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中间带护栏碰撞仿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中间带护栏安全性难以评估及实车碰撞护栏存在危险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高速公路中间带护栏碰撞安全性评估方法.建立了汽车模型、护栏模型、路缘石模型和碰撞模型,进行了多角度、不同速度和有无路缘石情况下的汽车碰撞仿真实验,并对碰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实验可获得各种情况下汽车碰撞护栏的实验数据,为进行护栏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具有参数容易修改、数据表达直观、实验速度快和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三跨与单跨护栏系统的抗冲击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波形梁护栏系统的冲击响应及各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护栏系统变形和受力的影响,设计和实施了半刚性三跨缩比护栏系统冲击试验,各试件尺寸与实际尺寸的缩比比例为1 :3.75,对三跨护栏系统与单跨护栏系统的变形、冲击力、速度、能量吸收等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各部件对护栏系统能量吸收的贡献。结果表明:三跨护栏系统吸收了较多的能量,整体的能量吸收更加均匀、合理、试验方法和所得结论为进一步开展工程护栏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在提高公路运输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逐渐成为其限制因素。经过从景观、安全、材料性能以及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开展适应性探究,最终提出适用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护栏形式,即当前广泛使用的波形护栏。波形隔离护栏作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最基本的设施类型,不仅可以维护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还对美化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高速公路波形隔离护栏施工质量的现状和施工要点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提高波形隔离护栏施工质量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在具有代表性的试验路段实测了超车道上行驶车辆的行驶速度与相应的内侧净距.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车型的车辆行驶时的内侧净距与车速的关系,分析了路缘石对内侧净距的影响,从安全角度提出了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研究结果表明:汽车行驶时的内侧净距与车速呈线性关系;位于护栏外侧的凸起路缘石,对汽车行驶的安全侧向净距有一定影响;中国许多正在运营的采用分设型布设中央分隔带护栏的高速公路安全侧向净距不足.  相似文献   

5.
ANSYS/LS-DYNA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按规范设计的波形梁Ⅰ型(WBSGⅠ)护栏在车辆与刚性护栏的碰撞过程中,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导向性差,有可能发生车辆越出护栏的坠车事故.参考东海大桥的护栏设计标准(TBSG),对规范中护栏各部件的设计参数做出调整,设计出波形梁Ⅱ型(WBSGⅡ)护栏.模拟结果表明,该护栏提高了护栏的安全性和车辆导向性.计算结果可为实车试验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护栏是公路交通安全中的关键因素。针对其抗撞防护特性和轻量化开展研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目前已逐渐成为公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有限元仿真对公路波形梁护栏进行了性能分析及轻量化研究,选用轿车、SUV和小型客车3种车型,碰撞速度采用了60、80和100km/h,对Q235碳素钢护栏和Fe-0.1C-5Mn中锰钢护栏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能量吸收曲线的变化规律与车辆结构、碰撞速度和车辆质量等因素有关。在多数碰撞情况下,中锰钢护栏的抗撞防护性明显优于Q235钢护栏,将A级波形防护栏材料由Q235钢改为中锰钢,梁板厚度可减少1.0mm,轻量化程度可达25%。  相似文献   

7.
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出发,分析了汽车与高速公路护栏事故在交通事故中的比例与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汽车与高速公路护栏碰撞过程的汽车与乘员的动态响应和护栏的特性。从提高汽车安全和改进护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措施,指出了本领域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影响护栏防护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段,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建立了圆柱形立柱形式的波形梁护栏的有限元模型,护栏的材料采用的是钢材,护栏板与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基于这个模型,本文对轿车与护栏碰撞过程中影响护栏防护性能的摩擦系数以及护栏板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减小摩擦力以及改变护栏板与立柱之间螺栓连接的临界失效载荷,可以提高事故中护栏对乘员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有纵向约束的波形梁的静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静载实验和ANSYS有限元分析,并对二者的几何变形特点、加载头位移和载荷的关系,以及总能量的吸收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明了ANSYS软件在半刚性护栏静态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现行桥梁设计规范没有对波形钢腹板梁的疲劳设计进行规定.为了研究这类结构的疲劳评估和设计方法,对7根波形钢腹板试验模型梁进行了等幅疲劳荷载试验,获得了结构的疲劳试验数据;应用有限元子模型法,结合IIW规程推荐的应力线性外推法,计算了模型梁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基于热点应力法评价了本文试验及其它两个试验中波形钢腹板梁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热点应力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波形钢腹板疲劳评估中,FAT值建议采用100MPa.波形钢腹板梁有限元参数分析表明:最大热点应力及其集中系数受钢翼缘板厚度和腹板波折角度影响较大,随板厚增大而减小,随波折角度增大而增大;受腹板转角半径影响较小,随转角半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