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恒 《科学大观园》2012,(20):32-33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和试验,发现了几个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数据,比如人类在连续11天被剥夺睡眠后会进入无意识状态,在14个g的横向加速度下会器官分离等等。这些研究数据让人类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俄歇在1964年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发表了《科学的极限》一文。他在文中指出:(1)人类可观测的范围是有极限的,人类无法观测到距地球100亿或150亿光年的河外星系。(2)人类的旅行有极限,不可能访问太阳系以外的行星。(3)人类用加速器获得的能量有极限,永远不能达到强宇宙线的能量。(4)人类的思维迟早要达到它的极限,那时,不是思维的"贫乏",就是"重复"过去人类思维的成果。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不断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任何为科学的发展规定"极限"的形而上学观点从来经不起人类实践的考验。俄歇在他的文章中,又一次宣扬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是一种对人类前途的悲观主义论调,是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他企图给这种荒谬的论点作出"现代科学"的论证。其实他的"科学"论证是完全反科学的。为了揭穿这种谬论的反科学性,我们约请了几位科学家分别对俄歇提出的四个所谓"极限"发表了书面意见,刊载于下。同时附载了俄歇的原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7,(23):35-37
一家国外博客网站公布了10项被认为是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技术。所谓超越人类极限指的是通过先进技术提高人类的能力。这里说的技术当然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俄歇在1964年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发表了《科学的极限》一文。他在文中指出:(1)人类可观测的范围是有极限的,人类无法观测到距地球100亿或150亿光年的河外星系。(2)人类的旅行有极限,不可能访问太阳系以外的行星。(3)人类用加速器获得的能量有极限,永远不能达到强宇宙线的能量。(4)人类的思维迟早要达到它的极限,那时,不是思维的“贫乏”,就是“重复”过去人类思维的成果。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不断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任何为科学的发展规定“极限”的形而上学观点从来经不起人类实践的考验。俄歇在他的文章中,又一次宣扬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是一种对人类前途的悲观主义论调,是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他企图给这种荒谬的论点作出“现代科学”的论证。其实他的“科学”论证是完全反科学的。为了揭穿这种谬论的反科学性,我们约请了几位科学家分别对俄歇提出的四个所谓“极限”发表了书面意见,刊载于下。同时附载了俄歇的原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俄歇在1964年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发表了《科学的极限》一文。他在文中指出:(1)人类可观测的范围是有极限的,人类无法观测到距地球100亿或150亿光年的河外星系。(2)人类的旅行有极限,不可能访问太阳系以外的行星。(3)人类用加速器获得的能量有极限,永远不能达到强宇宙线的能量。(4)人类的思维迟早要达到它的极限,那时,不是思维的"贫乏",就是"重复"过去人类思维的成果。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不断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任何为科学的发展规定"极限"的形而上学观点从来经不起人类实践的考验。俄歇在他的文章中,又一次宣扬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是一种对人类前途的悲观主义论调,是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他企图给这种荒谬的论点作出"现代科学"的论证。其实他的"科学"论证是完全反科学的。为了揭穿这种谬论的反科学性,我们约请了几位科学家分别对俄歇提出的四个所谓"极限"发表了书面意见,刊载于下。同时附载了俄歇的原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智力可能已经接近极限,无法进化到更高层次了——多种证据表明,通往更高智力层次的进化途径都已被物理定律堵死。科学家能否找到突破极限的办法?物理限制人类的智力可能已经接近极限,无法进化到更高层次了。各种证据都表明,大多数通往更高智力层次的进化途径都已被物理定律堵死。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着自然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对人类思维品质的冲击更甚。思维品质可归结为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四个方面。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大数据技术对人类思维品质造成重大影响,导致思维灵活性从开放性走向了封闭性,思维创造性从价值理性走向了工具理性,思维深刻性从因果性走向了相关性,思维批判性从自主性走向了依从性。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分析视角,挖掘人类思维品质异化的根源,由此寻求人类思维品质兼容并蓄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称,现代人类祖先的"家园"可能位于非洲赞比西河南岸一片区域。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学者使用来自当代非洲南部人口1000多个线粒体基因组的时间线、民族语言和地理分布数据,同时结合气候重建数据,对现代人类祖先起  相似文献   

