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硫普罗宁(TP)为配体,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采用“一锅法”在室温下成功制备出了绿色荧光银纳米簇(AgNCs)。基于苦味酸(PA)可使AgNCs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检测水溶液中PA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3.99×10-7mol/L~1.38×10-4mol/L,检出限为0.045μmol/L(S/N=3)。常见的干扰物和其他硝基芳香化合物不干扰PA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进一步将构建的荧光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A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6.1%~108.3%。  相似文献   

2.
以单链DNA为模板,制备了单链DNA-银纳米簇(ssDNA-Ag NCs)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设计的ssDNA既能作为模板合成ssDNA-Ag NCs荧光探针,又能与目标分析物微囊藻毒素-LR通过高亲和性和高特异性结合.采用透射电镜(TE...  相似文献   

3.
铜离子是危害最大的金属污染物之一,即使浓度很低,铜离子也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开发高效且快速的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青霉胺修饰的银纳米簇(DPA-Ag NCs).制备的DPA-Ag NCs在波长为575 nm的光激发下发出波长为685 nm的红色荧光.并利用透射电镜...  相似文献   

4.
核酸外切酶Ⅰ在基因组活动和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快速检测核酸外切酶Ⅰ的活性对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设计一个高效的DNA模板合成荧光金纳米团簇(Au NCs),以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简单、灵敏和无标记的方式检测核酸外切酶Ⅰ(ExoⅠ)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核酸外切酶Ⅰ的加入,单链DNA将从3'端至5'端被消化,金纳米团簇失去了单链DNA模板的保护出现团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可用于核酸外切酶Ⅰ活性测定.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基团的修饰和特殊DNA序列的设计,提高了核酸外切酶I活性测定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多巴胺(dopamine,DA)的高精度检测,使用了具有5-巯基-2-硝基苯甲酸(5-mercapto-2-nitrobenzoic acid,MNBA)配体的Ag44(SR)30银纳米团簇(silver nanoclusters,Ag NCs)来制备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g NCs的PEC传感器表现出了良好的光电性能和对DA的传感性能,可以实现对DA的传感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对DA的传感性能,将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Au NRs)引入到Ag NCs中组成异质纳米材料,构建了基于Ag NCs/Au NRs的PEC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Au NRs的引入显著提高了Ag NCs的光电性能和传感性能,在0.84-6μmol/L DA浓度的线性范围内实现了2.94 n A/μmol·L-1的灵敏度和0.28μmol/L的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从而实现对DA的高精度检测.  相似文献   

