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甲醛对雌性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理。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0.5 mg/m~3组和2.5 mg/m~3组。小鼠连续吸入甲醛气体14 d,每天2 h,利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ornblot方法检测海马G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训练期,与对照组相比,吸入2 mg/m~3甲醛浓度组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而且在检测期,2.5mg/m~3组的雌性小鼠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 2 mg/m~3组小鼠海马CA1和CA2/3区的GR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2.5 mg/m~3甲醛浓度组的小鼠海马GR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但这些结果在0.5 mg/m~3组雌性小鼠都没有显著性的改变。提示甲醛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是通过对海马GR的降低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有色金属铜、镍冶炼烟气制硫酸过程中,微量氟化物可腐蚀干燥塔,并使V2O5/硅藻土催化剂中毒。本文旨在探明冶炼烟气在降温传输过程中氟化物的具体形态,并据此提出对氟化物的净化方法。通过对金川集团铜、镍冶炼过程的烟尘和烟气进行了实地采样,分别采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氟离子选择电极等方法,对烟尘(固态)和烟气(气态)中氟化物的形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铜、镍冶炼烟尘中没有检测到氟元素,氟化物主要以气体形态存在;对烟气样品的测定中,氟化氢(HF)约占氟化物总量的70%,四氟化硅(SiF4)约占30%。采用水玻璃吸收法,对氟化物起到了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气氟化物向桑叶、蚕体迁移的定量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嘉善县大通乡是当地蚕茧重点生产区之一,该区域内同时也存在砖瓦厂、水泥厂等大气氟污染源,空气中的氟化物被吸附到桑叶表面后,能在叶内积累起来,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组织中的氟化物含量与空气中的氟化氢有关,大气氟化物能在桑叶体内累积,含氟桑叶被蚕食后,氟化物就会向蚕体迁移,本工作对大气氟化物向桑叶、蚕体的迁移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磷肥厂产生氟化氢及氟化物对环境污染进行调查,对磷肥生产车间以及车间外大气、排出废水、周边土壤和对照组进行氟化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磷肥生产车间和车间外大气、排出废水、土壤氟化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故应加强对磷肥厂排出废水废气处理,加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山口红树林区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49种贝类,44种甲壳类,11种鱼类和7种其它动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147.20g/m~2。靠陆林区76.14g/m~2,中部林区164.69g/m~2,靠海林区200.76g/m~2。54.5%生物量是贝类,23.07%是甲壳类。林区群落平均密度为301.33No./m~2,靠陆林区220No./m~2,中部林区282No./m~2,靠海林区402No./m~2。按生境划分,林区有8种附着动物,13种树栖动物,27种泥栖动物,92种土表动物,48种穴居动物。按食性划分,林区有25种食泥动物,53种食浮游生物动物,53种食植物动物,46种食肉动物,19种杂食动物。  相似文献   

6.
以溴苯酚为显示剂,对氨在不同压力、不同浓度下通过漏孔(漏率为3.3×10~(-6)、6.7×10~(-7)和2.7×10~(-8)Pa·m~3/s)后的成斑速率的实验,发现显色区斑点直径与反应时间、试验压力、氨气浓度和泄漏量呈指数关系,得到了计算漏率的公式:Q=3.74×10~(-7)C~(-0.36)t~(0.4)p~(-0.52)d~(0.79),式中:Q—泄漏率,Pa·m~3/s;C—氨气浓度。%;t—反应时间,min;P—试验压力,MPa;d—显色区斑点直径,mm。按此推算,当采用0.6MPa的纯氨,经10小时可检漏孔的漏率为1.06×10~(-8)Pa·m~3/s。  相似文献   

7.
