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电化学处理方法制作出次微米的孔洞数组,并配合反向模造(RVM)技术翻制出大面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次次微米结构抗反射镜片(AR lens),并将此抗反射结构能应用于硅基太阳能电池模块上,旨在增加入射光穿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能量,使太阳能电池达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该技术应用于光伏电厂时,可降低土地使用面积提高发电量.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海拔高,气温低,人烟稀少,常规能源稀缺,饮水,用气等生活必须较为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原牧区的新型太阳能系统,该系统将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和太阳能集热技术综合利用,在发出电的同时,还能为牧民提供热水,饮用水.同时,光热、光电系统的集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让光伏板在处于温度频繁突变的不利工作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激光散斑的方法研究了太阳能硅电池表面的光吸收特性。通过解析被测试物体表面的散斑信息,利用激光散斑对比度和散斑图信息小波熵的方法,对太阳能硅电池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硅电池表面形貌与太阳能电池光转换效率间的关系。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的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散斑图对比度值和信息小波熵值越大,太阳能硅电池的光转换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作为记忆合金热机和热磁机的热源,记忆合金热机和热磁机利用太阳能方式、冷却方式、高低温度交替方式,当太阳能(热能)储存技术成熟时,可以直接用在动力设备上。  相似文献   

5.
本系统的设计是通过自动跟踪太阳的运行轨迹且始终使太阳能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阳光,以使太阳能面板获得最大的光能利用率。以AVR单片机为核心构建太阳能小车跟踪系统,其蓄电池采用太阳能对电池充电。AVR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来进行对太阳能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太阳能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阳光。同时AVR单片机将利用设置于智能小车的光电传感器阵列的反馈信号控制小车行进,使得太阳面板能得到最大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了太阳能-热能转换技术及劂能热水器的应用,提出了在山西形成“太阳能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被动式大阳能房屋的设计原理是将建筑物墙体通过构造处理吸收太阳能,利用热流的自然循环来传导、吸收或阻止散逸太阳热能,使室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以在山东建造的几幢太阳能住宅为例,造价虽然增加了10%,但冬季室内温度基本满足要求,在节能方面具有较先进水平,年采暖期节能率达60%。  相似文献   

8.
聚光型混合光伏光热系统热电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光伏光热(PV/T)系统将光伏组件与太阳能集热器组合在一起,能够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具有较高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建立了具有平板式蛇形冷却通道的聚光型混合光伏光热系统的三维稳态模型,对其中的光电光热转换以及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聚光比、冷却流体质量流率、环境风速,以及是否加装玻璃盖板等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中推导Lewis的第二,第三种情况下,即塔板上液体为活塞流,板间汽相不混俣时,具有漏液的汽相Murphree板效率EMV计算式,在没有漏液条件下,分别还原为相应情况下的Lewis推导的板效率计算式。讨论E.λ0等变量在一定范围条件下EMV,TMV/EMVβ0=0等随漏液率β0的变化关系,以及EMV与表观板效率E^aMV之间的相互换算。  相似文献   

