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了《离骚》中的“前后失照”之处。这是由“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二句切入的。王逸《楚辞章法》说:“‘蛾眉’,美好之人”,洪兴祖《补注》则谓“众女竞为谣言以谮愬我,彼淫人也,而谓我善淫”,似此,则——此句取以为喻之“美好之人”称“余”者,乃女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又即下文之“好蔽美而嫉妒”也。上文“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相似文献   

2.
《传》云,“二子,伋,寿也。宣公为伋取(娶)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愬(诉)伋于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失待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无所薄,泛泛然迅疾而不碍也。”《序》  相似文献   

3.
继王引之《经传释词》注“言归于好”之“言”为“语词”后,各类汉语工具书皆认为此“言”是助词,无实义。结合文献及声韵,认为“言”应为“我 焉”的合音词,有实义,即“我就(从此)”。清代后,“言归于好”之“言”虚化为助词,无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许慎关于形声和转注的界说粗略地谈谈看法。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云:“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日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这一说解似乎已成定论,今人亦多奉之为圭臬。  相似文献   

5.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目前所见文献中率先使用术语“对文”、“散文”的著作,作者运用这组术语来分析经传中的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同与异、通与别,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将其改造为“对文言之”、“散文言之”,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另创术语“浑言”和“析言”,邵、段分别运用它们来分析故训中和字书中的同义词在释义上的同与异、通与别。本文认为,《段注》的“浑言”、“析言”,是一组在“对文”“散文”、“对文言之”“散文言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训诂术语,同时也是一组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6.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离骚》“求女”的中心寓意,两千年来治骚者们各执一端、争论不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求贤”、“求君”两说。前者始于王逸,“吾方上下左右,以求索贤人,与己合志者也”,后者发自朱熹:“求索,求贤君也。”“求贤”说者以“叩阍”、“求诸女”为据,向“求君”说发出了最有力的诘难。本文主要针对“求贤”说者的问难,为“求君”说辨驳一、二。 一、从“男女君臣之喻”到“求女”情节的诞生 像庄周驱使着寓言那样,屈原以其博洽的见闻、巧丽的才思、无拘无束的想象,调遣着日月风云、山川雷电、美人芳草,构造出瑰丽独特、“惊采绝艳”的艺术境界。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成要约之言”的两美(美男、美女)之变幻莫测的离离合合:  相似文献   

8.
李顺农民起义【原文】蜀中剧贼李顺,陷剑南、两川,关右震动,朝廷以为忧。后王师破贼,枭李顺,收复两川,书功行赏,了无闲言。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余,推验明白,囚赴阙,复按皆实。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靳顺,赏文琏二官,仍閤门祗候。文琏,泉州人,康定中老归泉州,予尚识之。文琏家有《李顺案款》,本末甚详。顺本味江王小博之  相似文献   

9.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10.
《九章》是屈原一组诗篇的总题,朱熹说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之言”(《楚辞集注·〈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证之各篇所写的地点和内容,此言得之。这就纠正了王逸“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复作《九章》”(《楚辞章句·〈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之说。惜朱熹虽正确知其“非必一时之言”,却未予进一步探求其言之先后,仍本王逸《楚辞章句》所列的《九章》篇次,作:  相似文献   

11.
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与五臣注比较,被认为没有“释义”,《六臣注文选》“善日言”有数百处,这些注是李善表现自己见解的阐述。李善注解释的内容与五臣注解释的内容有关系,以《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作品的解释为中心,研讨两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白《赠汪伦》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关于诗中汪伦其人,今人唐诗选本皆注为“农人”。此说盖源于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所引南宋杨齐贤旧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醖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仍宝其诗”。王琦并录唐汝询言曰“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醖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  相似文献   

13.
欲告人喻大义,必告天以实情。我们要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摒弃帝国主义者为推行和平演变所散布的各种反动论调的影响,构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坚强心理防线,就必须“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14.
《冯婉贞》一文有“急逐弗失”一语,中学语文课本注“失”为“跑掉”,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康熙字典》注:“失者,错也,过也”。在其大部“失”字条又引《书泰誓》“时哉,弗可失”。《说文解字注》手部也有“尖、纵也”,“在手而逸去为失”。《康熙字典》所注尤为确当。“失”就是“错失”的意思。这在古书中例证很多。如: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16.
《春秋·僖公16年》“十有六年,春,玉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公羊传》注:“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又云:“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  相似文献   

1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我是一只眼睛在笑,另一只眼睛在哭。”———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现年61岁的霍斯特·克勒7月1日正式出任下一届德国总统。在被问及总统待遇将远不及现有职位时,科勒坦承,自己实在难以在这两个特别重要的职位当中做出选择。“今后不再为台湾‘政府’演出!”———曾在陈水扁2000年就职典礼上高唱“国歌”而被大陆民众视为“绿色艺人”的张惠妹对自己在杭州的演出被取消进行“自我反省”。“他的伊拉克民族团结阵线对萨达姆搞了一系列爆炸与袭击,现在他要来改善伊拉克的安全状况,阻止爆炸和其他袭击活动的发生,这不是让贼捉贼…  相似文献   

18.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天问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昔王逸作天问后序,自诩其注此篇‘稽之旧章,合之 经傅,以相发明,为之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俾后学 者,永无疑焉。”然今试执逸注以读天问,虽谓为无一 事可晓,不过也。踵逸而起,注者相望。彼于逸注,补 苴 正,有既多矣,然而不可晓者犹十有四五焉。呜 呼!注书之难,有若是哉?余窃不自揣,欲斟酌众长, 兼附己意,作一总结账之企图。兹先取篇中间天事 者四十四句释之,颜之曰天问释天。疏略之讥,自知 不免,并世方家,幸垂正焉。 天问文例,泰半合四句为一问,或增至八句,或十 二句,要皆以四进;其二句各问一事者,必二事同类,亦 以四句为一单元也。王逸…  相似文献   

20.
本人在1956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里,发表了一篇“闻一多先生‘诗新台鸿字说’辨正”的文章,郭沫若先生在今年1月5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释‘乌雁酿’”,对鄙说多所指正,使我非常感谢。不过还有许多地方,不敢苟同。爱本百家争鸣之意,特申鄙见,再请郭先生指教。郭先生在文章里指出“尔雅”“‘高雁丑’是说乌限之类。丑是丑类之丑,并下是美丑之丑”。这种解释是很正确的。因为我当时要证成闻先生“焦喻美,鸿喻丑”的说法,就根据郝懿行“尔雅义疏”“鸢乌丑,注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