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蒙古晋语区的“来”区别于普通话,可用作句末事态助词,表示曾经做过、发生过某件事或某个过程是过去完成了的,指明句子的事态;也可以用作语气词,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表示情绪性语义,同时语气词“来”也可以用于句中表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2.
语气助词在英译汉中的补偿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气外显形式缺失,汉语语气助词丰富,这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之一.英译汉过程中汉语语气助词能很好地起到显现原文人物语气的补偿功能,应注重语气助词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静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7-1360
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的基本作用是增加句子的语气,而不同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含义要受到上下文等语境因素的制约。脱离语境,语气助词的意义则变得模糊、不确定,因而,语气助词具有语用成分的特质。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语气助词除了能表明说话人的语气,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语法手段。此外,它还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话语成分。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兼属多种词类,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属于结构助词,可以作定语的标志,可以作“的”字短语的标志。可以附着于动词后面,强调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还可以插入动宾之间,改变其结构关系。兼属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表示“确实如此”的语法意义。“的”有时是实词。“的”作为实语素,还可以充当合成词的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7.
安福话的句末语气词"嘚"可以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陈述句。"嘚"有两种句法功能:1.表示弱语气;2.表示自言自语。"嘚"表示弱语气的功能是由其表示自言自语的功能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种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史记》的语气副词"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语气副词“其”配合上下文可以表示推测、判断、决心、愿望、命令等多种语气。“其”可以广泛地与其它虚词或固定词组连用,大大丰富了《史记》复句的表现手段,反映出西汉时期汉语复句的形式标志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庄子》中的“也”进行了穷尽式考察,发现其“也”在句中和句末,主要作用是表示语音停顿,同时根据所处位置不同,配合上下文表示判断、陈述、解释、说明、感叹、疑问等各种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10.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小类型。本文从语气表达形式和语气助词运用两个方面描述了攀枝花方言句类的主要特点,着重考察了“Aneg—AX?”“VP-neg?”“Ad-VP?”这三种疑问句式和“吔、哆(着),嗦,呃,哈,(口山),啵,嚜”等语气助词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1.
“去”是近代汉语中较为活跃且运用广泛的一个事态助词,文章分别从“去”的“往”义的产生、“去”的保留和使用与“去”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等三个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同是处在动词后面的“在”,由于受汉语韵律节拍的影响,它们在句中所发生的组合关系和充当的词性与句法成分是不同的,因此,不能作相同的处理。粘附性、语音停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动词后面的“在”的组合关系、词性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中"在 L"、"于 L"、"自 L"格式,都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处所,是处所功能的承担者.文章对三种格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在"虚化较"于"、"自"为迟,虚化后与"于"有共时重叠使用的时期;"在"、"于"、"自"都不能脱离处所词而存在,是名词性非宾语的标记.  相似文献   

14.
儒家诗学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资源一直影响并制约着中国文论的发展,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是不彻底的。王国维以"本真人格"为汇通"文如其人"说、"赤子之心"的内在依据。同时,他又根据尼采的"血书"论,突破了传统"人格"中国家和人民的内涵而上升到生命人格的高度。他将儒家诗学和西方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儒家诗学的现代转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四史"教育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思想保障,"四史"是形成"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四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解答及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儒学义利之辨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儒学的义利之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重大。所谓叶适“功利之说”实出于后人的误解,叶适、朱熹的分歧在于:叶适强调义利的统一,朱熹强调义利的冲突,而朱叶所据以争辩的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系班固改作,班固的贬利观念是从反面受荀况、韩非影响。孟子“何必日利”,孔子“罕言利”自有深意,但孔子将义,利割裂,导致后世的中国社会向“义”与“利”绝对的两极分化。当代社会讲义不计利或讲利不重义这两种倾向都是值得反省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在表达时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却是"主+为+宾+谓",也就是"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其中的谓语可由动词和活用的名词(代词)来充当。  相似文献   

19.
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汉语水平较差、基础知识较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这给一类模式数学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有效提高一类模式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的一类模式数学教学为例,通过引入"生教生"教学模式,力图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以此解决一类模式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高校一类模式数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我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了重要的论述,并形成了各自关于“三农“的思想,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三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