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了合理评价温度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考虑沥青路面温度沿深度方向的非均匀性分布和温度对沥青混凝土模量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面层初始裂缝深度和不同气温下的路面结构温度应力与应力强度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面层表面开裂后,裂缝处的温度应力显著减小,面层底面的温度应力有所增大;裂缝初始深度越大,日平均温度越低,温差越大,面层底面的温度应力越大,裂缝处的应力强度因子也越大。在青藏公路沿线平均气温低、日温差大的条件下,一旦面层表面开裂,沥青路面结构将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导致裂缝快速向下扩展。 相似文献
3.
耐久性沥青路面混凝土基层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各参数对耐久性沥青路面混凝土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了路面结构温度场,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确定了计算参数,通过正交设计表安排参数组合,计算混凝土基层的温度应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此外,利用均匀设计表安排参数组合求解混凝土基层温度应力,对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得出沥青路面混凝土基层的温度应力实用计算公式,以指导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5.
以现行《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为依据,采用丰顿迭代法,进行现行柔性路面设计,应用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考虑设计参数的变异性,提出了沥睡面的概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沥青路面性能温度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选择沥青结合料,根据西安地区30a最冷月、最热月的气温、地温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对比美国SHRP(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方法与中国规范方法,提出用98%保证率的连续7d平均高地温作为沥青路面的高温设计温度,98%保证率的年极端最低地温作为沥青路面低温设计温度.用该方法进行了西安地区沥青路面性能区划,符合西安地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表现,阐述了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概述了几种预防性养护机械的工作机理,进而说明了预防性养护机械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沥青路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特点及其具体使用条件,对试验路段的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了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尚可通过优化设计加以提高.在此基础上,推荐了改进型AC-16及改进型AC-20级配.试验研究及经济分析表明,推荐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更为合理.根据扩建工程完成后罩面的时机等因素推荐了扩建工程的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9.
道路沥青温度敏感性指标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种传统沥青和6种改性沥青,利用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SHRP)试验方法研究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评价指标。中高温区间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评价沥青温度敏感性,使用弯曲梁流变仪评价沥青在低温区间的温度敏感性,高温区间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采用旋转粘度仪评价。结果表明SHRP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物理意义明确,用来评价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具有明显优势。同时SHRP试验方法可以分不同温度区间对道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进行评价;中高温度区间推荐使用模量指数作为评价沥青温度敏感性的指标;高温区间下推荐使用粘温曲线斜率作为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评价指标;负温区间推荐使用劲度指数来评价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考虑季节变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致荣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5):17-20
路基及沥青路面材料强度是随季节变化的,相同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中实际应力、应变及疲劳破坏程度不同季节是不同的.在轴载换算时需要进行季节修正.通过分析路面设计基础参数的变化,指出了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不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设计方法,对现行规范的修改提出了建议,给出了考虑季节变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柴油泄漏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依托汕梅高速柴油泄漏应急处治项目,室内试验利用红外光谱仪研究开展了油蚀机理研究。现场检测研究开展了柴油泄漏对沥青路面表观状况、摆值(BPN)、渗水状况的影响分析,钻取芯样并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的密度、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的对比分析及对回收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油蚀机理在于吸收峰处官能团数量的变化;沥青路面在受柴油污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变黑、路表变滑现象;柴油泄漏造成沥青混合料密度下降;且沥青含量、沥青三大指标下降,并导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均产生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张建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4):587-592
传统的级配设计方法 ,难以解决级配中细砂含量过高这一难题 ,因而导致沥青混合料对沥青含量过分敏感 ,难以压实 ,遇高温易软化。该文在分析传统级配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与 SHRP级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提出一种既符合SHRP级配要求又与我国使用经验相接近的级配曲线。通过试验与对比分析认为 ,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级配设计中必须重视细料的规格与数量 ,避免级配通过“禁区”,同时也应重视研究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防止或减少离析的具体工艺 ,以保证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既能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又能满足抗滑和高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沥青路面温度场变化,开展了温度场预估方法研究.首先借助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计算模型;然后分析了大气温度、日太阳辐射量等气象因素对沥青面层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路面最高温度与大气温度、日太阳辐射量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路面内部任一深度处最高温度与路面最高温度相关关系的图表和公式;最后依据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日变化特点,以余弦函数方式建立了路面内不同深度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函数模型,结果显示:温度场预估值与计算值误差控制在0.5℃之内,完全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因此,利用该模型可实现白天时段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通过简单程序即可快速实现,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无网格法在沥青路面瞬态温度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温度场的计算精度,采用一种新方法——无网格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根据传热学理论,基于变分原理推出了沥青路面瞬态温度场的无网格法计算公式,采用罚函数法处理本质边界条件。针对工程实例,编制无网格法程序,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无网格法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最大误差不超过2.6%,且小于有限元方法最大误差的3.5%。 相似文献
16.
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陡坡多、车辙严重的问题,分析了超载(包括轮压与汽车轴载等)对山区高速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影响以及长大纵坡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认为山区高速公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长大纵坡导致了车辆低速行驶,车辆低速行驶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超过夏季高温和超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坡度和控制坡长是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路面结构因素对路面车辙深度的影响,采用汉堡车辙试验仪(HWTD),对某高速公路不同程度车辙病害处、路幅不同位置和路面结构不同层位钻取的试件进行了车辙试验,并结合现场车辙调查结果对车辙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荷载、环境温度等作用下引起的中面层流动变形是路面车辙变形的主要病源,普通路段的3层路面结构车辙深度大于桥面铺装路段2层式结构;面层采用优质材料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解决车辙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SHRP方法评价再生沥青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到目前评价道路沥青的相关指标,如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反映再生沥青随荷载、时间和温度变化的流变学性质,应用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SHRP)方法对3种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从高温稳定性、中温耐疲劳性和低温抗裂性3个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取路面空隙的空间信息和评价空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基于沥青混合料的非均质、多相和多层次特征及其空隙的不规则、无序状态,通过对空隙率、空隙形貌、空隙直径、比表面积和空隙级配等参数的空间分布性状进行分析,发现空隙直径可以与渗透模型直接建立关系;通过对统计学方法、拓扑学方法、分形几何方法、重正化群方法和谱密度方法等数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的比较分析,发现可以用分维数的大小来精确表达空隙的空间分布状态;通过对压汞法、气体吸附法、X射线层析摄像法、小角度X射线散射法和光学法等试验方法的设备原理、适应条件和结果精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压汞法中由汞的压力曲线可得到一定空隙直径范围内的累计空隙体积;X射线层析摄像得到的无损图像经增强、分割和提取后可定量计算空间空隙的分布函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空隙直径是空间空隙的有效表征参数,分形几何方法和X射线层析摄像技术能定量地研究空隙的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美国沥青路面联合会(APA)近年来提出的永久性路面的概念,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以期更新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观念,控制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降低筑路成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