超大型珍珠养殖与育珠蚌的吊养量密切相关,适度的育珠蚌吊养量是获取超大型珠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通过对比2010—2015年的试验数据,得到如下结果:在相同的养殖与管理条件下,在培育超大型珍珠时,育珠蚌的吊养量与其养殖成活率无直接相关性;最适育珠蚌的吊养量分别为1龄珠蚌0.59只/m~2、2龄珠蚌1.02只/m~2、3龄珠蚌1.26只/m~2、4龄珠蚌1.53只/m~2,但超大型珍珠的最佳吊养量为1.43只/m~2,最佳毛利润的吊养量为2.1只/m~2,最佳产投比的吊养量为0.82只/m~2,其产投比可达2.6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莆田地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分析2016—2018年莆田地区首要污染物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臭氧浓度和气温、湿度、风速(2分钟平均)、风向(2分钟平均)之间的相关性、臭氧浓度超标时次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浓度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时,为99±44μɡ/m~3至108±47μɡ/m~3,谷值出现在07-08时,为41±28μɡ/m~3至51±32μɡ/m~3;月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10月,为83±37μɡ/m~3至95±37μɡ/m~3,而月变化的最低值除秀屿区政府站为7月外,其余均出现在1月;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值与超标天数在4月均为最大;三年逐小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61,其余气象条件和臭氧浓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相关系数均小于0.4;有利于臭氧超标的地面气象条件为:温度25~37℃,湿度50%~70%,风速(2分钟平均)1~4m/s,风向E至S顺时针区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脑微激光粉尘仪对西安市南二环2013年春季5月70 m高度范围内的可吸入颗粒物(PM_(10))质量浓度进行了4个昼夜的监测。观测发现,西安南二环PM_(10)质量浓度昼夜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在8:00—10: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范围0.056 mg/m~3;第2阶段在12:00—14: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75 mg/m~3;第3阶段在16:00—18: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58 mg/m~3;第4阶段在20:00—22: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70 mg/m~3;第5阶段在0:00—6:00,PM_(10)平均质量浓度为0.038 mg/m~3。高分辨率地垂向观测结果表明,西安5月PM_(10)质量浓度垂向变化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居中,平均递增率为0.048μg/m;第2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幅度增加最大,递增率为0.065μg/m,且波动变化明显;第3种类型,随着高度的增加PM_(10)质量浓度增加幅度最小,递增率为0.013μg/m。西安南二环5月PM_(10)质量浓度在1 m高度处最低,平均为0.048 mg/m~3;4~46 m高度范围内质量浓度较低,平均为0.051 mg/m~3;在49~67m高度范围内质量浓度较高,平均为0.052 mg/m~3;在70m处最高,平均为0.056 mg/m~3。观测期间PM_(10)质量浓度与4 m处的温度之间为显著正相关(y=240.73x+12.305),与4、7、10 m高度处的湿度为显著负相关(y=-606.42x+82.08)。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胶凝胶法把Bi_2O_3/TiO_2光催化剂粉末与高岭土、氢氧化铝等混合,制成整体式催化剂,并通过改变各种物质的配比,研究考察各配方下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效率。研究发现,不同配比的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不同,且与加入的光催化剂粉末量相关。光催化粉末4 g、高岭土2.5 g、活性炭1 g、氢氧化铝1.8 g配制而成的整体式光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在36功率LED节能灯照明下,HCHO的质量浓度60 h从1.061 mg/m~3降至0.54 mg/m~3。  相似文献   

11.
自制硫酸用钒催化剂抗毒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自制硫酸用钒催化剂“VK—05”为研究对象,以川化钒催化剂为参照,进行氯化氢(含水汽)、氟化氢、砷及一氧化碳等杂质的中毒失活实验。结果表明:含水汽氯化氢及一氧化碳对钒催化剂是暂时性失活,而氟化氢及砷的氧化物对钒催化剂为永久性中毒。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15年春(5月)、秋(10月)两季浙江舟山金塘岛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并对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经鉴定共有8大类27种,其中春季有7大类21种,秋季有5大类10种。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6.27 ind/m~2和14.40 ind/m~2。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113 g/m~2和0.171 g/m~2。春季,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386和2.596。调查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不倒翁虫、西格织纹螺、豆形胡桃蛤,优势度Y值分别为0.083、0.045、0.020;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不倒翁虫、树蛰虫和豆形胡桃蛤,优势度分别为0.145、0.071和0.023。运用CANOCO 3.0软件进行运算分析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金塘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在春季主要受到叶绿素a、温度、盐度和金属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秋季受盐度、深度和金属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对环境污染的指示,采用重力浅钻法采集了长江下游镇江—扬州河段3个100 cm的河漫滩沉积岩芯,对岩芯沉积物进行质量磁化率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研究发现:老河漫滩沉积柱SY7的磁化率在12.11×10~(-8)~30.60×10~(-8) m~3/kg之间,平均值为20.79×10~(-8) m~3/kg;现代河漫滩沉积柱SY5和Z2的磁化率明显较高,是老的江心洲河漫滩沉积物磁化率的5~6倍,SY5的平均值最高,为123.20×10~(-8) m~3/kg。通过对研究区河漫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与长江流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对比研究发现,Cu、Ni、Cr的污染比较严重,新生成河漫滩明显比老河漫滩污染严重。