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总有一天会用光”.相信地球人都明白这一点。该如何突破瓶颈.寻找新能源.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课题。尤其在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短缺的今天.天燃气和其他原料价格的上扬,全球气温变暖与汽车尾气排故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候.已迫使人们转向可再生能源。于是的战衣“未来”的燃料之战。如果将“石油”比喻为屠龙宝刀的话.那新能源无疑就是倚天神剑了.“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此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种新能源谁才能笑到最后?[编按]  相似文献   

2.
恐龙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小行星撞地球,板块移动,还是气候变化?以前人们部认为:小行星撞地球是最靠谱的答案。不过,最近有科学家却发现自己“冤枉”了小行星,他们决定为小行星翻案,洗刷它们多年来的“冤屈”。导致恐龙灭绝的可能另有其人,一起来瞧瞧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干掉当年的地球霸王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地球的自然资源正在灾难性地迅速减少的科学预测令人担忧。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探测地球内核的新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在最无法想象的地方找到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黄金、钻石,甚至淡水。无疑,这一地质勘探的技术革命为人类开采地下资源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太原科技》2010,(4):110-110
2010年3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综合成千上万条卫星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些图片,随后,科学家将每平方公里地球陆地表面、海洋、海岸线以及云层的图片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拼贴在一起,制作出了这些真彩照,这也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地球“真彩图像”。  相似文献   

5.
月球上“1天”究竟有多长?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和地球上一样呗。但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上“1天”等于地球上的29.5天。  相似文献   

6.
张艳 《华东科技》2009,(11):74-76
南极和北极是世界最寒冷、最遥远的地方。那里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最关键的地区;在那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时刻影响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本期讲坛由五位科学家带领我们来到地球两端,目击全球的气候变化,分享最珍贵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的心目中,地球内核遥远而神秘。经科学家多年来利用地震仪探测地下微弱的地震波,并借助超级计算机的立体成像技术,通过模拟地球内核的内部运动,终于使它的神秘面纱开始显露。有关地球内核的研究去年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家已经发现并宣布,地球内核是一个独立运转的行星,而且比地球外壳的转速要快。上述发现为研究地球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并揭示出地球数千公里下面巨大热能发动机最隐密的工作机理。实际上,正是由于地球内核遭受巨大外部压力,内部躁动不安,从而导致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爆发、大陆漂移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铱星"--一个科技神话的破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的三位科学家提出:利用运行在7个极地圆轨道上的77颗低轨道卫星组成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把整个地球覆盖起来,让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他人进行通信。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决定实施该计划,并以元素周期表上排列第77位的金属“铱”来命名该系统,牵头成立了“铱星”公司。  相似文献   

9.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1-1
在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记录片《狂野的未来》中,16名世界科学家对500万年后的地球状况做出了大胆的预测,科学家们不仅仅是在猜测或进行奇妙的想象,他们是根据从动物学到地质学的多种专业理论来推演地球生命的进化,描绘数百万年后地球上可能存在的各种生命场景。  相似文献   

10.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1.
一颗形状古怪的巨型小行星2004年9月29日“近距离”掠过地球,它是650年来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不过,科学家指出,现在发现太空物体的概率愈来愈高,并能更准确地预测它们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01,(2):10-11
科学家预测,未来150万年之后将有小行星与地球相撞——这样,后果实在不堪设想6500万年前一个小得多的行星与地球相撞就导致了恐龙的灭亡,如果不加紧对小行星认识的话,那么未来有一天灭绝的将可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知     
科学家发现最像地球的行星最近,由法国等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探测到一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小、最像地球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5.5倍。这一发现是寻找支持生命的系外类地行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颗行星位于人马座,距地  相似文献   

14.
沃尔夫奖     
沃尔夫奖从社会学角度看,科学奖是对科学家研究贡献的表彰,对其学术地位的认可,也是对科学事业的推动。在这方面,诺贝尔奖无疑是最有威望的,而颁发不久的沃尔夫奖可以说是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大奖。沃尔夫(R.*。If)出生于德国,1961年任古巴驻以色列大使...  相似文献   

15.
石油是当前地球上紧缺的矿物能源,埋藏了千百万年的地下石油越开采越少;有人估计,再有50年,地球的石油资源就要枯竭了。科学家们突发奇想:既然远古植物可以变成石油,那么今天的植物里可不可以也生产出石油来呢?要是可能的话,石油也像稻米一样春种秋收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6.
伏季休渔实施十年论我国渔业资源和资源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占地球表面71%的广袤海洋.现今存留的以海洋鱼类为主,以及甲壳类、头足类、棘皮类和藻类等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食物库,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人们在采捕海洋生物资源的活动中.逐渐清醒认识:海洋生物这一再生资源仍然存在严峻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来自浮标卫星的数据和计算机模型研究地球海洋,科学家得出结论: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多于发散回太空中的能量,所以地球能量失衡,造成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8.
远涉 《科技潮》2007,(6):48-49
美国的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5.5亿年里,平均每隔6200万年地球上就会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每次灭绝都造成超过一半的物种消失,经历灭绝危机后的地球需要经过1000万年才能恢复元气。虽然人们对于物种大灭绝提出了解释,包括火山喷发、彗星撞击地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等等,但是对于这种周期性的灭绝现象,科学家们没有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赵海  王新惠 《大自然》2010,(3):24-25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将在1.1℃~6.4℃之间,而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幅度的上限控制在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以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留给我们拯救地球的时间只有5年!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6,(1):53-53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科学家认为,在500万年后、1亿年后和2亿年后,地球环境将发生三次大的变化,甚至有人预洲.“那时候,人类已不适宜在地球上居住,一些新的物种将会出现,成为地球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