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手中的饯真是花不完。日本1987年3月为止的财政年度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盈余高达940亿美元,长期资本外流额超过1440亿美元,它已成为世界上资金最富裕的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当年在顶峰时期,其收入也不能与今天的日本相比。东京作为日本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国家积累的巨额贸易资金大部分在这里存放、管理,金融资产的一大半也在这里调拨。国际寻金者纷至沓来。美国有近40个州的州政府派人在东京设立了办事处,鼓励日本人去美国办厂。外国银行和证券交易公司利用近年放宽金融管制的机会,潮水般涌入日本,并以它们的经验帮助日本公司管理资产。这一切使得东京金融业向着国际化迈进。  相似文献   

2.
巴西和日本,在经济方面都互有吸引力:日本有钱但缺乏自然资源,巴西则相反,有自然资源但没有钱。因此这两个国家都有加强经济交往的愿望。从以往的情况看,日本在巴西的投资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投资额仅次于美国和西德。到1986年底,日本对巴西的投资和再投资累计共达25.85亿美元,在277亿外国总投资中占9.3%。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在巴西的投资增长速度比60年代和70年代大大减缓了。去年,日本对巴西的投资和再投资总共只有1730万美元。在日本对外投资中巴西的地位从第四降到第十二。这主要是因为巴西近年经济困难,投资无利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以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为契机,日本出现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次高潮。投资总额由1985年度的122.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89年度的675.4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54.2%.。投资项目也由1985年度的2613项迅速增加到1989年度的6589项,年均增长46.1%。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虽连续三年有所下降,但仍具有一定规模及数量。1991年度,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3523.9亿美元,位于美国之后,排名第二。随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的不断增多。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从以往的经营活动基本立足于国内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研究和金融活动以及经营资源的分配和经营活动的规划等开始立足于全球,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为此,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形式有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国际直接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经济领域发展,其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统计,这期间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下,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却一直保持在年均25%左右。至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4004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89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8年国际净直接投资额达到1427亿美元,其中有626亿美元流入亚洲国家。而…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外贸易自1981年以来一直顺差,而且顺差增长幅度很大。但是,到1987财政年度,日本的贸易顺差从上一年的899亿美元下降到760.2亿美元,这是六年来第一次出现顺差下降。同时,日本的进口总额比上一年增长29.2%,达到1619.2亿美元,进口增加也是三年来的第一次。日本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为了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日本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有所下降,造成产品出口量减少;2.由于日元升值,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为促进国内需求政府采取紧急经济措施增加  相似文献   

6.
站在新世纪,我们感慨上世纪末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其带来的惊喜,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与回答 怎样估量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 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对知识经济提出与形成的回顾 1.知识经济的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模式。美国和日本在80年代初制定了发展计划,信息高速网络迅速成形,国际竞争重点转向经济技术领域。美国1996年仅在信息产业的投资就达到2500亿美元,超过日本和欧洲的总和。日本1996年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委内瑞拉出现了日本投资热。今年4月卢辛奇总统访日以后,这股势头有增无减。日本政府已初步拨出5亿美元在委内瑞拉投资,而日本私营企业则纷纷打进委内瑞拉的炼铝、电讯、石化和钢铁工业部门。据报道,日本公司在委内瑞拉国营炼铝公司拥有20%的股份。在三菱等大公司的支持下,委内瑞拉国营炼铝公司年炼铝能力可望从24万吨提高到45万吨。日本输出入银行最近也同意向委铝工矿公司提供1.08亿美元的贷款。神户制钢所准备投资一亿美元使委内瑞拉的一家不景气的铁球厂恢复生产。另外,三井物产公司、日本电气公司、三菱商社及中部公司等都  相似文献   

8.
战后的日本经济和战前的情况相比,的确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战后初期,日本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然而战后日本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从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便出现了高速增长.196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1597亿美元,超过西德、英国和法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文章拟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过程,进而探讨其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汽车战、牛肉战、大米战未休,专利战又起。在目前美日贸易战事犹酣之际,美国出人意料地开辟了“第二战场”——与日本企业打起专利仗。一些美国公司声称,日本公司侵犯了它们的专利权,要求日本公司支付专利费,否则就将上诉法庭。目前日本公司已被迫付出了沉重代价,被指控的日本公司由于种种难言之隐,只好忍痛支付专利费以图息事宁人。美国:索赔攻势凶猛今年早些时候,日本美能达公司被迫同意支付1.27亿美元给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使一场围绕照相机自动调焦技术的专利权打了6年之久的官司得以了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在战后的一片废墟中经过40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一个经济大国,它的成就被誉为奇迹。其国内生产总值1986年为1万亿美元(19585亿马克)仅次于美国和日本。1986年出口额达2433亿美元,超过美国(2172亿美元)、日本(2108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联邦德国故后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认为主要是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二是人才。战后初期,美国马歇尔计划对它提供了巨额援助,它又十分重视从对外贸易中积累资金和建立适合其国情的金融政策。技术人才在联邦德国是有基础的,且在战争中保留了下来。在这个基础上,联邦德国战后又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以后,由于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对幼稚工业的保护、出口补贴和关税制度的弹性规定等条件,对于杭州这个城市来说,其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根据分析,入世对我国GDP有1.5%的拉动作用,社会福利的贡献是1.2%。而杭州经济外向性程度较大,其对经济的有利影响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巨大的收益来源于比较优势和重新配置资源导致的效率提高。 入世以后,外资将大量涌入国内,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每年将得到1000亿美元的外资(而整个90年代才2500亿美元),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家由于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而对东部投资不足造…  相似文献   

