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敌枯双对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和柑桔溃疡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国外对其生物学活性和毒性进行了不少研究,对它的抗肿瘤作用也有一些报导.但,关于敌枯双的世代实验至今未见报导.我们在1974—1977年曾先后进行过敌枯双煮沸水溶液对妊娠小白鼠的致畸和菸酰胺的解毒作用、敌枯双煮沸水溶液对妊娠大白鼠的催畸效应和敌枯双煮沸水溶液饲喂小白鼠对后代的致畸效应等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敌枯双属噻二唑类化合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其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辐射育种已有数十年历史.微波作为一种育种手段,国内外文献尚少见.本文报导苏克斯小麦在微波辐照后引起的群体变异.实验方法1977年10月我们使用频率为9380兆赫,平均输出功率为30瓦的脉冲微波源,对苏克斯小麦干种子进行辐照.过去用的功率源的功率是毫瓦级的,发现变异甚小,为了提高变异率,所以加大了照射功率.输出功率是用功率计监视的.被照射的种子分成四等份,我们以辐射时间的不同来区分微波剂量的大小.实验装量如图1所示.种子距辐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殖细胞对温度敏感性强的这一生理特性,用温热来抑制雄性动物的生精作用,以寻求男性避孕的新方法,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我们应用微波的透热效应来抑制动物的生精作用。用国产微波理疗机作微波源,在未经麻醉的条件下,局部照射成年健康家兔的睾丸,使睾丸内温度升至42—43℃,维持10—15分钟。照射后定期分别作睾丸的组织学观察,精子密度的测定和自然交配作受孕率观察等。实验结果如下:1.受试动物睾丸经微波1—2次照射后,各级造精的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精子细胞影响最明显,首先出现脱落,解体及融合等现象,到60天左右开始恢复,一般对成熟的精子,精原细胞影响则较差。照射后,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照射二周后,受试动物的精子密度显著下降,到60天左右仍维持很低水平(平均含精子数:0.27亿/毫升)。(见图28)3.自然交配作受孕观察中,照射后10天左右开始,所有受试公兔失去生育能力,失去生育能力的时间二个月左右以后受孕率逐渐增加。4.受试动物从接受微波照射时起,到恢复正常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的体况和正常的性欲。恢复生殖力后,所产生的后代,生长发育正常,未见畸形。综上所述,微波的透热效应,能显著地抑制家兔的生精作用,致使雄兔暂时失去生育能力,维持时间可达60天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再结合程序升温溶剂热法低温制备了晶型结构良好、孔径分布较均匀且比表面积为130.4m^2/g的纳米光催化材料ZrO2。在微波无极灯照射下,以光催化降解染料为反应体系.研究了该纳米材料微波增强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ZrO2的光催化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微波循环照射下玄武岩损伤机理,在不同微波照射参数下,对玄武岩试件进行微波循环照射和连续照射,通过超声波检测、巴西圆盘劈裂试验,以纵波波速、抗拉强度、损伤变量作为定量指标,衡量微波辐射对岩石损伤效应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采用低功率微波照射时,因单次微波输入能过低不足以达到裂纹起裂能,使得循环照射的功效无法显现,此时不宜使用循环照射微波加载模式;采用高功率微波照射时,微波循环照射对岩石的损伤效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强,且较之于连续照射,可实现用较少的能耗达到更好的损伤弱化效果;水是引起岩石损伤的重要因素,在循环照射间歇采用冲水冷却方式可增强岩石受损程度;可见高功率微波循环照射方式可提高破岩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微波照射参数下,对干燥花岗岩试件进行了微波照射.通过热成像仪、超声波检测和巴西圆盘劈裂试验,以纵波波速、抗拉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损伤变量作为定量指标,衡量微波照射对岩石损伤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照射功率的增加,对花岗岩纵波波速、抗拉强度下降幅度的影响明显,远高于微波照射时间变化对其的影响.高功率下,花岗...  相似文献   

