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负责数学运算的那部分比常人宽15%。通过正电子发射脑成像仪可以看到人的思维情况。爱因斯坦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才华的科学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出生于1879年,卒于1955年4月18日。虽然爱因斯坦已逝世45年,但今天他仍在告诉着我们许多东西,这一次是关于神经科学方面的东西,人们也许还能从中悟出如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的道理。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与众不同,最为特别的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负责数学运…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死后他的大脑被人取出,之后下落不明。爱因斯坦大脑的下落,以及这颗堪称史上最聪明的大脑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成为20世纪最传奇的谜团之一。50年后,当初被指控窃取爱因斯坦大脑的美国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首次接受专访,彻底曝光整个事件的绝对内幕。最令人震惊的是,如今91岁高龄的哈维称,为了方便研究,他竟将爱因斯坦大脑切成了240块!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死后他的大脑被人取出,之后下落不明.爱因斯坦大脑的下落,以及这颗堪称史上最聪明的大脑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成为20世纪最传奇的谜团之一.50年后,当初被指控窃取爱因斯坦大脑的美国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首次接受专访,彻底曝光整个事件的绝对内幕.最令人震惊的是,如今91岁高龄的哈维称,为了方便研究,他竟将爱因斯坦大脑切成了240块!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造出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之后,科学家们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制备分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目前,虽然技术困难依然存在,但成功已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变革最激烈的世纪。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这个世纪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又促进了生产的飞跃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这100年取得的技术与物质上的进步超过了过去任何年代。20世纪将作为战争和奇迹的世纪为人们所铭记"。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在20世纪科学技术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名字,他们的科研成果使世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前夕,有人列出了20世纪100位重要科学家的名单,也有人提出了4位有影响的关键人物……综合各种不同的观点,现介绍以下6位影响深远的重要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来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他在物理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诸多传记作者研究写作的重要对象,也是诸多读者对之有着浓厚兴趣的传奇式的人物。仅就各种中文版本的爱因斯坦传记来说,恐怕至少也有几十种了。但即使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爱因斯坦传记的问世。《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一书,是一本不同的爱因斯坦传记。在由中国学者所写作的各种爱因斯坦传记中,这本篇幅长达40万字之多的传记也几乎是最为详尽并有特色的一本。对国内学者来说,由于对西方科学家进行研究具有文献、语言、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困难,长期以来,国内有关爱因斯坦的比较详细的传记,大…  相似文献   

7.
尼尔斯·玻尔是20世纪一流的科学家,也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率先运用量子理论研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被视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亦有"原子力学的奠基人"之誉。对于玻尔的科学发现,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有科学家声称,出生后哺乳动物大脑内可以生成新的神经元,这一结论引起了大量的怀疑和争论。之后的20年,陆续有研究在哺乳动物大脑中检测到了成体神经发生的现象。科学界曾认为,生物体在出生之后是不可能产生新神经元的,也就是说,大脑内的神经元结构在出生后就不会发生改变。但在脑部特定区域检测出成体神经发生的研究表明大脑比之前理解的更有可塑性,而且成体神经发生对自我认知、记忆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抗癌药还是不够智能196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神奇旅程》向观众们展示了一种“微型机器人”:五名科学家被缩小后,乘坐一艘被缩小的潜艇顺着血管进入一名科学家的大脑,他们的任务是清除掉这位科学家大脑中的血凝块。这个故事情节在20世纪看来遥不可及,但进入21世纪后,微型治疗机器人渐渐离我们不再遥远……提起癌症,我们并不是没有抗癌药,而是这些药物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以精准治疗的问题:要么敌我通杀,要么无法有效到达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许多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富有"人情味"。费恩曼和史蒂夫便是好例。费恩曼是什么人?他是美国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普作家雷·斯潘根贝格曾评价道,人们把"天才"一词用在20世纪两位物理学家身上,一个是爱因斯坦,另一个就是费恩曼。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4,(5):9-9
有不少的在心跳停止后幸存的人都报告了自己的“濒死体验”,例如看见耀眼的白光,看见自己飘起来进入无尽的通道,诸如此类。心跳停止后大脑也濒临死亡,因此科学家一直对濒死的大脑是否以及怎样产生意识活动争论不休。而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对实验鼠实施麻醉,诱导其心跳停止,然后运用脑电图记录老鼠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最近,科学家在研究人类大脑时,发现了不少新物质,为解开人体之谜增添了科学依据。记忆物质为什么有的人会记忆过人?美国科学家最近揭开了大脑记忆的奥秘。他们发现了人们对过去事情的记忆,完全取决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钙尔贝。  相似文献   

13.
刘征 《科学之友》2004,(11):42-44
选错了奖励项目的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22世纪将是什么样子的?恐怕最没有想象力的人多少也能描绘出它的图景来。但如果要问,22000世纪后这个地球将是谁的天下?大概就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一点什么来,因为太过漫长的时间让人几乎无法想象。我们所能了然的,常常只是切近的事物。但的确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至少是一些科学家。科学家往往喜欢幻想,在最伟大的科学家身上,这种特质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冥想的产物。当年谁能料到这个做事有  相似文献   

15.
“深奥真理”探索中的思想分野──关于爱因斯坦-玻尔论战的管见之一沈葹不少科学界人士都同意一位学者的如下说法:“有一种科学家,每隔100年才出一个两个,如爱因斯坦和玻尔”;我们说这100年的估计可能还嫌短了些。但至少公众都认定:这两位大师是20世纪最卓...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任何新的科学发现,都可能会被人们用作军事工具。如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细菌,不久以后便出现了细菌武器;科学家发现核分裂现象后,不久又出现了核武器。随着现代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武器也即将出现。它是以特定种族为目标,研究不同种族和人群的基因特性,克隆某种细菌或病毒,导致特定种  相似文献   

17.
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和相关类型的书籍,国外国内已经出版了许多许多种,普及类的读物,更是数目惊人。就是在本栏目,也曾不止一次地推荐过有关爱因斯坦的传记和文集。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什么新的方式可以编写出有关爱因斯坦的著作吗?还有什么新的形式可以将更多的读者吸引过来,让他们更有兴趣,更为自觉地去了解、学习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吗?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当然还有许多种。我们这次在这里推荐的《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这本书,就是以全新的图文书的形式,在向读者介绍“真实的”爱因斯坦。关于“真实的”这一形容,如果从历史学的角…  相似文献   

18.
对于美国当今的科技成就及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历史渊源,人们或许会想到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群体,会想到贝尔实验室那样的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记忆与脑电波的活动有关,可是现在,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记忆还与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证实了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罗伊德曾在50年前所预言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位名叫詹姆斯·麦康纳尔的心理学家,用电刺激蜗虫使其产生触电记忆,而后,把它们碾成浆状物质,给别的蜗虫吃.  相似文献   

20.
雨雪 《科学之友》2005,(11):68-68
你想提高学习效率吗?那就要了解大脑的喜好,看它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尽管现在我们对大脑记忆的奥秘还不甚了解,但以下20个事实已经被科学家证实。1.大脑喜欢色彩。高质量的有色笔或有色纸能帮助大脑记忆。2.对成人而言,大脑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5min。所以学习20~30min后就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