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被世界文坛公认为是文学中的宙斯,他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作品,直到现在也是大众最受青睐的艺术瑰宝。本文以莎士比亚喜剧戏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片段为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探讨莎翁的语言特点,包括矛盾的制造、气氛的渲染以及修辞的巧妙利用等,通过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所使用的不用语言特色,多元化的欣赏莎翁的该部戏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会从更深的层次,让欣赏者了解本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创作,都有或单一或多元的素材来源,即对其艺术构思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型”故事,《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仔细梳理该剧中的“原型”故事,有利于进一步诠释、理解、研究《威尼斯商人》的创作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军 《科技信息》2009,(33):T0197-T0197,T0213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和夹杂其中的民族、宗教的矛盾.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的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4.
语用文体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运用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言语行为可以更加深刻地分析人物的双重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载体,学习第二外语即学习第二种文化。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沿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淡化了文学意识。英语学习类似建造大厦,词汇是砖,语法是泥,有些人盖起了一幢四四方方的几何建筑,有些人却造出经久不衰的经典建筑,其关键是设计者自身修养和审美意识。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是建筑的脊梁和风骨,是英语教学的灵魂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血色浪漫》以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对钟跃民等主人公人物性格的细致刻画,生动再现了知青生活。而这种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其中,玩笑话语的使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阎连科的小说<乡村死亡报告>通过乡民对生命的抗争展示生活的无奈,将抗争苦难的生命意义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并告诫这种生命抗争的无意义.小说以犀利、残酷的生命寓言形式书写了死亡之下生存的悲悯和绝望,把悲苦的生命意义、伦理下的苦难、金钱下的引诱、婚姻冲击下的无奈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同时代作品中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将死亡背后的深层意蕴提升到对人类命运哲学思考的高度,对乡土作家描写生命的死亡形式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05-109
在《阿毛姑娘》中,丁玲以敏锐冷静的女性视角,在城乡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碰撞中,不仅展现了女性精神的苦痛、焦灼、挣扎、失落与失望,更有着内在的深层文化意蕴,蕴含着作者个人的独特体验和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9.
原始生命活力的精灵--梅里美《卡门》的文化意蕴之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持续地引起巨大反响,原因就在于它以绝妙的艺法揭示了世俗道德法律的理性约束与生命原始活力的无羁冲动、世俗婚恋道德的规范制约与生命之恋的自由任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说.独特而高超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而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多角度第一人称内视角以及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革命+恋爱”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但随后就遭到了左翼批评家们的严厉批评和清算。考查这背后的深层动机则发现,这正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有机知识分子代表,为保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纯粹性而有意为之的一次对非无产阶级意识的文学思潮的批判和清算,从而也拉开了政党意识形态对文学干预的序幕,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借助对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的形象及其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分析,提示了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人文主义者对和谐认识的模糊性:既追求社会和谐,又对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充满怀疑。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着重于对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打破传统的审美,观点挖掘出夏洛克人性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5.
“爱”的教育是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的本质核心,本文结合我国的道德教育状况,阐述了儿童的道德感在家庭中“爱”的氛围下产生,道德认识的提高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在学校教师的示范和学生亲自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1998年迄今,温州市永嘉县数万农民在中国各地开了一万多家中小型超市,这是一个地区性农民商帮群体创业现象。研究此商帮发展的阶段,得出永嘉超市商帮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以下阶段:农村务农→外出弹棉花→包柜台→开小百货店→超市创业经营。  相似文献   

17.
"迷惘的一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非凡的才华和真实的情感写出了一部部几乎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中之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充分反映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理想破灭、精神空虚与孤独的"迷惘一代"的坎坷命运.笔者通过对美国战后的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着重从男女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爱情的态度与追求截然不同出发,分析了海伦的无私给予、哈利的麻木索取;海伦的温柔体贴、哈利的冷酷无情;指出是战争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亦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曾想与命运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高大、宏伟、洁白无暇的乞力马扎罗山被哈得看作是"上帝的庙殿",但对于海伦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透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无望与无爱的"爱情",海明威激起了我们对战争的痛恨与谴责、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对爱情的珍惜及对妇女前途、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小说婚恋叙事中,“第三者”意象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赋予的功能:帮助完成显在主题的完满叙事,“第三者”意象的象征结构在此发挥了“助手”或“反助手”的潜在运作机制,帮助完成或反衬选择主体的最终抉择。人性化的叙述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使得小说呈现叙事的完满或裂隙。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