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遥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海洋遥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以海冰冰情,海面风场,海洋水色等的监测为代表,重点介绍了海洋遥感的应用;最后对海洋遥感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海洋内波是重要的海洋动力过程,在海洋中普遍存在,对海洋内波的遥感探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需求.内波的遥感探测涉及内波传播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内波遥感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基于遥感图像的内波参数提取与反演,最终建立内波传播的预测与预警模型,上述都需要数学方法的支持.基于内波遥感研究的迫切需求,论述其在各环节上亟待解决的数...  相似文献   

3.
海洋遥感数据一体化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WebGIS、空间数据存取、网络传输等技术引入海洋光学遥感数据一体化管理中,设计了面向海洋遥感数据的速报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集成了数据自动批量入库、数据批量自动远程分发、空间数据可视化实时发布等功能模块,具备海洋遥感数一体化管理功能和数据网络实时发布功能.同时,研究了海洋遥感数据存取方法,探讨了将数据加密验证与Java Socket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数据高效安全传输实现方法,分析了双效数据库连接池机制,并提出了结合动态数据文件生成与可视化缓冲技术的海洋遥感数据高效可视化策略.系统运行实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支持分布式异构数据库,支持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与客户端平台无关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海雾、海上强对流、海洋环境监测角度,介绍了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方法和相关产品的最新进展。卫星监测能力上,发展方向主要为高低轨、主被动协同观测;数据提取和产品反演方面,遥感反演算法趋于多样化且逐渐稳定成熟。基于卫星遥感对高层大气(以强对流为代表)、边界层大气(以海雾为代表)以及海洋环境(以海洋藻类、水体组分参数为代表)的评估,已经从科学研究过渡到业务监测,进一步提升了对海洋大气和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标  陈振峰 《科技资讯》2010,(35):2-2,4
海洋内波对海表温度的调制机理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和红外传感器精度的提高,海洋内波的红外遥感实验也大大增多。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海洋内波的红外遥感探测机理研究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外拥有海洋水色卫星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洲欧空局、日本、韩国和印度。我国先后成功发射有HY-1A卫星和HY-1B卫星,其中HY-1A卫星为试验型业务卫星;HY-1B卫星在HY-1A卫星基础上研制而成,其技术指标和性能均优于HY-1A卫星。我国常用的海洋水色遥感数据是SeaWiFS数据和M OD IS数据。我国海洋水色卫星主要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监测应用、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我国的海洋水色卫星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水平还不够高,大力发展海洋水色卫星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赤潮相关因子的卫星遥感探测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遥感探测赤潮相关因子的技术方法以及现阶段遥感观测手段的不足之处,认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须依靠多层次的海洋观测系统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才能实现,其中,多层次的海洋观测手段是关键,建立有效的海洋综合观测系统是预报赤潮的必要条件(如正在建设中的珠江口、上海海洋立体观测示范技术系统),利用已有的综合技术实现赤潮的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海洋水色遥感应用工程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包括以应用为导向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各类应用示范系统的开发等。针对当前海洋水色遥感业务化应用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和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海洋水体中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差异能反映其功能类型的不同,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探测对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功能多样性及浮游植物生物地理化学功能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当前浮游植物粒径等级的遥感探测算法,阐述各算法的步骤过程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优缺点。基于此,针对我国近海及海岸带水体,提出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等级(phytoplankton size classes,PSCs)遥感研究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环境,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安全.海洋已成为国际上新一轮竞争的重要舞台.对海洋环境的认知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卫星遥感的独特优势,它已成为提升广阔海洋环境认知度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文章在概要介绍我国自主卫星发展过程及性能基础上,从自主卫星资料处理技术、海洋卫星资料的融合重构技术和新领域拓展应用技术等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卫星海洋遥感应用技术的新进展,最后描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海洋卫星系列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为从事海洋遥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逐年消退之际,最近通过卫星遥感拍摄的地图给人们带来了喜讯: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发现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大大小小冰川共计42个。中国三大海洋型冰川中的其中两个也在波密县境内。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卫星遥感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海洋科学的影响。回顾了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把国内海洋遥感技术与国外相应技术作了简单对比,指出两者的区别。介绍了我国2007—2020年海洋遥感卫星发射的关键技术,其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HY-1和HY-2卫星的发射,主要用于监控海洋灾害,比如赤潮、油类溢出、水质和海冰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世界》2008,(5):13
提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沙漠。不过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3月22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人员通过美国海洋科研卫星上的遥感设备拍摄图像,分析了解海洋中生物分布的密度。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4.
机载GPS-R遥感海面风场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PS导航卫星反射信号遥感海面风场是一种新的海洋遥感手段.对2009年在我国海南开展的机载飞行实验进行了介绍,为了验证该技术测风原理的正确性、反演算法的可行性和实际测风精度,利用飞行实验数据反演出了海面风速风向,并与同步获得的海洋站实测风场数据和卫星散射计风场数据进行了对比.统计表明,GPS-R反演风场与博鳌海洋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卫星海洋遥感应用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环境,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安全.海洋已成为国际上新一轮竞争的重要舞台.对海洋环境的认知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卫星遥感的独特优势,它已成为提升广阔海洋环境认知度的重要高新技术手段.文章在概要介绍我国自主卫星发展过程及性能基础上,从自主卫星资料处理技术、海洋卫星资...  相似文献   

16.
海洋卫星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动式和被动式微波遥感可以得到大量的地球物理参数和上层海洋信息,包括海表温度、海面矢量风、海面高度、海表盐度、海冰等。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层,全天候不间断观测海况信息。中国计划2011年发射运行的“海洋”2号(HY-2A)卫星有效载荷为3个微波遥感器,主要用来观测海面矢量风、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HY-2A卫星将有效提高全球海洋卫星观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采样频率。本文介绍了与HY-2A卫星相关的海洋微波遥感技术现状,对微波遥感的优势和目前业务化运行的海洋微波卫星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总结了微波遥感的新技术进展和全球下一代微波遥感卫星的发射计划,最后指出发展中国立体海洋监测和中国“海洋”3号(HY-3)卫星(其主载荷为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对于更深入了解大洋和海岸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波海洋遥感中复杂海面电磁环境难以准确建模的问题,给出了粗糙海面及目标的电磁仿真方法。通过海浪谱模型建立了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三维海面,设置相应的电磁参数,准确复现海洋环境。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将空间和时间离散化并进行迭代运算,计算动态实时的电磁分布状态。最后通过仿真对海面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了相应的电磁分布状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完整的海洋电磁散射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8.
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最普遍的海洋灾害之一,对赤潮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OCI遥感影像获取的叶绿素a和赤潮指数计算结果,分别基于OTSU算法、K-means聚类、最大熵阈值方法提取赤潮,对比分析赤潮提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研究了赤潮信息的昼变化规律和赤潮发生前后海洋水色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浙江象山县人民政府、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的2009年中国海洋论坛拟于2009年9月中旬在浙江省象山县召开。本届中国海洋论坛的主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11、12日由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北京医药信息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社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工商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