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C和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及烧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液相浸渍.裂解聚硅烷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比了C/C与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及烧蚀性能,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氧化与烧蚀前后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结果表明:C/C-SiC复合材料使C/C复合材料的氧化起始温度从500℃提高到700℃;在600℃和700℃恒温氧化条件下,C/C-SiC复合材料比C/C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分别降低38%和47%,失重率分别降低35%和47%;C/C-Si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优于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1-xmol%)PZT—xmol%Ba(Cu1/2W1/2)O3三元体系压电陶瓷,研究了三元体系内Ba(Cu1/2W1/2)O3的掺杂比例x对材料的压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讨论了Ba^2 、Cu^2 、W^6 离子对PZT压电陶瓷进行改性的作用机理;通过XRD和SEM测试手段,分析了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合成的PZT材料均为钙钛矿结构,显微分析表明晶粒发育良好,其尺寸大约在3.5μm之间;实验结果表明,配方为0.95PZT-0.05Ba(Cu1/2W1/2)O3压电陶瓷的d33可达605pC/N,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Kp约为0.4,材料机械品质因数均低于100,但相对介电常数εr由544提高到1400。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0.05Ba(Cu1/2W1/2)03-0.95PZT三元体系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压电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和SEM测试发现材料仍为钙钛矿结构,显微分析表明晶粒之间结合紧密,颗粒大小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压电陶瓷的压电系数d33为605pC/N,机电耦合系数Kp为0.37左右,机械品质因数Qm为60。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法将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丁二烯链上制备得到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MPB),将MPB用二乙氨基乙醇中和成盐,将水性化溶液作为反应介质,加入过硫酸铵引发MPB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聚合,得到DVB改性MPB共聚物的水分散液.实验证明涂膜的室温干燥速度明显加快,固化后的涂层耐水性能优异.通过1HNMR、元素分析、FTIR,DSC,TGA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经过乙二胺氨解,得到新型疏水/亲水性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酰乙二胺互穿网络(polydivinylbenzene/poly acrylethylenediamine IPN即PDVB/PAEMIPN).孔结构研究表明,树脂的平均孔径达8.6~136nm.研究了混合致孔剂中良致孔剂与非良致孔剂的比例、两网质量比以及第二网交联度对树脂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先驱体陶瓷在高温裂解过程中裂纹及孔隙的产生,研究了惰性填料纳米SiC粉末对先驱体聚合物、先驱体陶瓷体积收缩率、陶瓷产率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A)、傅里叶转化红外线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结构表征,采用排水法计算先驱体陶瓷体积收缩率.结果表明:先驱体陶瓷的体积收缩率随纳米SiC粉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先驱体陶瓷产率随纳米SiC粉末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其质量分数为3%时,体积收缩率最小,为73.47%,先驱体陶瓷产率最大,为26.42%;在高温裂解过程中,当升温速率为4℃/min时,先驱体陶瓷表面无明显裂纹且平整光滑.SiC粉末作为惰性填料具有减少先驱体陶瓷体积收缩,提高陶瓷产率的作用,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工业二乙烯基苯(DVB)为偶联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星型聚丁二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丁二烯鋰与工业DVB四种单体(p-DVB,m-DVB,m-EVB,p-EVB)的偶联共聚速率,同时测定了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工业DVB四种单体的反应速率都比在纯环己烷中快,其中p-DVB和m-DVB的反应速率增加尤为明显;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9.3,30.1,43.5和44.5kJ/mol,均比在纯环己烷中有大幅度地下降。改变THF/Li配比,p-DVB和m-DVB的反应速率随THF/Li增加而提高,而m-EVB和p-EVB的反应速率随THF/Li增加均出现极值。少量THF可加速偶联速率,当THF/Li=6时,在2~3分钟内可使偶联效率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8.