简便、快速测定的磁化率分析可以作为河漫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铝电解槽废旧阴极炭块中有价组分的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电解槽废旧阴极炭块是铝电解生产最大宗的固体废弃物,并且是含氟量极高的危险固体废料,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采用水洗—化学浸出—煅烧工艺回收铝电解槽废旧阴极炭块中的氟化物和碳粉,采用硫酸铝溶液浸出废旧阴极炭块,实验得到适宜的浸出条件为25℃浸出24h,碳的回收率达到88%,最终产物碳的纯度从61.3%提高到89.6%.考察了溶液温度、溶液pH值和时间与氟回收率之间的关系,浸出溶液中氟化物以Al2((OH)0.46F0.54)6H2O和Na5Al3F14形式析出,回收的最佳条件为溶液温度90℃,pH值为5.5,180min得到氟离子回收率最大为99.7%,高温煅烧后所得产品为AlF3和Na5Al3F14.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果波隆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成因分析、动力学特征参数的计算及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处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水石流,规模为小型,易发程度为中易发,泥石流容重为1.51 t/m~3,流速为3.8 m/s,泥石流洪峰流量为30.12 m~3/s,整体冲击力为2.93 t/m~2,危险度0.441,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通过研究提出"上游固源稳坡拦挡、中下游排导"的工程治理措施,为同类泥石流研究提供了实例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7—1990年夏秋汛东海北部近海鲐、鲹鱼渔场饵料生物的调查资料,结合渔汛生产实践,分析了渔场的饵料基础与鲐、鲹鱼中心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种类为暖水种和热带种,优势种类为浮游甲壳动物与毛颚动物;渔汛期间,生物量丰富,北部内侧海区略高于南部内侧海区。6月—9月,高生物量区有北移趋势;鲐、鲹鱼中心渔场的位置出现在250—300mg/m~3以上的高生物量区域。  相似文献   

17.
以C30混凝土为基准,选择磁场强度为285 m T时,研究分析了不同磁化水水流速度(0.6 m/s、1.2 m/s、2.1 m/s、3.0m/s)和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1 kg/m~3、1.5 kg/m~3、2 kg/m~3、2.5 kg/m~3)对混凝土抗压、劈拉、抗折和弯曲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水和玄武岩纤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劈拉、抗折和弯曲冲击性能,当磁化水水流速度为2.1 m/s,玄武岩纤维掺量为2.0 kg/m~3时,磁化水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8.
以济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对济南地区28个水文监测点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运用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B-IBI)对济南地区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2种.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平均值为788.91ind/m~2、生物量平均值为131.94g/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58,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7.综合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大部分地区健康状况较差,济南南部区域健康状况较好,而济南中部及北部地区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正蓝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情况,利用正蓝旗气象站1960-2013年气象资料和多年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通过对研究区水量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计算,并基于水均衡法和开采系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可开采潜力分析。经计算知,研究区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25 800.23×10~4m~3/a,多年平均总补给量37 797.44×10~4m~3/a,总排泄量为38 018.96×10~4m~3/a。该区地下水资源整体处于负均衡状态,但多年计算均衡差较小,地下水处于天然状态,水位变化不大。通过可开采潜力分析发现,各富水地段开采潜力指数较大,拥有开采潜力,可合理规划使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北沿海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农田、杨农复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撒萘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撒噻唑磷驱除土壤线虫、未驱除即对照),采用顶盖埋管法测定土壤矿质N含量及净N矿化速率,研究土壤动物对N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NO-3-N、土壤总矿化N(TMN)含量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驱除线虫和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不同季节的土壤NH+4-N、NO-3-N和TMN含量,但并没有改变它们的季节变化基本趋势。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含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秋>春>冬; 对于NO-3-N和TMN含量的季节变化,杨树林和杨农复合林均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农田则表现为秋>夏>春>冬;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N矿化速率季节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分别为0.25、0.29 mg/(kg·d)),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夏季(0.45 mg/(kg·d))。驱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壤利用类型春、夏、秋季的土壤净N矿化速率(P<0.05),而未改变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改变了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杨树林和农田驱除所有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对照表现为秋>夏>春>冬。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对净N矿化速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明驱除土壤动物可能会影响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