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5,(16):58
科学家们日前发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规律,从而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地球生物随时可能会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些灭绝一次次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不是源于什么突发事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家研究了数千种水生生物化石,分析了这些生物在过去5亿年里多  相似文献   

2.
<正>"灭绝意味着永远,濒危意味着还有挽救的时间"。地处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在19世纪被誉为"猎人的天堂",当时大批殖民者涌入该地肆意猎杀那些野生动物。在人类的枪口下,斑驴、蓝马羚、开普狮等大型动物直接或间接地走向了灭绝。其中,斑驴则在这些灭绝动物中成为广受关注的成员之一。在一百多年前,动物分类学的发展还很落后,人们还分不清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麋鹿园里,有一座特殊的灭绝动物墓地,让每位过往的游客心情沉痛。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上生物空前的灭绝……地球生物每小时消失一种目前,地球上约每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200多万年前,包括大型鲨鱼、鲸类和海龟等在内的地球上三分之一大型海洋动物都在一场灭绝事件中消失,研究人员发现,这场此前未知的灭绝事件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影响,并希望该发现能帮助阻止今天发生同样的事情。剑齿虎、猛犸象等大型陆地  相似文献   

5.
雷景 《科学大观园》2014,(23):30-31
<正>已经灭绝的古老动物还可能复活吗?许多科研项目正试图使消失的物种起死回生。目前,科学家们几乎已经成功复活了一种青蛙和一种山羊。被称作"胃育溪蟾"的澳洲青蛙1983年在地球上灭绝,而它们唯一留下的东西就是被人类保存起来的一些机体组织。人类曾经扰乱它们的栖息地,并把对它们而言具有致死性的真菌传播给它们。负责"拉扎勒斯计划"的科学家迈克尔·马尼奥表示:"但是胃育溪蟾的灭绝不会是  相似文献   

6.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是,自从人类进人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物种灭绝的时间表大大地提前了。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一种;到1600年-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1850年-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印有100多种动物灭绝了,而且这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  相似文献   

7.
地球生命已历经5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灭绝"事件.现今,许多专家警告说,第六次大灭绝危机正在发生,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最近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对这一持续灭绝事件证据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8.
恐龙之所以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与这种庞然大物扑朔迷离的灭绝"奇案"脱不开关系——恐龙曾是地球上的霸主,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当时地球的食物链中,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优势,足以让恐龙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然而,在6500万年前,这种盛极一时的生物,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永远地灭绝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也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谜题,一系列的猜想也因此而生——  相似文献   

9.
<正>基因驱动,是让修改后的基因(基因突变)在目标群体内迅速传播,从而让一个种群和物种由于绝育而完全灭绝。日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会议上,各国否决了一项暂时禁止释放携带基因驱动生物体的提议。基因驱动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种,目的是让修改后的基因(基因突变)在目标群体内迅速传播,从而让一个种群和物种由于绝育而完全灭绝。CBD会议中提到的释放携带基因驱动生物体最典型的例子是蚊子,是英国进化遗传学家的疟疾研究项目,计划最早于2024年  相似文献   

10.
"自然经济"源自欧洲自然神学传统,"经济"意指造物主创造了一个精致和谐的世界,但帝国博物学理论和实践中的"经济",开始具有世俗经济利益或者准确说是国家财富的意思。帝国博物学进路在认知层面的基本任务是用"科学"的命名法和分类法,把名词赋予物,用普遍性、客观性实现物种的去地方性,后殖民主义史学将其称为西方话语霸权。帝国博物学进路在实作层面的基本诉求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生物资源,实现帝国的自给自足并增进国家财富,由此引发的生物扩张深刻改变了全球生态及新旧世界的格局。帝国博物学路径下认知和实作两个层面的空间范式以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自然观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础科学》2012,(3):51-51
古-中生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约2.52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灭绝事件,种一级的生物灭绝了近96%。这次大灭绝后,全球生态系统经过了漫长的复苏过程,直到中三叠世才开始再次大规模辐射。这次灭绝事件的性质和原因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长期探索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和孙亚东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对华南地区古一中生代之交至中三叠世安尼期的海相微体化石——牙形石的氧同位素分析,首次定量构建了该时期赤道低纬度地区高精度的古海水温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是谁?它们在哪里?到底有多古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3月30日发布一项最新化石发现及研究给出了答案:该所科研团队在江西武宁县一处志留纪地层中首次发现早期真盔甲鱼类的两个新属种化石,命名"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距今约4.38亿年,代表了迄今最古老、...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科学院院刊》最近刊发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击坑的岩石"记录"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个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进一步充实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假说。"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的假说是怎么提出来的?目前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道德生物增强(MB)设想通过生理改造提高接受者的道德认知能力,获得特定的道德目的。从生物保守主义出发,对该思潮的一个主要批评是MB会削弱人类的"作恶的自由",但"作恶的自由"相比于"可供取舍的选择可能性(AP)"而言说服力更差,这让MB的批评者一度陷入被动。但即便面对来自使用AP的反驳,MB的支持者依然可以通过坚守相容论的立场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将试图从丹尼特的意识表征进化理论入手,提出一种新的道德生物保守主义视角,指出MB的支持者会陷入"MB无用论"同"废除人类直接意识控制的道德意义"的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4,(15):30-31
<正>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型动物的灭绝进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结论显而易见——人类才是罪魁祸首。这项研究明确指出,人类是过去10万年间导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动物大规模灭绝的主要原因。奥胡斯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索恩·菲尔比说道:"我们的结果强调了人类在全世界的扩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麋鹿园里,有一座特殊的灭绝动物墓地,让每位过往的游客心情沉痛.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上生物空前的灭绝……  相似文献   

17.
钟葵 《科学大观园》2012,(13):70-71
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不平衡是北宋一大特征,也是北宋没有成为强国的重要因素。北宋在军事上"积弱",在经济上"积贫",但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却创造出许多辉煌的成果,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在中后期还呈现了文化大家"井喷"的罕有现象。北宋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宋初宋太祖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后来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0,(3):52-53
正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没有发现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刚刚跨入2020年,一个令人遗憾和难过的消息传来: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了。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等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长江白鲟灭绝。"这意味着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19.
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预计当代农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即第二次绿色革命,这场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易相发展理论起源于农业易相发展理念,是基于生物经济与农业变化的理论,对当代农业发展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发展与完善对于新型农业体系的构建具有前瞻性指导作用,对于化解当前"三农"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新型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变化与转型的目标模式和生物经济时代"现代农业"的战略愿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一直存在"创新孤岛",本文应用多源流理论与Dolowitz-Marsh政策移植模型,通过分析该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从政策制定源头查找问题的成因。通过解析问题溪流,明确政策移植的目的;通过梳理政治溪流,发现关键行为者;通过追溯政策溪流,探究政策移植的内容、程度与来源。在此基础上,试图厘清促进多源流聚合并打开政策窗口的因素,发现政策移植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作用,以及该方式并未解决决策权碎片化与部门利益固化问题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