9.
几位挪威科学家发表了一篇不同寻常的研究报告,声称出生在太阳活动宁静期的人类要比太阳活动高峰期出生的人类平均多活5年之久.该研究团队将挪威1676-1878年出生的人口统计数据与同时期观察太阳活动得到的相关数据叠加起来,得到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3,(19):4-6
在第29届奥运会上,博尔特在代表人类最快最经典的100m跑中创造了世界纪录9秒69,再一次提出了一个人们在每次新的世界纪录面前都要重复的话题:人类100m跑的极限在哪里?人类运动到底有无极限?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进化学诞生之日起,为何人类生来就是裸体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中写到:“没有人认为皮肤上没有毛发对人类来说是个优势,人类身体脱去毛发不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脱去毛发呢?尽管书名是《人类的起源》,但是达尔文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对人类的起源作出什么论述。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通过操纵细胞基因, 使有机生物的寿命延长了6倍。英国《卫报》2005年11月18日报道称,这意味着人类寿命的极限即将向前推进5- 6倍,挑战400多岁。修改基因竟然可使有机生物寿命延长6倍一直在研究人体衰老机制的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基因学家发现,通过操纵细胞的基因,使原本只能存活一个星期的酵母细胞长寿到6个  相似文献   

13.
人类正在退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人类从地球上诞生以来,就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地发展进化。但近年来由于受自然选择的松懈、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不同素质的人群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人类出现了遗传病的种类及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男性精子的退化、群体抗病机能下降等人类群体退化的现象。据此提出人类正在退化的观点,并阐述了通过采取以人工选择代替自然选择、保护并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加大遗传工程的研究及应用 的力度等对策,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促进人类的进化。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遗传研究活动中,人类生物样本库通常与研究者签订材料转移协议,由此对人类生物样本和/或数据的移转、使用目的与方式等相关事项进行具体约定。对人类生物样本库情境中材料转移协议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有助于总结和提炼出材料转移协议签订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由于材料转移协议关涉诸多利益相关者,其文本涵括人类生物样本和/或数据的提供、接收与存储使用、隐私保护与保密、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费用、保证与责任等诸多条款。因此,有必要引入治理理念,材料转移协议既可以作为人类生物样本库的治理工具,又应当作为治理对象得到有效的治理,从而合理界定材料转移协议的功能范围,实现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5.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20):75-75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寻长生不老和如何有效防止衰老的努力。基金会首席科学家奥布里·德格雷不久前的“消除老化工程策略”宣称,25年内人类将有50%的几率通过医学控制解决人类老化问题,第一个能够活到1000岁的人将在未来20年内出生。  相似文献   

16.
在国德累斯顿的一项展会上,法医人类学家利用类似警方采用的电脑辅助技术,尝试着重塑人类遗体和几乎完整无缺的祖先颅骨,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法重塑了我们祖先的鲜活面部特征。法医在这些利用化石头骨创作的模型中,重塑了人类进化“家族”中最古老的一些成员——追溯到7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其中包括撒海尔人乍得种,这是生活在大约700万年前的一个人类祖先,当时我们的“人科祖先”刚刚出现在非洲。  相似文献   

17.
生命伦理学和生命政治学领域关于人类增强的争论常常被归纳为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两大阵营之争。而神经伦理学家卡布雷拉却将人类增强的应用范式划分为生物医学范式和超人类主义范式,主张二者在人类增强的目的、应用领域、实施手段等方面各有侧重,人类增强的生物医学范式与超人类主义范式的争锋是从肯定的方面来探讨和解决人类增强问题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她提出了第三种可能范式,即社会范式,并主张这是一种看待和应用人类增强技术的新视角,它跨越了两大主流范式的争论框架并弥补了其局限。并且,卡布雷拉还据此对人类增强的三种范式进行了优先性排序。不过,她所提出的人类增强的社会范式在实践可行性、技术基础、优先性依据、概念命名以及对解决相关争议的有效性这五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地反思和论证,否则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对人类增强技术表达诸多人文担忧的语境下,为了促进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发展,将从三个方面对其合理性予以探析。首先,健康是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保障,人类增强技术对人的健康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正向人文价值,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均具有维护和促进作用;其次,人类增强技术将人类推向一种后人类的理想形态,对人类增强技术带来人的自主性和人性丧失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人类的进化史、人的本质的生成性和人作为操作性的存在都充分表明后人类理想人的可接受性;第三,从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人类增强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发展向人的回归,也是人的技术本质的展现。人类增强技术符合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逻辑,呼吁一种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观念上的转变和对建构人类增强技术实践伦理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类的毛皮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是全身长毛的,而现在的人类只在头部、腋部和阴部等少数几个地方才保留着毛。因此,有的生物学家就称人类为“裸猿”,意为没有毛皮的猿。人类身上为什么不长毛?大自然出于何种原因,使人类身上的浓毛脱掉了呢?人类身上的浓毛又是什么时候才脱掉的呢?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9,(23):12-12
2009年9月份,美国最长寿的女人115岁过逝后,就传出“人类是否最多只能活到120岁”的问题,根据生物学以及中医研究来看,人类要活到120岁以上,真的是有些困难。人类到底能不能活过120岁?到现在还是不能确切证实,根据生物学研究来看,其实有3种说法,第一个原因是“细胞衰退”,人体的细胞至30岁就会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