10.
负压多级降膜蒸发在太阳能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分析了海水在水平管外蒸发以及饱和水蒸气在水平管内冷凝的机理。分析表明:采用负压多级降膜蒸发,在加热水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可大大强化传热传质过程,提高海水的蒸发量;利用饱和水蒸气在水平管内加压冷凝,可有效地促进热质交换过程,提高冷凝的效果。在该理论指导下设计制造的具有闪蒸与压缩蒸馏性能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不仅比传统的盘式太阳能淡化装置效率提高很多,而且可利用较低温度的太阳能加热水进行海水淡化,淡化效率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杨洋  张婧 《科技信息》2013,(19):53-55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在玻璃、不锈钢或聚合物衬底上附厚度仅为数微米的感光材料制作而成,与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成本低、弱光性好、轻柔便携等特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大规模低成本发电站建设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三种:非晶硅(a-Si)、铜铟镓硒(CIGS)和碲化镉(CdTe)。其中,a-Si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比较成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而生产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厂商也较多,但其光电转换效率难以提高;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受制于原料稀缺且镉具有毒性,须搭配庞大的回收体系,难以大规模运用;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接近晶体硅电池,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竞争优势逐步体现,成为当前最有前途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可能成为未来光伏电池的主流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设计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外在的信号检测与光电转换电路控制,在电机的正反转驱动下,带动太阳能硅光电池板实现俯仰和周转两个方向的太阳跟踪运动。确保太阳能集光板自始至终与太阳光线呈90°的最大集能角度,从而收到最好的集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冷管晚间吸附制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太阳能冷管运行机理和内部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太阳能冷管晚间吸冷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出吸附床径向中点温度、中芯管壁温度、蒸发器壁面温度和制冷剂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搭建了太阳能冷管运行的实验测量装置.在环境温度为36~28℃、冷管周围风速0.5m/s条件下,太阳能冷管可持续制冷13h,冷管蒸发器温度最低可达18℃,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材料发展新动向──夹层和多层复合材料当前无论是哪一种利用方式(光一电转换、光热转换或光一化学转换),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和总量都不太理想,这和太阳能材料本身的转换效率及其价格有关。如光一热转换材料,通常存在散热和热反射损失,效率很低。光一电转换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系数其中: Q1-太阳能集热器所收集的热量 △E-在Q1中的“可用能” η-集热器效率 对η可分别近似表示为T的线性函数,如η=K1(T2-a)和=k2(k2-b);则ηe是一条抛物线,并存在着最大的效率ηemax=|k1k2|(a-b)2/4,相应的最佳运行温度是 t2,opt= 1/2(a+b)。 由本文提供的分析计算方法,可以迅速确定最佳运行温度。建议可以用这种方法作为选择集热器及太阳能动力系统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利用自然能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受到世人的期待,但其价格之高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在过去使用硅材料的光电变换单元中,其高纯化的加工过程是非常麻烦的,同时还要使用毒性很强的气体。另外,为了将太阳能电池设置在屋顶而使用的台架的成本也不可小觑。表示光能变成电能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只能停留在百分之十几的水平上。如果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就可以相对降低成本,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非常盛行。  相似文献   

17.
为完成充气式快速部署太阳能无人机总体设计,首先,考虑箭载发射或机载投放等快速部署方式对无人机尺寸和质量的限制,从飞行器翼载荷可行域的角度出发,基于广义能量法,建立了充气式太阳能飞行器能源动力模型、全天及夜晚能量平衡下的翼载荷边界模型;其次,研究了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及铺装率、储能电池能量密度及功率因子等参数对其翼载荷可行域的影响,分析了各参数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对比了常规、充气式太阳能飞行器翼载荷可行域。研究结果表明:充气式太阳能无人机翼载荷可行域受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储能电池能量密度及功率因子的影响较大,光伏电池的铺装率对翼载荷可行域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翼型下,充气式太阳能无人机的翼载荷可行域明显大于常规太阳能无人机的翼载荷可行域,且充气式太阳能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明显比常规太阳能无人机的大。  相似文献   

18.
对硅太阳能电池温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无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可看做成一个PN结,正向电流在确定外加电压下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用高压氙灯模拟太阳光,测得太阳能下电池不同温度的光照特性。温度升高使得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Isc小幅升高,开路电压Voc降低明显,填充因子下降,光电转换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一种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热管平板式集热器相结合,研究了一种以平面形吸热板为接收器的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辐射,在不同辐射强度下,对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温度、瞬时效率、平均效率及平均热损系数等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不但提高了集热温度和集热效率,而且降低了热损失.这一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化能源危机,节能环保成为当今主旋律,如何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就成为当务之急。提出了一种新的太阳能飞机,它是以太阳能电池转换太阳辐射能为能量来源,采用轻木等传统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制作。太阳能飞机不同于以往的以化学燃料为能量来源的飞机,在结构设计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该研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