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与数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吴文俊院士以他的精深研究和崇高威望对中国的数学史界给予了鼎力支持,为中国数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建立了"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拨巨款资助数学史研究,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数学史界的深情与厚望.这不仅是给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以有力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国数学史同仁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此举已产生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是一项有鲜明特色和深远意义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阐述设立此项基金对于我国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其创新意义,并介绍基金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吴文俊院士的数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吴文俊院士在数学史研究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阐述其数学史研究思想对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影响和意义.吴文俊院士的工作标志着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为数学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他所建立的"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吴文俊院士还把数学史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是古为今用、自主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吴文俊院士以他的精深研究和崇高威望对中国的数学史界给予了鼎力支持.为中国数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建立了“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拔巨款资助数学史研究.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数学史界的深情与厚望.这不仅是给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以有力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国数学史同仁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此举已产生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是一项有鲜明特色和深远意义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阐述设立此项基金对于我国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其创新意义.并介绍基金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著名数学史家,李兆华教授追忆了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经历,回顾了1978年以来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情况,讲述了在天津师范大学创办数学史学科的往事与中国数学史研究心得.这篇访谈录展现了一位数学史家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历程与他的学术成就、治学思想,反映了他对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发展与数学史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尤什克维奇是前苏联数学史界的领袖,他在俄罗斯数学史、中世纪数学史、欧拉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凭借其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尤什克维奇建立了出色的数学史研究团队,使得苏联的数学史研究工作走在世界前列.认为尤什克维奇对推动数学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俨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中国数学史的目的与数学史的分期、对史料学的贡献、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方法和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史4个方面,论证了李俨(1892一1963)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7.
对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数学史教育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育人作用.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的方式和策略:故事策略,方法比较策略,追踪历史起源策略以及揭示思维过程策略等.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数学史教育的措施与设想,强调数学史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探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呼吁教育界对数学史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自从18世纪中期以来,数学史书籍相继出版,数学史教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逐渐被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认可。近几年国内高校也对数学史教育重视起来。但是数学史教学还有诸多问题。该文首先综述数学史教育的渊源及国内数学史教育的现状;其次提出教师在数学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学生的分享活动的组织构成及作用,以及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数学史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几点数学史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数学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算法的源流——东方古典数学的特征》展示了李继闵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思想、精辟观点和卓越方法。当今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对数学史研究的范式与案例加以深入剖析,悉心品味,自觉继承。从这一意义上,《算法的源流》在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必将成为数学史研究上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10.
凯尼斯·梅是美国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史家.文章回顾了他的早期学习生活、主要的社会活动以及对数理经济学的研究,着重梳理了他在数学史研究、国际数学史学会的建立、《国际数学史杂志》的创建、加拿大数学史与哲学学会的建立以及数学史杰出贡献奖的设立等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凯尼斯·梅不愧为数学史学科建制化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括 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的特点,建立一个模型,以说明李俨与钱宝琮领导的“发现”范式与吴文俊领导的“复原”范式对中国的数学史研究的深刻影响。利用这个模型,解释两个重要现象发生的原因:其一,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在 1970年代初和当今两度出现低潮;其二,绝大多数的中国数学史家都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专注在中国传统数学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应该在现有的研究范式基础上,适时地、适当地予以改进,从发现“有什么数学”、复原“如何做数学”,扩充到“为什么要研究数学”。  相似文献   

12.
探讨北京第一份近代期刊《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知识,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原始期刊文献整理与分析、分类法。期刊中对代数学,特别是勾股术和天元术的研究;数论特别是整数表示和整数的素数判定的研究;几何学特别是圆问题以及正余弦的求法的研究以及数学问题的问与答形式的数学交流的研究。《中西闻见录》既介绍了中国古典数学和中国学者的最新学术成就,也介绍了西方数学史,对推动当时数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廓清中国数学史在高校的起源。方法原始文献调研与考证。结果主要分析1915年至1948年间《清华学报》在中国数学史、西学东渐史等方面的研究成就,特别认定叶企孙在《清华学报》第2卷第2期发表的《考正商功》等文为我国发表最早的一批中英文数学史论文。结论认为这些论文均为相关科学史分支学科的奠基之作,对促使民初科学史学科走出"私研"局限及科学史学科的社会化、建制化或制度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其作为中学与西学、人文与科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并融入大学通识教育,亦具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诸如赵爽、刘徽、张丘建、祖冲之、祖日恒等中国数学史上的大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高峰期出现在乱世引起了许多人的困惑.该文从中国数学的自身发展、学术思潮、社会政治、士人心态等诸方面进行了一些探析,揭示数学发展的高峰在此期间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史写作从借鉴模仿到学科自觉用了近半个世纪,期间,有西学东渐的移植,有从课堂讲义到学术专著的提升,亦有文学史观从多元到一元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文学史书写迎来了一个短暂的辉煌期,文学史家辈出,文学史著述大量出版,朱自清、周作人、赵家璧、李何林、周扬等人的写作实践在为新文学史确立体例范型和时空架构的同时,也在进化论、阶级论、革命论的映照下,彰显出不同的成色。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重要学说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进行学术史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一方法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或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变化;二是直接运用这一方法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在地域上的特点并以此进行学术分类。  相似文献   

17.
简述珠算在中国数学史中的地位和当今社会上评价珠算的两种倾向.介绍吴文俊先生对发展珠算事业的指导性建议.在珠算界与数学史界共同努力下,2008年6月珠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数学文化第一人。他对中西教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住传教士,而且是一住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6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教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