通过循环表面高温裂解-浸渍方法制备出陶瓷/树脂-碳纤维梯度复合材料。运用电子探针对样品纵截面上Si、O、C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显微红外反射光谱分析了不同层面上聚硅氧烷陶瓷先驱体裂解转化产物,并利用SEM对截面形貌及陶瓷与碳纤维界面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i、O元素含量在纵截面呈梯度分布,样品表面陶瓷先驱体裂解转化为Si-C-O陶瓷。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次球磨、预合成、真空干燥的工艺,制备了(0014)择优取向的Bi4Ti3O12(BTO)陶瓷样品。样品的c取向方向与样品成型时所加压力的方向基本一致;随烧结时间增加,样品的c取向率增大,烧结时间为16h的陶瓷样品的取向率达到0.96;测量了样品与轴线平行和垂直2个方向的电学性能,得到了各向异性的测量结果,为深入研究BTO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乙腈为溶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蒸馏沉淀共聚合研究,制得粒径2-3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当单体总量和BPO用量增加时,微球粒径增大,产率升高.当交联剂DVB用量增加时,微球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下降,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长分馏柱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11.
以内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基丙烯酸为单体制备分散剂,研究了反应机理和分散剂的结构,将制得的分散剂用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在非极性介质中的分散共聚合,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及“梳形链”部分对分散稳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散剂具有反应活性和梳形分子结构,对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分散聚合有很好的稳定作用,且其效果与分散剂的梳形链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法制膜技术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新型固相微萃取膜,以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自制膜的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条件、解吸条件的影响,用于珠江水和湖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离富集.珠江水样检出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湖水样检出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在41.17~119.49μg/L之间,回收率79.6%~112.4%,RSD 12.5%~23.8%.与固相微萃取纤维相比,固相微萃取膜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吸附容量大,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电子加工工艺,制备出具有ITO/TaO_x/AlO_x/Ti结构的双介质层阻变存储器.器件中引入的氧化铝介质层有效地减小了器件的运行电流,降低了高/低阻态间切换所需的功耗,并增大了高/低阻态电阻比值.研究表明,器件的高低态电阻与其切换电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且器件表现出可靠的擦写性能与保持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器件高阻态导电受肖特基发射机制主导,低阻态导电受空间电荷限制机制主导.器件还具有连续可调的电阻渐变行为,利用反复电脉冲刺激下的器件电阻变化来表征突触的权值,可以模拟突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G/M/1排队队列采用相位分析方法和矩阵几何近似方法,分别对有限缓存和无限缓存的情况进行分析,证明了排队队列在不同缓存下的排队队长分布的均衡性关系,并推导出在有限缓存情况下队列的性能指标,如缓存溢出概率、平均队长等。  相似文献   

15.
讨论有灾难发生的BMAP/SM/1排队模型和Geo/Geo/1离散时间排队模型.关于BMAP/SM/1排队模型,运用嵌入马氏链的方法,通过转移概率矩阵,得到队长的概率母函数.对于Geo/Geo/1离散时间排队模型,通过状态转移得到了队长和等待队长的概率母函数,并通过数值例子给出了参数对几个性能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求解各种排队指标(如:队长,逗留时间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M/G/1及休假式M/G/1排队模型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骼建立向前微分方程的方法解析了M/G/1/∞/FCFS及多重休假式M/G/1/∞/FCFS,得到了顾客的平均等待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8.
蒙正中 《广西科学》2009,16(2):131-133,135
给出荷花图Dn,4^2*pm*St的概念,并证明当m≡0,1(mod4且m≥4)时,荷花图是优美且奇强协调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根据费米型质子PB^ 1、中子nF^0、电子e^-1的超对称性伴子玻色型PB^ 1nB^0、-↑Ue^-,1↑B粒子,讨论反氢原子的结构,计算费米型氘核PF^ 1nF^0和玻色型氘核PB^ 1nB^0结构函数的矩,结果发现反氢原子的结构与目前观测到费米型反氢原子不同,氘核PB^ 1nB^0结构函数的矩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较好相符,PB^ 1nB^0结构函数的矩的计算结果比PB^ 1nF^0要大,增大的值是由于费米型中性矢量反轻子-↑l0F,T结构函数的贡献所致。  相似文献   

20.
原子特征参数δ_i~′和连接性指数~mL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子特征参数 (δ′i)被定义为 :δ′i =Zi·Xpi2 · (ni- 1) - 1.由δ′i 建构无机分子的连接性指数 ( mL) ,其中 :0 L =Σ(δi′) 0 .5,1L =Σ(δi′·δj′) 0 .5.( 0 L) 2 与 33种过渡元素卤化物的ΔfH 的 R 为 0 .9692 ,( 1L) 0 .5与 2 0种碱金属卤化物的ln( 1/ U)的R 为 0 .994 8,均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