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史*苏颂传>是研究苏颂生平业绩的最权威的资料.由于编撰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尽,对其任职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没有写明.现据我们校点<苏颂文集>、苏颂家训<魏公谭训>及苏颂<墓志铭>、<行状>等,给以具体考释,以补<宋史>之缺失.  相似文献   

2.
《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尚书》中的诚信思想习惯用"信"、"允"等单字表达;《尚书》中的诚信思想通常与政治挂钩;《尚书》中的诚信思想多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宋史·苏颂传》是研究苏颂生平业绩的最权威的资料。由于编撰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尽,对其任职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没有写明。现据我们校点《苏颂文集》、苏颂家训《魏公谭训》及苏颂《墓志铭》、《行状》等,给以具体考释,以补《宋史》之缺失。  相似文献   

4.
苏颂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有多方面成就,而在天文学和药物学两个领域的创造性成果,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与沈括齐名,是同时代人,长沈括十一岁,成名略早于沈括。沈括是杭州人,苏颂当过杭州知州。沈括晚年终老于镇江,苏颂早于沈括定居镇江并自称丹阳(今镇江)为第二故乡。沈括在镇江的梦溪园留下辉煌的科学著作,苏颂也在镇江整理过自己的著作和学术成  相似文献   

5.
《少儿科技》2014,(12):13-14
1.苏颂,是我国宋代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官至宰相。然而,他更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科学巨星,在医药学、天文仪器制造、机械图纸和星图绘制方面,都站在当时世界前列。 2.天禧四年(102年)12月10日,苏颂出生在泉州同安县(今属福建厦门市),其祖父伯父、父亲、堂叔都中过进士。苏颂幼承家学,每天都完成规定的学业,从不耽误。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石、入口、核心和保证等四个视角,着力探讨了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这有利于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宋代吏部尚书大致可以分为吏部尚书、权吏部尚书、行吏部尚书、守吏部尚书、试吏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和作为赠官的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在元丰改制前,其职掌视差遣而定,改制后领吏部七司,恢复实际职务,总领文武百官选试、注拟、迁授、荫子、叙复等政令,而且,吏部尚书还经常兼任他职.吏部尚书职掌具体为全面掌管吏部的本职工作、修订吏部七司条法、荐举人才、参政议政、负责贡举考试、承担修史工作、为皇帝讲解经史、担任临时性礼仪官等.  相似文献   

8.
明朝在廉政文化领域的建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层次分明,意义深远,颇具体系。明初期,其统治者致力于廉政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通过廉政法制、廉政监察、惩处贪腐等一系列强硬措施,确保了明初百余年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明中期以后,针对时弊,民间又涌现出大量经典的廉政文学作品,例如"三言"、"二拍"等,对官场、社会上的贪污腐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明统治末年,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有明一代的廉政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深化。尤其是王夫之,从多个方面,诸如置谏、养廉、慎用人、惩上官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丰富了明代廉政思想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廉政,是关系党的队伍思想纯洁、党内团结的一件大事,能否搞好廉政建设,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执政长久、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党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廉政建设,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廉政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实行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廉政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苏颂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仅就其在治理黄河,屯兵漕河,城市用水及潮汐成因等有关水利方面的成就予以归纳整理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从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苏颂在水利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使我们看到这位距今九百余年的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品格以及不唯上但求实的作风,这些对于现今的人们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1.
明朝嘉靖时期宰相严嵩虽被认为是一代奸佞,但同时也是一名诗人,其诗风形成和发展具有一条轨迹,循着这一轨迹,以他的诗歌发展变迁为研讨对象,探寻了他仕途出入的五个阶段对其诗歌内容和诗风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对严诗在严嵩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所具有的价值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12.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他是元朝的朝廷重臣,又兼文人、学者的身份。一生喜好交游各色人物,这些群体在苏天爵的成长中起了重要作用。笔者从苏天爵的《滋溪文稿》及与之交往的同时代学者的著作来窥探他的交游情况。根据他的人仕经历,把他的交游情况分为两个阶段,以供职翰林院前后为划分点。前一阶段主要是从学于名师长辈,后一阶段主要是朋友间的相处。  相似文献   

13.
张九龄是岭南千古名相,韶关曲江人。在唐朝开元年间,他政绩卓著,贡献巨大。他曾在朝廷辅佐、主理朝政,并在地方任职,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尤其是他的吏治思想和实践比较丰富,曾对唐朝的社会政治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今天看来,他的这些思想实践,仍有现实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绾是安史之乱后,以清德高尚风范一时的名相,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将郭子仪所敬重。杨绾又长于文辞,他撰写的《郭夫人碑》凝聚着他和郭子仪的心血和友谊.郭子仪夫人王氏不见于正史记载,《郭夫人碑》对王氏家世、生平记述较详,并且对正史记载郭子仪的事迹有所补充。同时,《郭夫人碑》对唐代丧葬风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英廉不仅是乾隆朝的一位馆阁重臣,也是其时一位重要的诗人.英廉曾经数度为官天津,期间,登临和饱览了津门许多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创作了诸多风景吟咏、述征纪行的诗篇.这些诗歌抒发了他内心的淡泊情怀,也寄寓着他人生的高远志趣,与他一以贯之的出世精神和隐逸思想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利益冲突是权力腐败之源,防止利益冲突对于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廉政概念的“利益冲突”,是指公职人员由于受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以致价值判断和政策取向偏离公共利益要求,发生私人利益与其公职所代表的公共责任相冲突的情境和行为。从利益冲突的概念入手,简要回顾国内外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实践,分析高等院校利益冲突的现状和防止利益冲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揭示建立健全高等院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意义.最后就如何建立健全高等院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提出一个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7.
贾雨村热衷仕途,有宏伟抱负与不凡从政才能,迥异于贾政的为官之路。他相时而动甚至逐流扬波。他顺应了时代更被环境腐蚀,由一个难得的才俊蜕化为社会的蛀虫。他的悲剧,一方面表明人性的丑陋与贪婪,另一方面更昭示了社会的腐朽。本文从入仕理想的角度考察了《红楼梦》中典型人物的恪守、顺应的不同求索历程,剖析了士人无路可走的仕途求索困境。  相似文献   

18.
忽必烈既是元朝的建立者,也是影响元朝一代统治的杰出帝王。他亲自率军平定大理国,并结下深厚的云南情结。为了构筑用兵中南半岛的基地,并大量汲取云南的各类资源,忽必烈先后派第五子忽哥赤和重臣赛典赤经营云南。在忽必烈的精心指导和积极支持下,赛典赤对云南的治理取得成功,云南再次统一于中央王朝的版图,并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忽必烈治理云南的贡献,还表现在成功地实现管理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如云南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省,并与中央政府建立直接的密切联系;自中庆入湖广达大都驿道的开通,为明代建立贵州省准备了条件;创立成效显著的土官制度,由此开创边疆治策多样化的时期,同时启动了对南部边疆的深入经营与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19.
李时勉事略     
李时勉是明初的一位谏臣和教育家,在政治上关心时政,所言多中时病;在教育上治理国子监有方,人才辈出。同时,他在史学上参与修《永乐大典》和《明实录》,在文学书法上也有造诣。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多有成就,但由于他个人性格的原因使他没能出阁入相。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历官所到之处都极为重视人才,他认为人才对国家强盛具有根本性作用,兴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选用人才应不拘一格,因人而用。他的人才思想具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人才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