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由于碳钢-水热管工质与管壳材料间的不相容,导致热管冷凝段上部积聚不凝性气体,严重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及使用寿命。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阐述了不凝性气体产生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碳钢-水热管相容性问题的工艺方案,为碳钢-水热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实验的基础上,对碳钢-萘热管的传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在加热段内,管内的沸腾传热过程随热负荷的变化大致可分三个区域,即以自然对流为主的沸腾区,核化沸腾区和传热恶区,加热段的沸腾传热热阻随其径向热流密度的变化而改变。文章叙述了,在外界工况改变的情况下,萘热管内传热热阻的变化规律。本文用流体力学和边界层理论对重力试热管冷凝因 液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液膜成膜厚度和膜内速度分布进行了论述。认为,在液膜较薄的区域,液膜流动特性较差,最容易造成液膜破断,发生局部传热恶化。在分析讨论中,就萘热管的某些传热特性和水热管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所研制的重力热管的性能,以及在研制中遇到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试验表明所研制的重力热管经济和技术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NPF)作为配体,合成相应的Tb3+, Eu3+, Sm3+及Dy3+配合物。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对目标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通过测定配合物的固态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光致发光性质。结果 配合物在200℃以下保持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Tb3+, Eu3+, Sm3+及Dy3+离子发出特征的可见区荧光。结论 NPF能够有效地充当天线配体,敏化稀土离子发光。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甲基-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甲基-POSS)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15%的环氧丙烯酸酯(EA)/POS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分析及热重分析对环氧丙烯酸酯(EA)/POSS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甲基-POSS质量分数较高时,EA/POSS纳米复合材料中存在甲基-POSS晶体,说明杂化材料中存在相分离.甲基-POSS在聚合物中以分子或团聚体的形式存在,并且随着POSS质量分数的增加,团聚体尺寸及数量都逐渐增多.甲基-POSS单体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并且POSS的加入并没有影响聚合物的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羟基苯甲酸、2,7-萘二酚、对苯二甲酸和少量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为单体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配比的液晶共聚芳酯。用红外光谱法、直接裂解质谱法和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定了共聚芳酯的分子链结构,指出共聚芳酯的分子链结构与所加5种单体链节结构基本一致。借助于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共聚芳酯的热稳定性及其与分子链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气介质中该共聚芳酯开始裂解的最低温度为320℃,裂解反应速度最快时的温度均高于490℃;并且发现,共聚芳酯的分子链结构对热稳定性有较明显的影响,链结构规整性好的共聚芳酯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指出,共聚芳酯在空气及氮气介质中的热裂解反应均分两步完成。正像文中的3号样品,空气中的第一步裂解反应在326℃开始发生,第二步裂解反应则发生在540℃左右。本文还探讨了共聚芳酯的热裂解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重力式热管黑体辐射源。热管系统中冷凝段居上,把黑体空腔作为热管冷凝段的一部分,冷凝液靠重力经绝热段回流到设置在下部的蒸发段。本黑体的工作温度范围是40~150℃,故选择水/铜型热管。在研究中采用φ0.3mm二等标准铜康铜热电偶测量了黑体空腔内壁面的温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在双锥腔体内腔体壁面的最大温差在0.4~0.6℃以内。采用Bedford方法并引用作者导出的微元环对同轴全照区和半照区圆盘辐射角系数公式计算了腔体有效发射率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经常被瞄准的靶面上有效发射率为0.99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分析热管在传热过程中的最大传热极限及相关因素,探讨了在工质确定情况下热管的传热限与热管尺寸的关系,给出了热管最佳尺寸的设计计算方法,以保证热管达到最大的传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玻璃分离式热管模型,对分离式热管内部流动、传热等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并着重就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如外界工况、充液量、结构布置等,对分离式热管加热部分和冷却部分流动及传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观察,叙述和揭示了分离式热管内部的流动和传热规律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3.
赵蔚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通过对3根充液量不同的钠热管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了充液量对钠热管启动运行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φ25mm×2.5mm长为1m的钠热管内充约78g质量的钠为最佳,充液量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钠热管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在研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流特性的基础上,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文中着重分析了核态沸腾传热区及飞溅降膜传热区的传热原理;根据试验数据回归整理了相应的换换系数无量纲准则关系式,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相当好;分别与大空间池沸腾传热和整体式热虹吸管热管蒸发段降膜区传热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分离式热管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辽河油田欢127块周期产量递减严重。将重力热管技术引入到该区块的稠油开采过程中,是井筒伴热的又一新的方法。通过对欢127-26-34井以及与相邻井次应用重力热管前后一个生产周期的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可得出应用重力热管后该试验井的井口出液温度比常规生产井井口出液温度提高8℃—10℃,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井筒伴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热管传热热阻的分析和数学变换,将热阻变换为热管某段的一维函数,根据极值定理导出最佳传热比L_1/L_2。由于分析和推导过程的不同,所得结果和文献也不尽相同。在最佳传热比的基础上,根据优化理论,导出了热管换热器加热段和冷却段的优化比。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