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潮》1998,(4)
何谓寅虎?我国民间习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按甲子、乙丑……癸亥的顺序排列,60年为一个循环,称之为一甲子。十二地支则以12种动物来代表,通称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以及亥猪。寅,属于地支的第三位,寅时,称为夜里3~5点钟。虎与寅相对,于是成为十二生肖中的"寅虎"。网上观虎虎虎生威让我们在戊寅虎年到因特网上去观赏那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斑谰猛虎吧。网址http://c.net/~jacquesl/jacques/stamps.html 把我们带进珍稀动物世界,那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广阔天地。在那里我们看到,大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动物,  相似文献   

2.
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卷一五记载有“氾天之山”:“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这条文献记载的“氾天”与同书《山?贰拔魃骄本矶俺嗨鲅?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钡摹皻?天”为同一地方,为山名。上古传说中所谓的“苍梧之野”在今广西东北、湖南南部与广东西北部,那里有一座大山即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淮南子》“修务训”卷一九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舜“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赤水在《山…  相似文献   

3.
白明亮 《大自然》2010,(1):12-16
今年是农历庚寅虎年,谈话的主题自然是虎虎往中国乃至接个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被视为“博中之王”,自古如此,虎之凶猛残暴在人们心口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敬畏老虎已然到了“淡虎色变”的地步。虎被人们尊称为“山大王”、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虎年,虎年看真虎成了京城一个热点。北京动物园今年又添四只小虎,更成了人人争睹的宠物。婚配虎的寿命一般在25年左右,4岁左右即成年,便“长大成虎”了。成年虎单独活动,只有发情期时雌雄才凑到一起。雌虎的发情期有南北之分,东北虎主要在冬季,华南虎、孟加拉虎、东南亚虎发情期不固定。雄虎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发情。发情期,雌虎反映比雄虎要强烈一些。饲养员仔细观察雌虎的饮食起居,一旦发现雌虎走动多了、吃的少了,并且喜欢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老虎的故乡,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地区。然而,面对人类凶猛的武器和不断扩张的脚步,号称“山林之王”的东北虎却不得不背井离乡,苟存于偏僻荒凉的俄罗斯远东地区。2010年是中国的虎年,当我们欢欢喜喜迎接虎年的到来时,是否有人想起客居他乡的东北虎?它们何时才能重归故里?  相似文献   

6.
虎年话虎石     
今年是农历的戊寅年,凡春节后降生的孩子皆属虎。《辞海》称:古代术数学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据赵翼《陔馀岁考》第三十四卷记载:“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但从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山区(即百灵庙东北方向夏勒  相似文献   

7.
虎年说虎     
虎年到,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虎:虎为兽中之王的形象、虎如何成为属相?虎的民俗文化、虎年来自虎的祝福,等等.在虎年到来之际,聊聊虎,权作送您一份祝福……  相似文献   

8.
年说虎     
炜方 《科技潮》2010,(2):52-55
虎年到,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虎:虎为兽中之王的形象、虎如何成为属相?虎的民俗文化、虎年来自虎的祝福,等等。在虎年到来之际,聊聊虎,权作送您一份祝福……  相似文献   

9.
远古传说,舜南巡狩,卒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之山.关于这一远古传说,后之史学家有些是持怀疑态度的,如宋代的司马光,近人吕思勉等.他们认为舜南巡狩,卒葬苍梧九嶷之说,缺乏历史根据,是不可能的事.司马光写过一首诗:虞舜在倦勤,荐禹为天子;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诗意很明显,司马光是不相信舜在暮年去南方巡狩的.虞舜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黄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把舜列入“三皇五帝”之列,然而这个所谓的“帝”,从内涵上讲不等于后世的封建皇帝,因而也就不能用封  相似文献   

10.
坐落于苏州市虎丘山巅的虎丘塔,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虎丘塔中所蕴含的建筑选址技术、选材技术、塔的构造技术等诸多技术,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研究。在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较的基础上,对一些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倾斜原因以及所对应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唤起大众对我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11.
虎年话虎     
今年是农历丙寅年,亦称虎年。提起虎,人们对它有着非同一般的看法与评价。虎本是一种凶猛暴戾的动物,称之为兽中之王。它扑食兽类,以野猪、马鹿、狍子等有蹄类动物为主要食物。“老虎不吃素”,故还有“谈虎色变”之说。  相似文献   

12.
虎丘,自古就有“吴中第一名胜”,“江左丘壑之表”的美名。两千多年文化的积淀,文明的传衍,使虎丘更显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改革开放,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股实经济基础的虎丘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清醒的头脑科学决策,用不断创新的精  相似文献   

