大地震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Sibson认为断层泥产出于断层带内,是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构造的变形物质,并认为断层泥的组构至少是在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他根据岩石破裂的三种主要机制提出(1986),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包裹体中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巍伟  戴金星  杨池银  陶士振  侯路 《科学通报》2005,50(16):1768-1773
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不同层位包裹体中氦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 发现包裹体中均见有幔源氦的侵入, 并受到NE向的港西断裂和NWW向的徐庄子断裂的控制, 幔源氦的侵入时间主要为新近纪. 幔源氦的侵入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区具有强烈的岩浆活动, 具有幔源气体良好的物源; 而且开启性好但延伸性不佳的港西断裂和开启性差但延伸性好的徐庄子断裂结合, 组成了幔源无机气上涌的良好通道. 幔源氦的异常中心位于两条断裂的交汇处, 并向四周减低. 在幔源氦的异常中心发现了高纯度的无机二氧化碳气田. 包裹体内氦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对无机成因气藏的勘探以及构造活动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里田推覆构造带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屹华 《科学通报》1994,39(8):723-723
闽西南若干鲜明的地质证据表明,里田地区存在较深层次的韧性推覆构造并产生了剪切重熔的花岗岩.推覆造山作用结束以后,必然伴随岩石圈的热松弛(thermal relaxation),造成推覆带的冷却与抬升.由于不同矿物的裂变径迹具有不同的封闭温度,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封  相似文献   

8.
Neoschwagerina副隔壁的超微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湘宁 《科学通报》1993,38(1):58-58
副隔壁(septula)是二叠纪高等类Neoschwagerinidae分子所特有的一种壳壁构造,它将类动物的房室分割成许多小房室,从而起着加固类壳体的作用。副隔壁的构造、形态及发育程度是识别类有关属、种的重要标志,在Neoschwagerinidae的分类及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对Neoschwagerina sp.若干标本进行扫描电镜研究的结果,简要介绍Neoschwagerina副隔壁的超微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
库车前陆逆冲带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综述沉积盆地内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基础上, 对库车前陆逆冲带的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库车前陆逆冲带之西部克拉苏构造带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下第三系至下白垩统中; 构造挤压作用及其构造侵位是其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 下第三系膏盐岩层的封闭也是其重要原因. 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下侏罗统阿合组, 其异常高压不是由欠压实、而主要是由生烃作用引起的, 构造应力也起了重要作用. 不同的异常压力分布和成因机制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 克拉苏构造带K-E储层为一它源的异常高压系统, 成藏的条件之一是烃类(T-J烃源岩)沿断层向上运移至K-E储层, 并在其中聚集成藏, 而这一运移和聚集过程受到K-E储层异常高压系统的控制.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异常高压封闭体系是造成T-J储层溶蚀孔隙不发育, 导致储集物性差的主要原因; 而依南2号构造T-J储层物性差是该构造缺乏石油聚集、形成天然气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庐山科学考察中,新发现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从其地质空间位置、变形特征、应力场状态和动力学机制,均表明该表皮构造是由冰川作用所形成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证了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对青藏高原在中国东部气候环境变化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的40Ar/39Ar年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中生代沉积盆地南侧, 由一系列由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相互叠置构成的复杂逆冲推覆体系, 具有多期逆冲推覆变形演化历史. 为了确定构造变形时代, 对断层带内同构造黑云母和白云母分别进行了常规40Ar/39Ar和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研究, 获得了193.7±3.9 Ma和121.6±1.6 Ma两个等时线年龄, 表明了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具有两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 早期发生在印支期, 晚期发生在燕山期. 同位素测年结果与野外地质关系符合一致, 印支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是由南向北推覆, 并且形成了一系列东西方向展布的大型逆冲断层和褶皱构造, 晚期燕山期逆冲推覆变形向北北西方向推覆, 叠加改造了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河口北边滩涌潮沉积作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涌潮是地表过程非常特殊的地质营力,是一种周期性发生的、破坏力极强的高能事件且塑造了典型的沉积地貌特征.涌潮及随后的急流为一高流态(Fr>1.0)的强紊流(Re>104),流速可达每秒数米,非常类似于浊流,却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潮流.钱塘江涌潮是世界上最强的漩滚涌潮,2010年5月在涌潮最强的河段北岸开展了水文观测,采取边滩沉积物短柱样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占潮周期约1/10时长的涌潮及紧随其后的急流和流速骤降的涨潮流共同控制了涌潮河段沉积物再悬浮、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强烈紊流与快速沉积共同作用下,涌潮沉积物一般分选较差,发育块状层理、递变层理,常见底冲刷构造,层内发育包卷层理与泄水构造等,C-M图上缺失牵引流沉积组分等.这些也是浊流沉积常见的特征,但涌潮是以浅水环境强烈变形的潮波为动力机制,在其快速回复到常规潮汐作用之后,可在中高潮滩形成和保存具典型潮汐层理的沉积层.除了差别迥异的沉积构造特征外,涌潮沉积(tidal bore deposit,TBD)与潮成砂、泥质沉积(tidal sandy or muddy deposit,TSD或TMD)的粒度特征也差异显著,可用粒度参数散点图加以区分,其中平均粒径:TBD>TSD>TMD,分选系数:TMD>TBD>TSD(值大分选差),偏态与峰度值均为TSD>TBD>TMD.上述认识对于深入研究涌潮沉积学、古代涌潮沉积相与环境及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新生 《科学通报》1997,42(8):855-858