12.
韩国在6O年代成功地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7O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家(地区),8O年代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一支有竞争力的队伍。韩国国民生产总值1991年已超过27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O年为6325美元。从1992年起,韩国开始实行“七五”计划,要求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57O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15O美元,争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粉碎了日本建立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从1945年起,日本与东南亚几乎毫无接触”。 50年代以来,日本和东南亚关系的正常化是通过日本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履行战争赔偿的途经逐步实现的,这些赔偿包括日本对缅甸、菲律宾、印尼及南越政府的战争赔偿(共计10.286亿美元)(见表)和对放弃赔偿请求权的国家(如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经济技术合作”为名所提供的援助(共计4.6334亿美元),这种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途径被称为“赔偿外交”。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已上升到战略层面,合作内容正从单一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向以油气资源的联合勘探与开采、保护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以及建设新的能源运输通道为主过渡。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正式合作开始于1978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额不断上升。2001~2004年,我国分别从东盟国家大约进口了31.2亿美元、38.2亿美元、55.3亿美元和64.7亿美元的油气资源及其产品,又分别向东盟国家大约出口了12.5亿美元、15.5亿美元、24.6亿美元和23.3亿美元的油气资源及其产品。2005年1~10月,…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中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日美经济摩擦。从60年代起双方就争吵不断,几乎年年都得吵上这么几回。摩擦在争吵声中逐渐升温,且摩擦点从纺织品蔓延至钢铁、汽车、电子,一直到金融等领域,到80年代后期更形成全面摩擦。日美贸易摩擦的主要症结在于双边贸易收支的不平衡。1993年日本对美贸易黑字高达501.69亿美元,占日本全部贸易黑字的41.7%。日美贸易收支不平衡一直困扰着两国,是双边关系中最棘手的难题。多年来,两国一直在探讨解决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奢侈性消费的忧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20世纪末期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和奢侈品消费王国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的1500亿美元跌落到2002年的800亿美元。中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2004年,日本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41%,美国为17%,欧洲各国共占16%,中国则占12%,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占全球总量的29%,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7.
滩涂产业化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地球80%的生物,是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保健品资源的庞大原料基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据不完全统计,1969年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仅130亿美元,到了1992年,已猛增到6700亿美元,预计到21世纪初将超过15000亿美元。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也从1979年的64亿元,上升到1996年的近3000亿元,预计到2000年将突破5000亿元。海洋经济将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涂或滩涂作为沿海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是进军海洋的前沿基地。这种潮间带滩地是…  相似文献   

18.
花卉融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身,我国的花卉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从全世界花卉业发展形势看,全球花卉销售额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00亿美元,发展到如今3000亿美元的规模。目前,荷兰联合了以色列等国家的力量,正在构建花卉产销的“航母”,依托欧洲市场向世界扩展。日本是世界上三大花卉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交易国之一,年消费花卉66亿支,进口量每年以15%的比例上升。全世界花卉业已形成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以日本为主的亚洲…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60—70年代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各国学者、企业界为了揭示日本高速增长的秘密,进行各种探讨,出版了许多论文和著作,其主要议题集中在日本式的经营管理和日本的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方面,这是日本工业充满活力的源泉。但在注意日本管理的同时,还需注意技术因素,日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它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在这种技术实力的背后,是日本企业独特而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技术经济方面,二是技术创新的文化背景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三角关系。随着冷战格局的解体,美欧日三角关系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从经济到经济—政治60年代,美欧日经济关系逐步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失去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美欧日经济力量对比急速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70年代,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欧共体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国民生产总值接近美国。日本跃居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与此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美国丧失了金融霸主地位;欧洲货币体系形成;日元国际化趋势加强。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个经济中心正式形成。197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