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京师范大学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17年通过教育部验收,2019年通过教育部评估。中心紧密结合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保障地下水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以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地下水水质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为目标,突出水量与水质、模拟与试验、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该文结合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特点,分析了数值模拟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和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方面的优势,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数值模拟及相关软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饮用地下水水源地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采取切实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修复饮用地下水环境,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地下水水源地特征和地下水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修复饮用地下水环境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浸采铀矿山的退役,特别是应现代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地下水修复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制定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法规,采用哪种修复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环境保护部门和项目执行者。本研究针对酸法浸出矿山特点,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法规的制定原则,并实践了地下水修复综合技术、自然净化、迁移净化、冲洗、弱酸浸出等方法,并在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总结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现场试验和退役矿山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影响地下水修复的矿床自然条件、地下水质量和用途、修复技术、修复费用和时间等因素,给出了推荐的酸法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6.
某地浸采铀井场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井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建立该区地下水流动与溶质运移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国际流行的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模拟抽出处理修复地浸采铀井场地下水在不同抽水量抽水过程中,地下水污染物的分布,以此确定抽水井的布置与合理的抽水量,为抽出处理修复地下水方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国内外治理有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环境常用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等技术,指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研究具有高效脱氯效率的微生物菌种将成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包气带-地下水石油烃污染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原位生物修复可同时有效修复包气带和地下水,对有效控制石油烃污染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石油烃的组成、危害与分布形态,分析了石油烃原位生物修复过程,指出了通用型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石油烃生物可利用性、表征石油烃生物修复潜力,并在总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深入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作为恢复水资源质量主要手段的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与方法,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技术方法,提出了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重视我国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质污染等一系列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我国地下水问题,采取相关地下水保护管理战略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傍河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法众多,有着不同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情况,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类型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筛选机制.本文引入IOC(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riteria)筛选法,以地下水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修复时长、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工人保护及人群保护为筛选指标,以吉林市某废弃工厂为研究区,在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场地地下水的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目标污染物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筛选出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场地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超过单项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确定为修复目标污染物.经过IOC排序法分析确定,在有效性优先条件下,抽出-生物反应器法是理想的修复技术;在经济优先的条件下,地下水曝气技术适用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综合有效性和经济优先2种条件,组合技术抽出-生物反应器法结合地下水曝气技术适宜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2019年,水污染控制、地表水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进展显著。本文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介绍了2019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地表水生态流量与氮排放限值、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控等方面的全球科技研究热点及亮点工作,回顾了中国水环境安全的2019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项任务研究进展顺利,课题目标设定基本合理,课题组各项研究按照任务书计划安排有序实施,部分研究工作已经提前开展。在技术示范场地选择方面,课题组确定了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白庙村南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和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镇海塘村一处养殖基地作为该课题的2个技术示范场地。目前已经开展了基础信息收集、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勘查、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完成了微水试验和渗水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参数。这些信息和数据为课题组开展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在试验研究方面,以示范场地为研究背景,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为开展实际场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技术示范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和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技术开发。在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方面,课题组研究开发了3种修复材料,包括一种硝化细菌碳源材料、一种氧化剂缓释材料释放材料和一种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材料。在地下水修复技术方面,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两种地下水修复技术工艺,一种是基于北方埋深较深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非连续渗透反应强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传统渗透反应墙基础上,针对北方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以注射井阵形成的地下水修复系统,该技术具有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处理较深层地下水污染问题;多级准原位地下水修复系统,是该课题研发的一种新型地下水技术,该技术集湿地处理技术、渗透反应墙技术和地下水井灌技术为一体的地下水修复系统,其具有建设与运行成本低、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扰动小、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成果产出方面,目前,课题组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两项,提出创新技术两项,投稿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  相似文献   

14.
泉水断流制约济南经济发展,影响“泉城”美誉。回顾分析20多年来保泉工作,认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科学研究投入不足、认识不统一、水源地布局不合理、引黄投入与水量产出不匹配、城市规划存在缺陷、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源缺乏有效配置等弊端;提出分质供水、涵养水源、控制城区南扩、地下水系统功能修复、水资源转换与回灌、水资源优化调度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铀尾矿库区地下水铀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铀在地下水中污染迁移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已有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筒述一些有效控制铀对地下水污染的方法及其治理措施,旨在为我国铀尾矿库区放射性污染地下水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循环、更新和再生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地下水运动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含义,指出"地下水循环"这一说法存在一定不足;提出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是含水层系统的自然属性,地下水在含水层系统中更新和再生同时发生.地下水从含水层系统的界面补给与排泄,通过界面与其他系统发生水量交换,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替的多寡不影响含水层系统的更新能力;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新的过程中,同时发生自然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和人为作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其结果反映出含水层系统的再生能力,该过程受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较大,水位变动带内尤甚,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再生能力比更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中国,淡水资源比较匮乏,全国近70%的人口都需要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在天然状态环境下,地下水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的随意安置等,使自然平衡遭到破坏,改变了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无法通过自净能力去除。经调查发现,目前中国近90%地下水资源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地下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多达180种,主要有卤代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由于它们极难被土著微生物降解,会长期停留在地下水中,危害地下水环境,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与修复地下水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因农田及地表水氨氮污染造成的地下水氨氮质量浓度超标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室内柱试验,探究缓释氧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去除地下水氨氮污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将CaO2、水泥、沙、膨润土、KH2PO4按质量比为3.0∶3.8∶1.8∶3.0∶1.2制成小球直径为4.0 cm的缓释氧材料,其释氧性能最优,出水溶解氧质量浓度能够持续保持高于8.5 mg/L,pH值稳定在8.50左右;在修复氨氮污染的试验中,集中装填缓释氧材料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分散装填,集中装填试验柱在第8天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满足地下水Ⅲ类水水质标准,去除率达94.1%,且试验周期内未出现亚硝酸盐累积超标问题,表明了该系统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北天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硝酸盐氮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碳源投加试验,分析了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能力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场区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95.3 m/d,导水系数为781.3 m2/d,给水度为0.167°。在碳源投加试验运行初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已达到45%以上,投加碳源后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反硝化作用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试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类似试验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车永琴 《科技信息》2012,(20):458-458
本文主要讲述山区公路路基在养护中遇到的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各类病害的产生与地质、设计、施工等路基形成前的各个环节有关,与地下水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有关,在施工及养护中应充分重视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实质,选择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对公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