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应用岩心、测录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及测试手段,对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白垩系-古近系混合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混合沉积成因,并探索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结果表明,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发育的混合沉积,包括混积岩和混积层系两种形式,其中,混积岩主要为含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质-碳酸盐岩,混积层系主要为碳酸盐岩-混积岩层系和陆源碎屑岩-混积岩层系;混合沉积在巴特肯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障壁海岸相和浅海陆棚相均有分布;混合沉积成因主要为相缘混合,其次为原地混合和间断混合;混合沉积在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三方面均具有一定贡献,古近系泥灰岩是巴特肯地区主要的烃源岩之一,同时也可作为区域性盖层,而白垩系-古近系灰岩储集层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碳酸盐岩,多为混积岩或混积层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实验分析等资料,研究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的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地层特征、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情况,评价其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在新近系前发育两条稳定的断裂,进入新近系后断裂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伴生断层,最终形成现今南北两隆起背斜、中间一平台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4套油气组合,侏罗系一套,白垩系三套,油气藏类型包括带油环或不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后认为,研究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有限,而天然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平庄盆地烃源岩的赋存特征,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平庄盆地内发育有三套烃源岩,分别归属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前两者是构成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一深湖,部分形成于浅湖、闭塞湖湾及湖沼,其类型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质白云岩等为主;盆地生储盖组合以侧变式为主,油气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断背斜。该结果为平庄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石油地质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羌塘盆地土门地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为研究对象,对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烃源岩有机质总体上处于高成熟阶段,有机碳含量值随成熟度增高而减小,测试获得的TOC值为残余TOC,TOC与氯仿沥青"A"和生烃潜力所指示的有机质丰度明显不同。有机质类型是以腐泥组为主的Ⅱ1-Ⅱ2型,源自海相环境还原条件下原地生产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亚地区不同经纬度的5个湖泊气象站(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排列分别为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斋桑泊)的20世纪中后期及21世纪初的实测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检验法以及相关的水文统计方法,对这个区域的气温特征、变化趋势及趋势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5个站点中,年均气温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现象,并且纬度越高,年均气温升高趋势越显著;整个区域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年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最高气温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地层烃源岩厚度大,类型多种多样,成熟度高,为了客观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通过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互结合综合分析的方法开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烃源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发育泥质烃源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其主要分布在南缘古坳陷和陕北古坳陷;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平均值0.30%~3.12%;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_1型;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奥陶系烃源岩在三叠系朱(T_3y末)进入生气高峰,至侏罗系末(J末)属持续埋藏生气阶段,从晚白垩世开始抬升隆起,生气强度逐渐降低。综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渭北隆起北部与伊陕斜坡南部过渡带在晚古生代沉积后,奥陶系烃源岩埋深一般大于2500 m,生气时间长,有利于天然气形成,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运用质谱色谱技术,对采自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地区多尼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的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地区多尼组烃源岩的碳数值分布在nC_(15)~nC_(33),以"前峰型"单峰为主。正构烷烃碳数相对较高,表明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样品中检测出了伽马蜡烷且Pr/Ph值约为0.80,反映了较咸水还原的沉积环境;三环萜烷/五环三萜值小于1,且规则甾烷以C_(27)略占优势,说明有机母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藻类生物,部分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成熟度参数OEP为0.99~1.61,平均1.16,Ts/(Tm+Ts)为0.47~0.67,C_(29)-β/(αα+ββ)值为0.32~0.54及C_(29)-20S/20(S+R)值为0.31~0.49,显示多尼组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到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始于1955 年,目前已发现了扎布油田、吉格森油田等十余个油田,但是二连盆地的勘探也存在着地质情况复杂、勘探难度大、探明程度低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虽然50 余个凹陷都自成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有相似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但是每个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中不同的洼槽,它们烃源岩的展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别很大。分析了二连盆地20 余个凹陷、30 余口探井下白垩统烃源岩资料,总结烃源岩的展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它们的差异性以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连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对油气产出情况和油气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基本达中等以上、有机质类型更偏腐泥型-I型或II1型、埋深大于该凹陷生油门限深度的凹陷油气产出情况更好。阿尔善组烃源岩对油源的贡献比腾格尔组更大,阿尔善组烃源岩对油气的分布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应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同位素、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暗色泥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烃源岩主要为长91段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92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非油源岩;长9烃源岩主要由粉砂质或含粉砂泥岩组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黏土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3.05%,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最高热解峰温平均为450℃,反映烃源岩达到好的级别,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为特征,湖盆水体环境总体以淡水还原条件为主;长9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生油为主,烃源岩厚度大于10 m地区为长8~长10油藏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 ,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 ,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 ;川巴组的砂岩 ,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 ;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层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 .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 .本区共划分了 7个油气系统 .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 -阿苏地区 ,该区的 K1ch- 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 ;其次是马窖 -门当日阿次地区 ,该区以 K1ch- 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 ;油气远景最差的地区是色卡错—麻米错地区  相似文献   

12.
