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70年代以后”作家群的“新都市小说”创作为着眼点,分析其小说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群落--“空心人”,概括这一创作现象的具体美学持征及精神走向,探寻“空心人”人物形象群落的现实,化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的价值,主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来展示其社会性必然性,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暗示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达到形象的真实性深刻性。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等为例,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易龙华 《科技信息》2009,(25):I0226-I0226,I0166
随着社会生活中意象形态的凸显,文学作品也随之有了反映社会和人类的新角度和新方式,作家的言说方式也因之越加隐喻化和象征化。《米》是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文章由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中心意象及线索“米”的发展,提出了五龙穷尽一生追逐的“米”正是食欲和性欲所构成的欲望话语,展示人性恶的深刻与震撼,而五龙一无所有的来到城市到搭载一火车米死在归乡途中更是提出了有关欲望、暴力、挣扎、循环的宿命的思考,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李敏 《科技信息》2010,(34):192-193
"空虚"与"末日"是艾略特《空心人》中两个鲜明的主题。空虚这一主题,一方面体现在空心人灵魂的空白与信仰的缺失,另一方面体现在他们生活中缺乏激情与动机,丧失了行动之力。在艾略特眼中,现代空心人身上这种彻头彻尾的"空虚"正昭示着西方文明的衰落与瓦解,是一种文明末日来临的表征。而这种末日意识的产生同艾略特本人的宗教思想、同整个西方的宗教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提出了“小说叙事的不确定性”这样一个有探索意义的新课题,通过对小说叙事不确定性原因的分析和具体表现的揭示,论述了小说叙事不确定性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风貌活跃在新文学初期的文坛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小说流派,显示出较为相同的群体风格,表现出共同的审美风范.本文从表现内容、悲剧风貌、地方色彩等方面论述了“乡土小说”的群体风格.同时探讨它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入往难以理解。其主要原因是他采用了新的叙述方式,使人物变成了二维平面人物。本拟讨论罗伯-格里耶使人物一维化的叙述方法一一隐去人物心理活动与外在活动之间的转折痕迹,使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外在的现实活动的形式出现;抹去人物观察对象中所包含的人物的主观色彩,从而在表面上取消人物活动的意义深度。  相似文献   

10.
煽情小说是英国1860年代颇具争议的一类"问题"小说。它们在当时深得大众读者欢心,却备受评论谴责,之后长达百年被评论和学界忽视。近年来,这类"无足轻重"的小说被重新发现,再一次被严肃认真地对待,而且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研究维多利亚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现象、特点和影响对煽情小说这一文类进行引介,以期引起国内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为对象,以对现代性语境的反思为背景,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角度对乡土小说创作与现代性问题进行联系性考察,挖掘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作家们内在的精神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乡土小说家园想象乃至乡土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黑暗的心脏》中的空心人形象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光明和黑暗的张力凸显了精神麻木和灵魂疯狂。殖民者的空心状态不仅显示了人的生存困境,而且证明了西方文明的深层危机。康拉德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使他率先走进了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叙述主体还是叙述方式来考察,萨满教对先锋小说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可以说,马原的先锋小说既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影响相关,同时也是本土文化萨满教影响的结果。萨满是神界与人间的沟通者,跳神时萨满的灵魂可以暂时离开身体,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而先锋小说中的叙述主体“我”,往往既是叙述人又是作者本人,同时,也可能被随时置换为其他人。叙述主体“我”分身有术,变幻莫测。“我”与萨满在功能和作用上达到了默契和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文学豫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已经很难用一种共性的方式去介说河南作家 ,个性化的色彩日渐明显 ,尤其是青年作家 ,他们既有现实感 ,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眼光。本期选择活跃于当代文坛的青年作家墨白 ,评论者亦都是年轻的博士生、硕士生 ,以期营造出一种鲜活的批评气氛 ,接近文学艺术的真相 ;也为向外界传播河南文学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8.
空心滚动体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提出了空心滚动体强度计算方法.讨论了应力分布规律.并给出了最大应力计算公式,为空心滚动体轴承的设计与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小说"西化"的背景下,先锋小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它是对"五四"文学技巧西化的延续,同时先锋小说相对于西方文学的滞后性比之"五四"文学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先锋小说对当代小说革新所做出的贡献仍然是不可低估的,主要体现在小说技巧的革新上。  相似文献   

20.
长脚是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根歌》中塑造的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人物形象,他在社会上扮演多重角色,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嘴脸在几种社会层面穿梭往返,小说在塑造这一个物形象的时候情节设计有不周全之处,使这一个物形象在整体上给人一种闪烁不定,扑朔迷离的印象,其性格特征也有些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