地壳雁行褶皱构造是剪切带屈曲失稳的产物.前人已研究了长边固定的剪切带纯剪切的屈曲问题,以及四边简支矩形板纯剪切的屈曲问题.本文研究广义边界力(挤压、剪切)作用下剪切带的屈曲变形、屈曲临界力及地质构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扬子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古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基性岩脉是区域伸展作用的标志, 具有明确的构造指示意义. 扬子板块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内部发育有大量的基性岩脉, 这些基性岩脉对于认识扬子板块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目前还没有关于其形成年龄的报道. 对侵入崆岭变质地体内部的一个辉绿岩脉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 得到近似谐和或谐和年龄, 它们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结果为(1852 ± 11) Ma (MSWD = 0.37), 代表了该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 该基性岩脉中锆石的εHf (t)为−6.3~0.5, 加权平均值为(−3.06 ± 0.88) (MSWD = 1.01), 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受到交代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 这一发现表明, 在约1850 Ma扬子板块处于碰撞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中, 同时该时期扬子板块已经具备足够的刚性, 以致能产生大规模的脆性破裂以及可能引发地幔对流作用, 因此我们推测在约1.85 Ga扬子板块已经具有克拉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王娜 《科学之友》2006,(4):69-70
分析了大同煤田的地质概况,较为具体地对其所处区域构造进行说明,深层次论述了构造体系对大同煤田的控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与扬子克拉通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凌文黎  高山  张本仁  周炼  徐启东 《科学通报》2000,45(21):2343-2348
对扬子克拉通太古宙高级区域变质岩系变质事件进行了Sm-Nd同位素定年(1939-1958Ma),综合区内同类岩石的SHRIMP锆石U-Pb等相关年龄数据和地质事件,确认这一时期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解析,通过与扬子克拉通其他地区早期基底岩系形时代的对比分析,表明古元古代晚期在整个扬子克拉通范围内存在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并导到了扬子陆块统一基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新构造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地貌形变、强震分布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块体运动中的活动方式和强震趋势意义重大.经开展该构造带地质、地貌、形变及活动性综合研究,表明:(1)元谋-昔格达断裂活动方式总体表现为第四纪早期的逆冲和晚期的左旋走滑兼局部挤压或张剪.(2)断裂切错的地层、地貌形变特点和探槽表明:江边以南,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在距今6.92±0.70~8.68±0.94 ka之间;自20.82±2.12 ka以来,断层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96 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2 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应不小于8.68±0.94 ka.江边以北,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 ka;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垂向速率为0.04~0.10 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1.2万年或更短.(3)前期成果表明断裂带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NNE-SSW向和晚期的NNW-NWW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而晚期局部构造应力场表明,下雷弄-江边、化同-秧田井、一平浪-罗川一带倾滑明显,影响和调整了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鸣  谢先德 《科学通报》1997,42(17):1839-1842
许多普通球粒陨石中产出有网状分布的黑色脉体,它具有球粒陨石质的成分,但某矿物或相组合及微结构与陨石主体相有差异,脉体宽度由数微米到大于10 mm不等.这些脉体是陨石在宇宙空间发生碰撞时就地局部熔融的产物,因而被称之为“冲击脉体”.一些有天然产出的高压矿物如橄榄石(α-相)的高压多型林伍德石(γ-相)和瓦士利石(β-相),以及低钙辉石的高压多型镁铁榴石等,就是在L群球粒陨石冲击脉体中发现的,它为高温高压地质学和陨石学提供了重要的矿物依据.最近,我们对这类L群球粒陨石冲击脉体的压力和温度历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宗晋 《科学通报》1994,39(3):243-243
空间位置与几何形态的对称性,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它是决定物体静态稳定与动态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控制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经常是某种基本对称性的结果,反物质概念的提出也是从对称性出发的地球作为在宇宙中旋转运动的一颗行星,总体上是一个几何对称的椭球体.然而它的全球构造特征却具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对称性一反对称性,其含义是全球尺度区域的构造在空间位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任泽霈  王存诚 《科学通报》1996,41(2):167-169
生物组织受热扰动而发生温度变动的情形可视为一个动力学过程.作者提出的生物活体组织温升振荡效应的热波理论,并述及两种求取振荡准则的方法,但头一种方法所获准则系物性的隐含形式,不便于定量分析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后一种方法虽能说明问题,但却略显粗糙.为此,本文采用Liapnov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就此进行讨论,得到了更宽意义上的振荡准则和基于该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还定义了一个新的具有鲜明物理意义的无量纲参数W_t.一维直角坐标下生物体的波动传热方程为(见文献[1])中(4)式,其中为简单计,K, W_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