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所有制结构、轻重工业比例、行业结构、工业素质结构、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盐城市城区工业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图1)面积占广东省的17.9%,人口约占全省的1/3.1980年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6.7%,轻重工业比例约为2∶1,其中轻工业占全省72.2%,形成一个重要的、以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3.
庹构  陈兴鹏 《甘肃科技》2011,27(22):23-26
甘肃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甘肃旅游业已成为甘肃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甘肃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等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对甘肃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应。同时指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经济与环境协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四省区2010—2019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四省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在研究期内大体处于上升态势,但水平偏低,且在研究期末除甘肃外,其余三省区均为生态环境滞后;2011年后,四省区耦合度值一直稳定在0.98左右,差距不大,耦合协调度在0.10~0.44之间,协调类型由低度协调过度到中度协调;科技投入、政府能力和产业结构有利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且科技投入效果最为显著.西北四省区应当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与环境相适应,着重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促进二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樊忠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54-54,232
近年来,甘肃省旅游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旅游总收入中,旅游购物消费所占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文章通过对甘肃旅游商品市场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甘肃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少数民族体育为研究和调查对象,在分析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对甘肃少数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的调研结果,探讨了甘肃少数民族体育赛事开发和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甘肃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发和运营应满足消费者需求,注重赛事产品多元化价值,注重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并提高赛事关注度.此外应协调好赛事的社会与经济功能,并注重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太原市的行业、企业规模和轻重工业用水结构特点,提出了未来太原市工业节水的方向与对策,从而为太原市经济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发现于甘肃临夏盆地的一件晚中新世大型猛禽化石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描述.该标本较之前在我国发现的晚中新世大型猛禽类江苏泗洪的顾氏中新鹫(Mioaegypius)、山东山旺的泰山齐鲁鸟(Qiluornis)和甘肃鹫(Gansugyps)的个体均小,骨骼反映出的形态结构和前后肢比例及头骨比例也与其它鸟类有所差异.系统研究表明,它是甘肃鹫属一新材料.这一大型猛禽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猛禽类的演化、鸟类多样性以及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地层与古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对产自甘肃陇西的1种栽培柴胡、礼县地区的1种栽培柴胡、1种野生柴胡以及产自山西万荣的2种栽培柴胡的根和叶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陇西地区的栽培柴胡根的木质化程度低,韧皮部相对含量高,韧皮部占根半径的6/7;甘肃礼县地区的野生柴胡和栽培柴胡以及山西万荣的栽培柴胡根的木质化程度都很高,韧皮部相对比例低,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分别为1/1、3/5、1/2和1/2.另外,所取5种柴胡样本的叶结构相同,只是叶的大小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孙永龙 《甘肃科技》2012,28(24):1-4
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为互动基础,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是提升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甘肃民族文化资源概况与旅游资源优势的探讨,提出了甘肃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为互动基础,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树立统一市场观念,凝练资源特色,构建甘肃民族地区综合形象;实施区域联动,开发跨区际文化旅游品牌产品,确立在西北地区的鲜明特色;提高社区参与力度,强化公众主体地位,实现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强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初步调查甘肃省有关工业企业,分析了工业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初步提出了甘肃省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工业旅游的开发正成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亮点.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但工业旅游开发存在理念陈旧、缺少重视、重点不突出及特色不鲜明等多方面的不足.今后甘肃省工业旅游应加强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重视、优先发展优势工业资源、优势工业产业带动下的工业旅游项目,倡导工业旅游与地域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2000到2011年间安徽外商直接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情况,及全省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比重与就业概况,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运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SPSS软件包对甘肃省37个工业行业1999—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从业人数、利润、利税总额等17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个工业行业的综合实力及排序;将全省37个工业行业分为强势、一般、弱势三类.通过对强势行业与全国相关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和对比,提出了甘肃工业产业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节能降耗的贡献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能源消耗量有关数据,计算和分析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对单位GDP能耗的贡献度.结果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不但没有使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反而造成了上升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快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河南省的结构节能.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是全国核工业建设早、规模大的省份之一,在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方向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在国家核产业二次战略布局中优势突出。从现状来看,甘肃具有政策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等发展基础,也存在体制僵硬、市场冲击、人才流失等多种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甘肃省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扬长补短、抓住机遇,实现甘肃核技术应用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甘肃省核技术发展的优势和瓶颈,凝练出甘肃核技术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为制定甘肃省核技术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甘肃省从核大省到核强省的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我国经济林产业当前集聚的关联性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导向政策,提升经济林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经济林产业乃至整个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根据产业集聚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测度我国经济林产业集聚水平,分析经济林产业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结果】2014—2018年经济林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状态;各省份的经济林产业集聚类型变化不大;苏、皖、浙、沪、闽、赣、湘表现出显著性的高值集聚,冀、宁基本呈现显著性高-低集聚,而甘、青、新地区表现出显著性低值集聚;从事经济林产业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林业产业总产值、经济林加工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林业旅游与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林业法人单位数、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提升经济林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较大,而人均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乡村林场个数与经济林产业集聚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推进经济林产业链的延伸,可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挖掘经济林文旅康养等功能,以提升产业集聚内涵;加强技术要素渗透力度,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依据各省林业建设优势,积极调动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与广东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数据对山东和广东产业结构高度、产业结构效益、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省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并对比较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区域综合实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选取三次产业产值、从业人员比重、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率等经济指标,对河津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化评价.结果表明:河津市第二产业的比重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煤、铝、焦、铁等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倾向明显,且过度依靠能源消耗.因而,河津市应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扩散拉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区位熵法和结构系数变动分析法,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对安徽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的相对优势部门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采掘和原料工业.安徽省工业结构整体变动趋势:轻工业是专业化优势部门,但优势在弱化;加工业是安徽的劣势部门,90年代以来相对地位还在下降;采掘和原料工业是传统优势产业,虽然位置波动较大,但仍然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安徽省行业相对地位发生了的变化,加工部门的一些行业位置提升较快,最明显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了纺织业成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