13.
郏县三苏坟相关问题辩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几乎成为定论的:郏县小峨眉山之名为苏轼所命,郏县小峨眉山 氏兆域系苏轼生前所亲临勘定,二苏葬郏之原因是“爱郏之山水美似家乡之峨眉山”,不符合历史事实。二苏和中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郏县小峨眉山原来就叫峨眉山,郏县峨眉山苏氏兆域原本是苏辙为其三氏媳黄氏选定的,二苏葬郏的原因主要是嵩山周围地区“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南朝鲜报刊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消息:80高龄的李元植老太太高高兴兴地随其独生女(美籍)到洛杉矶旅行,谁知却被女儿抛弃在旅馆。这件事被称为“发生在洛杉矶的南朝鲜式的高丽葬”,在南朝鲜引起强烈反响。“高丽葬”原是南朝鲜古代的一种习俗,即把病得奄奄一息的老人放在预先挖好的墓坑中,等咽气后再举行葬礼。后来“高丽葬”被用来泛指不赡养老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10,(6):18-18
2010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8月29~30日,一场以"生态珲春,魅力虎乡"为主题的庆典——2010中国珲春东北虎国际文化节,在"中国东北虎之乡"吉林省珲春市举行。  相似文献   

16.
虎!虎!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凤凰是百鸟之王,这是杜撰,世上本无“凤凰”,何论称王?要说虎是百兽之王,这倒不错,这不仅因为赫然一个“王”字天然生成在虎的前额上,更因为虎那独霸山林的威风就有十足的“王”气!《夜航船》一书中言之凿凿地说:“虎有骨如乙字,长寸许,在胁两旁皮内,尾亦有之,名‘虎威’,佩之临官,则能威众。”看,作为人来说,当官的如能得  相似文献   

17.
我在苏州动物园工作,专门进行华南虎的饲养、繁殖、研究。农历戊寅年(虎年)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我来谈谈华南虎的繁殖和保护问题。华南虎是我国特产动物,自然界已难见到野生的华南虎。50年代我国曾赠送苏联和东欧国家几只,但如今已相继死亡。国内动物园目前仅存50只,具有生殖能力的母虎更为稀少。为了对华南虎进行移地保护,1983年苏州动物园从南昌动物园引进一对幼虎。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同年11月14日雄虎腹泻死亡,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从1984年起,仅存的一只雌虎在科技人员监护管理下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为生殖下一代创造了基本条件。1987年2月,为了使发育已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几乎成为定论的:郏县小峨眉山之名为苏轼所命,郏县小峨眉山苏氏兆域系苏轼生前所亲临勘定,二苏葬郏之原因是"爱郏之山水美似家乡之峨眉山",不符合历史事实。二苏著作中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郏县小峨眉山原来就叫峨眉山,郏县峨眉山苏氏兆域原本是苏辙为其三儿媳黄氏选定的,二苏葬郏的原因主要是嵩山周围地区"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  相似文献   

19.
在意大利比萨古城有一座世界有名的斜塔——比萨斜塔,此塔除因斜而不倒著称外,还因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了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而更加出名。此塔公元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建成,为8层大理石圆柱形钟楼,高54.5米,重1.42万吨。由于地基下沉,刚建成时塔顶中心已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此后塔身每年向南倾斜1毫米左右,到90年代初,塔顶中心已偏离垂直中心线4.86米。1972年该塔曾经受大地震,但仍屹立不倒。近年来世界许多专家正积极采取措施阻止其继续倾斜。 中国也有多座著名的斜塔,而且建塔时间比比萨斜塔更早,有的斜塔的倾斜度还超过比萨斜塔,迄今依然屹立无恙。例如: 虎丘斜塔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建于  相似文献   

20.
<正> 凡回族男女,无论他出身于何种阶层、家庭,除要使用传统的姓:赛、纳、哈、羽、底、虎、丁、洪等姓和名外,还要使用另外的一种名字,这便是“教名”,也叫“经名”。“经名”从孩子一生下来不久,便要请阿訇为出生婴儿取名,这名便伴随每个穆斯林一生。一般男性教名有:易斯麻尔勒、阿卜冬拉希,阿卜都热合麻尼、伊卜拉希麦、穆罕默德等等。女性教名有:赛立麦、索菲亚、阿锡亚、阿依莎、阿米乃等等.教名来源一般是取自伊斯兰教圣贤之名,例如,努海、伊卜拉希麦、穆撒、尔撒、穆罕默德、阿丹是并称为真主的六大使者;取自圣贤眷属或伊斯兰教历史人物之名,象哈希姆,穆罕默德之曾祖父;阿卜冬拉希,穆罕默德之父;阿米乃,穆罕默德之母;沙菲仪则为伊斯兰教律四大学派创始人之一.再就是取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