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钢水、渣、包衬为研究体系,建立了钢水成分与温度控制模型。温度控制精度在±3℃以内,在补加系数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合金的收得率,推导出合金添加计算公式,使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RH-MFB精炼过程中钢水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RH-MFB精炼过程中钢水温度的数学模型,通过Delphi程序计算了精炼过程中钢水的温度.结果表明,RH-MFB精炼开始阶段,钢水温度急剧下降,前10 min降温速率约为3℃·min-1,加Al吹氧、加合金和真空室内壁初始温度对钢水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该模型预测了精炼结束时刻的钢水温度,与生产中钢水温度平均误差在±5℃以内的占80%.  相似文献   

3.
钢包炉(ladle furnace,LF)精炼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进行钢水合金化过程,以保证钢包到达连铸平台后满足钢水成分要求。钢水合金化也是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其不仅对钢水温度有影响,而且对钢水质量、合金料消耗量均有影响。因此,实现LF精炼过程中合金元素收得率的精准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模型输入变量进行处理,用于简化实际生产数据结构;然后,融合SGDM算法和L2正则化方法,构建了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合金元素收得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i元素收得率命中率在±1%, ±3%和 ±5%误差范围内分别为54.0%、93.8%和98.8%;Mn元素收得率命中率在±1%, ±2%和 ±3%误差范围内分别为77.0%、96.3%和99.5%。此外,PCA–DNN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参考炉次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和DNN模型,有助于实现钢水成分的“窄窗口”控制。本研究中合金元素收得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也可为LF智能精炼合金化控制模型的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硅钢钢水用部分钢水提升法(即D-H法)真空处理时有脱硫现象。在鞍钢钢厂生产实践中的进行的试验表明,硅钢钢水的硫的脱除不是如流行观点所说藉加入硅钙合金而达到。按钢水部份提升法操作条件所作的热化学计算结果,表明通常操作所加入的硅钙合金中的钙是钢水的冷却剂,而不是钢水的脱硫剂。取消硅钙合金后的真空处理生产实践结果(同时控制真空室内残余压力),钢水中硫的脱除量增加、提升次数减少、处理时间缩短、钢水温升增加。真空处理钢水时,硫的脱除是藉生成SiS气体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钢水用Al-Si合金终脱氧的探讨关于采用Al-Si合金代替Al终脱氧的几点看法是:①Al-Si合金熔点比较高,在钢水中保持固态时间长,受钢水急热产生内应力的爆发作用,有利于合金的钢水内部分散和脱氧;②Al-Si合金是显微组织中Si的初晶枝状α体,包围...  相似文献   

6.
杜建平 《甘肃科技》2012,28(2):68-69
系统分析了钢水中存在的非金属氧化夹杂物对于高锰合金钢辙叉的影响程度,对于采用稀土硅合金可以提高高锰合金钢性能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把线状稀土硅合金和铝丝采取喂线吹氩方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都有所变化,从而达到了精炼钢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转炉连铸区段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不同控制精度所蕴含节能潜力的问题,建立基于生产实践的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精细化控制模型,提出相应的计划额外能耗和实绩额外能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某钢厂生产钢种SPHC-W的生产实绩数据为例,对目前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控制水平的节能潜力进行计算,得到计划潜在温度损失为7.25 ℃,实绩潜在温度损失特征值为10.10 ℃。进一步分析,得知在现有控制水平下,温度控制精度提高1 ℃,实绩潜在温度损失特征值降低0.33 ℃,时间控制精度提高1 min,计划潜在温度损失降低1.76 ℃,实绩潜在温度损失降低1.62 ℃。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某钢厂氧气转炉炼钢的日常生产原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反映终点钢水碳含量与终点钢水温度控制状况的氧耗增量与铁矿石增量的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方程。并根据实际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终点命中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精密温控对惯性导航平台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惯性平台温度控制与惯性导航系统精度的关系.提出一种实用的惯性平台温度控制方法,即根据大环境温度和被控对象温度合理选择温度控制点、控制方式和控制算法.研究系统有温控、无温控、长时温控和短时温控对平台综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陀螺级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为解决惯导系统启动后缩短惯性器件热平衡过程,迅速进入稳定工作状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也为类似的惯导温度控制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加速轧制时高精度终轧温度控制的要求,在机架间冷却单元的基础上开发了在线自适应、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在线终轧温度控制模型,并现场测试了机架间冷却阀门的开度和流量曲线.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提高终轧温度控制精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