7.
2,5-二氯硝基苯微波促进氟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讨论了微波作用下2,5—二氯硝基苯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氟化钾作氟化剂,微波功率225W时,反应1h,2,5—二氯硝基苯的转化率为97.6%,5—氯—2—氟硝基苯的收率为54.4%。相同条件下,不用微波照射,得到相近收率需要反应10h。实验还发现,微波照射下2,5—二氯硝基苯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存在明显的脱硝基的氟化副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脱硝基氟化副产物的量可占产物的35.1%。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花岗岩型铀矿石在微波照射下的裂隙演化和强度变化规律及破碎特征。利用JYC-3型微波高温焙烧炉,微波功率为1 kW、2 kW和3 kW分别对干燥试样和水饱和试样照射30 min和45 min,再进行自然冷却和水淬冷却;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冷却后的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裂隙演化和强度变化规律及其破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铀矿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微波功率从1 kW上升到2 kW时,铀矿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降低了10.63%;微波功率从2 kW上升到3 kW时,铀矿石试样的抗压强度降低了21.3%;功率相同时增强照射时间能有效的降低试样的抗压强度;水淬冷却后试样的抗压强度比自然冷却的强度低;微波照射下水饱和试样比干燥试样更容易在早期开裂。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常用基准物质的微波干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实验室中常用的9种基准物质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微波照射法和电烘箱干燥法进行定时干燥.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照射法在中高火档或高火档干燥样品时,所需干燥时间由原来的13h缩短至810min,同时,可节约电能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微波照射方法为基础,将氧化石墨放入家用微波炉中进行微波照射,1 min即可得到还原并且剥离的氧化石墨,将它与二茂铁混合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微波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形貌.结果表明,采用两次微波照射可以得到复合比较均匀的具有磁性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直径大约为20 nm,为多壁碳纳米管,且磁性粉末为Fe3C.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制备了高效微波辅助光催化水处理纳米ZrOx光催化剂.以XPS、XRD和UV—vi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纳米ZrOx具有单斜和四方两种晶型,晶粒尺寸约为8nm;纳米ZrOx中Zr元素以+2、+3、+4三种价态共存于晶体中,多价态共存的状态使纳米ZrOx对微波具有更好的响应,纳米ZrOx具有比P25TiO2更大的禁带宽度,即紫外光照射纳米ZrOx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具有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以双酚A为目标物对样品的微波辅助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米ZrOx具有远高于P25TiO2的微波辅助光催化性能,而且纳米ZrOx光催化与微波场具有更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用实验方法测定半导体器件在高功率微波(HPM)照射下的毁伤阈值。介绍了实验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了如何用数值方法确定半导体器件所吸收的微波功率,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无溶剂合成(E)-肉桂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微波照射的条件下,用苯甲醛、丙二酸为原料,以乙酸铵为催化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直接合成(E)-肉桂酸.反应时间6 min,反应温度110 ℃,产率为95%, 产物纯度为98.5%.  相似文献   

14.
微波照射下氯乙酸异丙酯的催化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以不同催化剂在微波照射条件下催化合成氯乙酯异丙酯的新方法,并与常规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微波照射条件下,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催化合成,其反应速率明显高于同条件下的常规合成法,反应1h,氯乙酯异丙酯的产率便达77.7%,且所得产品无色透明,具有很高的纯度;而在微波照射下,以四氯化锡为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明显低于三氯化铁。另外还分析了微波照射和适当的催化剂存在时提高反应速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一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噪、无尘的钢筋回收方法,将钢筋混凝土试件经不同功率微波照射后,通过钢筋拉拔试验测试微波对钢筋与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并绘制黏结应力-钢筋滑移量(τ-s)曲线。结合理论分析,推导出微波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黏结界面损伤演化方程,绘制出损伤演化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5 000 W微波照射后,黏结强度仅为0 W微波照射后的1/3。在微波照射下黏结强度显著降低,且黏结强度对1 500~3 500 W的微波变化较敏感。随微波功率提高,拉拔破坏形式由拉拔劈裂逐渐转变为拉拔滑移,高功率微波照射后,混凝土在不发生拉拔劈裂的情况下能直接将钢筋拔出。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激光照射果蝇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线、氦氖激光分别照射野生型果蝇,经连续3代处理,每代均表现出照射时间延长,后代效应明显的趋势。这些效应主要是子代数量减少,羽化时间缩短,体重减轻等,而且有一定的致畸和诱变效应。但对性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技术制备无有机溶剂残留的固体分散体.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采用微波照射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试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微波照射法制备的布洛芬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度,120min内布洛芬的累积溶出度可达9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红外光谱对固体分散体进行测定发现:经微波照射后发生强烈的聚集,应该存在着药物-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使布洛芬以非晶形状态或分子态分散在载体中.该方法符合设计要求,且制备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破岩是一种新型的破岩技术,通过微波加热预先在岩石内部产生微裂纹,然后联合其它破岩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破岩效率。以吸波的方铅矿和透波的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细观数值模型,对微波照射下的岩石颗粒细观物理力学应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不同微波照射条件下岩石内部温度分布与演化以及微裂纹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照射下,方铅矿温度明显高于方解石,岩石温度呈不均匀分布,不同矿物之间存在温差;微波照射可以使岩石在时间很短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产生微裂纹;微裂纹主要由方铅矿的热膨胀引起,微裂纹以拉伸裂纹为主,极少部分为剪切裂纹。岩石内部微裂纹的分布形态主要取决于方铅矿在岩石中的分布;微波照射时,裂纹首先产生于方铅矿周围,继而向周边的方解石内扩展,相互连通后导致岩石破裂;在消耗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微波功率越高,需要微波照射时间越短,岩石内部温差越大,产生的裂纹数量越多,破岩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遵照毛主席“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教导,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为使电子技术更好地为四化服务,我们在用微波照射蚕卵,促进当代茧层量增产和提高茧质方面,作了初步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略介绍于下: 我们在1975年对夏蚕的辐12×苏16,辐4×东肥,东肥×辐4一代杂交种和秋蚕的141×南6,蜀13×南6一代杂交种的己_1或己_2胚子,使用150毫瓦到25瓦范围内几种功率的微波和不同的照射时间进行照射,一共有13个试验区。在  相似文献   

20.
双层结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给出了双层結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例子。不改变涂层的总厚度,其微波吸收性能一般均较单层涂料型的为好。例如,中心频率为10GHz,厚度为2mm,反射系数阀值为-20db时,双层结构型的工作带宽为4.5GHz,在同样条件下,单层涂料型的为3.3GHz。厚度为3.97mm,在7—13GHz频率范围内,双层结构型微波吸收材料的最小反射系数阀值为-31db,而单层涂料型为-18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