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含油污水滤床过滤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中,过滤装置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对含油污水滤床过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滤料种类以及滤速等因素对污水过滤效果和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石英砂、无烟煤和核桃壳3种滤料中,核桃壳对污水中原油的过滤效果较好,核桃壳和石英砂对污水中固体悬浮物的过滤效果较好;颗粒粒径较大的无烟煤滤层压降较小,核桃壳和石英砂滤层压降较大。不管何种滤料,污水在滤层中的压降随滤速的增加均单调增加。对污水中原油的去除效果来说,无烟煤和核桃壳随滤速的增加过滤效果变差,但对于石英砂滤料,在试验滤速范围内随着滤速的增加,污水的过滤效果却变好。  相似文献   

2.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改进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9057-9060
结合大庆杏北油田普通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对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深度污水站达标率低、滤料反洗再生效果差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油田污水处理站提出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改进方案。改造后,对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壳、石英砂滤罐的改造使反冲洗效果得到改善;(2)核桃壳滤罐的改造使罐群余压反冲洗得以实现,简化了地面工艺;(3)提高普通污水站滤后水质,优化深度污水站反洗工艺,可减少深度污水站一级过滤工艺。  相似文献   

3.
污水移动床连续过滤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水固定床和移动床过滤过程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包括滤料和污水质量衡算方程、滤层过滤动力学方程和滤层压降计算方程。对固定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过滤周期内随时间增加,污水过滤的负荷由顶部向底部滤层逐渐转移,滤出水的水质逐渐变差,同时滤层的总压降逐渐增加,经过足够长的过滤时间后,整个滤层将达到饱和状态从而过滤失效。对移动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移动床过滤期间,滤料由上到下得到逐渐更新,滤层过滤能力得到恢复,滤出水的水质变好,滤层的总压降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水固定床和移动床过滤过程运行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包括滤料和污水质量衡算方程、滤层过滤动力学方程和滤层压降计算方程。对固定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过滤周期内随时间增加,污水过滤的负荷由顶部向底部滤层逐渐转移,滤出水的水质逐渐变差,同时滤层的总压降逐渐增加,经过足够长的过滤时间后,整个滤层将达到饱和状态从而过滤失效。对移动床过滤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移动床过滤期间,滤料由上到下得到逐渐更新,滤层过滤能力得到恢复,滤出水的水质变好,滤层的总压降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饮用水源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滤料介质对生物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柱可较大幅度地去除苯酸酯类、脂肪酸酯类和酚类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的水处理中,石英砂滤料表层由于粘泥污染及长期运行形成的块状污染物会造成滤料表层过滤急剧增大,滤速下降,运行周期缩短及反冲洗强度增加,严重时还能造成滤池瘫痪。本文主要阐述一种新型的高效滤料专用清洗剂——Filter—CL 5101的应用机理、通过实际操作及应用效果验证,并对其性能、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接触氧化法除地下水铁锰时不同滤料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下水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过程中,分别对比了石英砂、优质锰砂及纤维球3种不同性能的滤料的除铁除锰效果及滤速、反冲洗强度及运行周期等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球和石英砂滤料均能除铁,但不能除锰,纤维球软性滤料用于除铁具有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强度及水耗小、耐磨损等优点;优质锰砂滤料去除铁锰效果均较好,适用于铁锰共存水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纤维球滤料在未投加凝聚剂直接过滤浊度较高原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进水浊度为 50~ 1 50度时 ,采用 1 0~ 2 0 m·h- 1的较高滤速 ,纤维球滤料的过滤效果良好 ,运行工况稳定、截污量大、过滤周期长 ,且不需要投加凝聚剂 ;与石英砂滤料相比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王军 《科技资讯》2010,(30):128-128
近年,我国水资源的匮乏已经制约了工业发展,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使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将废水进行再次利用处理将具有巨大的节水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于低渗透回注污水水质不达标的现象,含油污水过滤技术的重点就是对滤料的研究,滤料的筛选与研究是过滤技术取得突破性创新的关键点。尤其在石油行业中,在处理原油的各个工艺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水。如何处理这些污水以提高生产效率一直是石油行业关心的重大问题。目前,各油田的污水处理系统普遍采用核桃壳过滤器来处理含油污水。本课题结合工业水处理的相关工艺以及污水处理中的生产实际,对核桃壳过滤器进行了部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滤料级配是保证过滤效果的关键因素,讨论了在相同的L/d的情况下,滤料粒径及滤层高度对滤池出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L/d=1 300时,粒径及高度较小的滤柱处理效果好于粒径及高度较大的滤柱,但是粒径及高度较小的滤柱水头损失增加较快;预氧化可以明显改善过滤效果.在设计双层滤料滤池时,应从工程和经济角度同时出发,并结合滤前水质特点,优化出一个最佳L/d值.  相似文献   