6.
生物硫醇在生物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生物硫醇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对于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双配体稳定的金纳米簇的合成过程用于快速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分析方法.以巯基十一烷酸(MUA)和L-丝氨酸(L-Ser)为配体能够快速制备得到荧光金纳米簇,合成的金簇在600 nm处有明显的强荧光发射峰.在金簇的合成过程中,当体系存在生物硫醇时,金簇的荧光会发生猝灭,荧光猝灭的程度与生物硫醇的浓度相关.该检测方法对于半胱氨酸的检测线性范围在8. 3 133. 3μmol/L,检测限为1. 09μmol/L.该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制备得到荧光金纳米簇,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并将材料制备和目标物分析两个过程相结合,有效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另外,该方法在人血清中表现出良好的检测结果,说明该检测方法的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以谷胱甘肽(GSH)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制备了稳定的水溶性荧光铜纳米簇(CuNCs).所合成的铜纳米簇在590nm处发射出红色荧光,量子产率约为2.3%,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以谷胱甘肽稳定铜纳米簇(GSH-CuNCs)作为信号探针,报道了一种荧光传感新方法用于灵敏检测Hg~(2+).结果表明,Hg~(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0×10~(-8)~2.0×10~(-6) mol/L,检出限为4.0×10~(-9) mol/L(R_(SN)=3).该方法成功地实现了湖水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为汞离子的快速和灵敏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病人体液中端粒酶的活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ISA 法对27例恶性肿瘤及51 例良性疾病病人的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腹水、尿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恶性肿瘤组织其端粒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将可能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稀土离子Eu3+结合EW-Cu NCs设计双发射荧光探针,由于四环素(Tc)与EW-Cu NCs之间的内滤效应,EW-Cu NC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Tc与Eu3+之间的天线效应(AEE)使得Eu3+的荧光得到增强,基于此,通过探针的荧光双响应模式对Tc进行定量检测,在0.25~72.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Tc的响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 nmol/L.同时根据检测过程中溶液荧光颜色的变化(由绿到红),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比色法分析,颜色信号比值R/B与Tc浓度在2.5~45.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牛奶中Tc的检测,并获得满意的回收率,表明EW-Cu NCs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简便的端粒酶测定方法,首先采用高灵敏的核酸染料SYBR Gold染色代替放射自显影,建立了简便可靠的扩增产物显示方法,进而合成了端粒酶扩增产物的模拟产物,考察了突触引物检测的可行性和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荧光PCR。由于突触引物可以有效的降低非特异性扩增,有效解决了端粒酶活性检测中的非特异产物干扰,为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溴化乙锭-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在真核生物体内,通过将端粒重复顺序转移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生殖细胞和永生癌细胞,但在正常细胞中却极低乃至无法检测.我们使用EB染色简化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传统的TRAP(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法.结果表明,对粗抽提物而言,EB染色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和灵敏度,同时又经济省时,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是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逆转录酶,其功能在于维持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肿瘤细胞的产生以及生长相关。端粒酶的活性已经成为了癌症诊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对于端粒酶活性准确且高效的定量分析检测方案是当今分析科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超高性能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总结了近5年来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的发展全貌并且预估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切割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为抑制端粒酶活性,设计合成了针对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核酶基因htert RZ及htert-5'RZ,构建了核酶基因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质粒,将核酶转染至肿瘤细胞中,均能抑制端酶活性,核酶heterRZ稳定转染细胞后,使细胞倍增时间长,但无明显细胞凋亡,因而,二种核酶可望成为有效的端粒酶抑制剂,用于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PHA和rhIL-2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增殖;以TRAP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Westernblot检测hTERT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以荧光定量PCR分析hTERT的mRNA变化水平.结果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被PHA和rhIL-2刺激活化后,端粒酶活性升高,升高的端粒酶活性能够被JAK抑制剂所抑制,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升高依赖JAK信号通路.升高的端粒酶活性是由于hTERT蛋白表达的增高,而hTERT表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hTERT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实验还表明这些活动都同样依赖于JAK信号通路.本研究深化了对端粒酶活性以及hTERT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用TRAP法对来自人肺、乳腺和皮肤的恶性肿瘤永生细胞系.和该三种组织来源的正常体细胞,及正常卵巢和睾丸组织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发现,三种永生细胞系和卵巢与睾丸组织中均可测到端粒酶活性,而三种组织来源的体细胞不能测到;提示端粒酶可能对恶性肿瘤细胞永生化、生物种系正常繁衍,和正常体细胞的衰老与寿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支气管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检测回收液中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评估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支气管肺癌 15例 ,其它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15例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 ,均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回收液 ;采用TRAP -PCR -ELISA测定回收液中端粒酶活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诊断的效能并比较其和临床确诊、支气管镜诊断的两两关系。结果 :15例肺癌患者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11例 ,阳性率 73% ,漏诊 4例 ,漏诊率 2 7% ;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3例 ,误诊率 2 0 %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3%和 8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8%和 75 %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3.6 5和 0 .338,诊断正确率为 77% ,阳性优势比为 3.5 5 ,Youden指数J值为 0 .5 3。端粒酶活性和临床确诊比较 χ2 =0 .14,P >0 .0 1;端粒酶活性和支气管镜诊断比较 χ2 =0 .5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剂,将乙醇与水(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中的Ag+离子还原成Ag原子,并生长为单质颗粒.将制备出的纳米Ag以液体及粉末形式用于渗透、非渗透客体上潜指印的显现,显现后的指印纹线流畅、细节特征明显.此外,详细研究了纳米Ag的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及稳定性等对潜指印显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MTT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concentration of Telomerase Restrictors(TRs) with minimum toxicity to the selected cells. FACSort flow cytometer and Innotest P24 HIV(Human immtmodeficiency Virus) antigen mAb ELISA Kit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HIV-1 activities of T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s had low cytotoxicity to the PBMC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CEM/GFP if the concentration of TRs was at 50μmol/L or below, and the supernatant from PBMC pretreated with SHIV and TR1-001 /TR1-002 could not infect the PBMC, while can infect the C8166 with reduced infectivity,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TRs may be one of the novel resources for screening anti-HIV-1 ag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