膏盐岩常常是油气藏的盖层,研究伊宁凹陷是否存在膏盐岩及膏盐岩与烃源岩的关系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精细测量、实验室X射线衍射分析、岩石薄片原岩恢复,在中二叠统中部发现含膏地层。其中潘津布拉克剖面含膏地层厚53m,膏盐岩层厚20m,最大单层厚度13m,其他剖面均有分布。区内含膏地层厚度为36~53m,分布稳定。中二叠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膏盐岩层之下,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生烃潜力大。盐下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野外剖面油苗丰富,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 ,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 2套烃源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排烃特征 .研究表明 ,寒武—奥陶系源岩存在 3个重要排烃期 :加里东晚期 (O -S)、晚海西—印支期 (C -T)和燕山—喜山期 (K -Q) ;中下寒武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35 87亿t ,第一、第二个排烃期为其排烃高峰 ,早期成藏为主 ;中上奥陶统源岩累积排烃量 714亿t ,从石炭纪开始大量排烃 ,第三个排烃期为其重要排烃阶段 ,晚期成藏为主 ;供烃中心在地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4.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湾区暗色泥岩生烃潜力及环湖湾区石油成藏规律。通过分析湖湾区暗色泥岩生烃指标(TOC、S1+S2、HI、氯仿沥青"A"含量、烃含量、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原油成熟度,综合湖湾区分流河道砂岩发育特征及与泥岩接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湖湾区暗色泥岩为好-中等烃源岩,可以成为生烃灶;2延伸入湖湾区的分流河道砂岩、湖湾砂坝砂岩为石油运移通道,石油由湖湾沿分流河道向外运移;3湖湾西侧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湖湾内砂坝为透镜体状岩性圈闭;4由湖湾近源运移到岩性圈闭中形成侧生侧储或自生自储岩性油藏。该结果使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生烃区面积及石油勘探区域得到扩大。  相似文献   

15.
公元7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占据呼罗珊而传入今中亚南部地区,并由南而北,以战争、商贸和传教士等形式在一千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后,最终普及中亚。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对当地社会、民族及原有化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独立后的中亚国家一方面致力于各自国家的建设,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诸多共同的矛盾与问题,其解决亟须加强各国的对话与合作.中亚一体化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宗教极端主义的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了地区安全与稳定,也将阻碍中亚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各国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成熟期为晚第三纪,成烃期相对较晚;盆地西部大部分构造圈闭是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形成,只有少数构造圈闭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形成,总体上讲构造圈闭形成比较晚;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油气藏存在两次充注,第一次是在晚第三纪早期,第二次是在晚第三纪末期,充注期次相对比较晚;对成藏期次综合分析后确定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时期比较晚,为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三塘湖盆地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三塘湖盆地主要有三套烃源岩: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生界上二叠统湖相低熟烃源岩和古生界下二叠统和石炭系湖相成熟烃源岩.烃源岩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和汉水泉凹陷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煤和碳质泥岩.最有利的烃源岩为马朗凹陷中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气生成量大且碳酸盐岩含量高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