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剑 《科学》2005,57(2):42-45
1914年从美国倚色佳小镇走来,到1960年黯然退场于上海.中国科学社经历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团聚了数千名当时的学术精英,在科学传播、科学研究、科学交流、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等科学体制化诸方面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汪广仁 《科学》2005,57(6):17-20
1915年1月创刊的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科学救国为宗旨的《科学》杂志,是中国现代早期科技读物中的一枝奇葩,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十年中,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吸引了读者,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以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其中.与其科学救国宗旨相联系的科学功能观.更是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中的突出内容。在它出刊的每一卷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它全面地阐释了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内涵,从不同的社会领域。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并引导人们将其实践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之中。这不仅在当时对于广大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我们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是人类到达理想彼岸的航帆。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成就令人目不接的今天,科学带来的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武装自己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开辟了”科学家平台栏目,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科学家走近公众.让公众走进科学。这里选载的都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面向公众所作的专题演讲。这些演讲从不同的角度,以通俗而精妙的话语.向公众讲述了科学知识,传达了科学精神.可让我们读者同科学…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毕思文 《科学》2006,58(2):46-49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发的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害。地球系统科学在现代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和大型计算机发展后出现,致力于对地球的整体探索。它以地球科学许多分支学科的大跨度交叉渗透,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其研究发展的特点为时空尺度大,综合性强,实用空间大。支持有效监测和预测。研究中大量采用高新技术。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量都极其巨大。  相似文献   

5.
张剑 《科学》2011,63(5)
求知求真是人类漫长的追索之路,追索的成果铸成不同历史形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本刊自本期起连载张剑的文章,以人类科学文化中心从古希腊,历经意大利城邦、英国、法国、德国直到美国的转移过程为线索,通过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人物和故事,演绎人类求知求真的生动历程。同时,也介绍同时代中国的相关状况,给出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场景,为读者理解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提供一个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袁闯 《世界科学》2007,(7):40-42
科学传播(SciCom)是一个实践与研究的成长区域。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传播活动、课程和从业者的数目都在稳步增加。但是,科学传播究竟是什么?它在何种方式上不同于公众的科学意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文化和科学素养?本  相似文献   

7.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初创于1978年的《世界科学》杂志如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日子。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关于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段韬 《科学》2006,58(1):2-4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在中国率先树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吹响了现代化文化启蒙的号角:最先使用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倡导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使用,便利了科学信息在中国的流通传播;开创了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促进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窗     
科学之窗复制人类胚胎的试验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复制人类胚胎的试验。胚胎是卵子最初的发育形态。在这一新的研究中.乔治·华盛顿大学医疗中心的科学家用受损的人卵子对其进行试验。研究人员对17个胚胎进行了分离,每个胚胎有2~8个细胞。他们用这些细胞培育成4...  相似文献   

10.
杨舰  刘丹鹤 《科学》2005,57(5):44-48
创办于1915年的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它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并通过创办科学期刊、从事科学教育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开拓了近代科技在中国普及和发展的新局面。本文试图追寻历史上中国科学社与清华之间的联系,为理解近代科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吴家睿 《科学》2003,55(5):18-19
2002年7月,美国能源部推出了为期五年、资助强度达一亿美元的后基因组计划--"从基因组到生命(Genomes to Life)".这是美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基础上制定的又一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信息     
《自然杂志》2005,27(3)
  相似文献   

13.
14.
《自然杂志》2010,32(3)
观测发现一些旋涡星系外围的恒星绕星系中心转动的速度相当地大,但它们既未飞出星系,也难以用牛顿的引力定律解释.一般认为,这暗示众星之间存在着大量暗物质,它们大部分分布在星系的外围,提供着额外的引力,从而加快了这部分区域内恒星的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信息     
《自然杂志》2008,30(3)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自然杂志》2007,29(2)
镜像物质能提供无限的能源吗?某些基本粒子理论认为每种粒子必定有其镜像同伴(mirror partner),例如,电子有一孪生的镜像电子。由于镜像粒子很难与普通物质发生作用,因此有人甚至将这种粒子视为宇宙中的“暗”物质。俄罗斯的物理学家Zurab Silagadze说若能捕捉到镜像物质,它们将会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他的设想如下:若将镜像物质置于由普通物质制造的贮存器内,它将轻微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在它有机会再一次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以前,便将以镜像光子的形式充当镜像热能再辐射出去。这一快速和不能挽救的热量损失将使贮存器冷却,如果…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信息     
《自然杂志》2005,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