11.
波纹换热管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双面强化传热管,传热效率高,轴向变形补偿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锥纹管是在传统波纹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的新管型,具有优越的强化传热特性。针对锥纹管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其与传统光滑管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流量范围内,当管程介质为水,壳程介质分别为水和32#液压油时,与光滑管换热器相比,锥纹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5%~40%和5%~20%,管程压力降升高了20%~70%,壳程压力降降低了10%。同时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计算,并基于实验和模拟结果,对以水为介质的锥纹管换热器的管壳程传热准则关联式进行了拟合,数值验算结果表明,关联式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波纹换热管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双面强化传热管,传热效率高,轴向变形补偿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锥纹管是在传统波纹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的新管型,具有优越的强化传热特性。针对锥纹管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其与传统光滑管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流量范围内,当管程介质为水,壳程介质分别为水和32#液压油时,与光滑管换热器相比,锥纹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5%~40%和5%~20%,管程压力降升高了20%~70%,壳程压力降降低了10%。同时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计算,并基于实验和模拟结果,对以水为介质的锥纹管换热器的管壳程传热准则关联式进行了拟合,数值验算结果表明,关联式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油水分离的效果,利用泵吸产生的负压将含油污水吸入曲板组成的流道内,使油滴在曲面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分离空间并获得向上的运动速度。对此油水分离过程中油滴浮升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滴在具有向上初始运动速度后,浮升速度会增加,并且油滴的粒径越大,加速分离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荷尘速率对非高效过滤材料阻力变化的影响,以4种不同等级非高效玻璃纤维滤料为对象,对不同过滤风速和荷尘质量浓度下滤料阻力变化规律展开实验研究,并总结出滤料荷尘过程阻力变化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相同过滤风速和荷尘质量浓度下,等级越低的滤料归一化阻力增长速率越快,且进入表面过滤所需荷尘量越大.在相同过滤风速下,滤料荷尘质量浓度越高,阻力随单位面积荷尘量的增长越慢;而滤料等级越高,荷尘质量浓度变化对阻力的影响越小.相同荷尘速率时,过滤风速对滤料归一化阻力增长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然气工业特点,设计了一套滤芯性能在线检测装置,采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对过滤器上、下游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适时测量。使用多分散性粉尘,在实验室内测试了天然气用纤维过滤器的非稳态性能,以及各种操作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均随粉尘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其变化趋势可分为深层过滤和滤饼过滤两个阶段。过滤速度过高容易导致大粒子穿透,从而使效率下降,纤维过滤器的表观过滤速度应低于0.06m/s;相对湿度和滤材厚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大过滤效率,但也会导致阻力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核桃壳对铁的吸附性能,用云南产普通核桃壳进行除铁的静态吸附试验研究,考察核桃壳对铁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核桃壳对铁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得到核桃壳的最佳投加量为500g/L,最佳吸附时间为120min,最佳吸附含铁浓度为0.1g/L,去除率可达94.56%。对铁的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林废弃物核桃壳作为吸附剂处理水中的Mn2+,研究固体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投加量为50g/L;最佳吸附时间为90min;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0.32—2.17mg/L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水中Mn2+的去除率也增加;pH值为7—9时去除率可达80%以上。核桃壳对Mn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这说明初始阶段核桃壳对Mn2+的吸附受界面扩散控制,之后吸附受粒子内扩散控制。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比其他的等温线模型要好,这表明发生的是物理吸附。而且对于Freundlich常数n,1/n<1,说明吸附过程较易进行,对于Mn2+来说核桃壳是一种适宜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