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战争双方为波斯帝国和希腊联军。在这之前,波斯和希腊  相似文献   

2.
螳螂     
在我开始画的时候,螳螂处于虚幻的舞台中、飘渺的光影里,无助的、无赖的、可怜的等等补情交替山现。人看画中的螳螂,螳螂同时也在看画外的人。作品中的螳螂隐喻  相似文献   

3.
正刘慈欣将现实与科幻划分得非常清晰,生活中的"刘工"喜欢穿衬衫,戴黑边大眼镜,不帅也不酷。就像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刘慈欣在现实与科幻之间急速转换着。对于科幻迷身份的归属感,源自他的童年,"我更多的是以科幻迷的角度写科幻。"刘慈欣说,刘慈欣在《三体》英文版后记里记述了这段经历——1970年4月25日,夜晚,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村庄,7岁的刘慈欣站在一个池塘边,"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和他们一起仰望着晴朗的  相似文献   

4.
电子游戏的新奇性深远地影响了身体在空间中的自我意识与"在场"意识。本文主要运用"体验抽样方法"(ESM),探讨新媒体技术中介下的电子游戏赛博空间中的自我是如何被形塑的问题。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中的自我意识之流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沉浸于虚拟世界,而是流淌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调和着内在本质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准沉浸状态"。准沉浸状态凸显了自我在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中的同一性,即赛博空间中的自我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而存在着,而是受到技术、现实社会关系等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元7世纪,萨珊波斯被阿拉伯人终结。而丝绸之路却成了波斯皇族的逃亡之路,其终点正是大唐帝国的长安城。这末代王族宿命般的悲情故事与复国梦想,在伊朗与中国的典籍中若隐若现。波斯札记丝绸之路的开通打通了亚欧大陆的经济大动脉,也成就了波斯帝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长期雄踞亚洲西  相似文献   

6.
<正>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这个不到30万人口的小城拥有百年历史。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在此建成车站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就是"满洲里"。俄风荡漾惊艳边城"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的独特地缘优势,决定了这座城市特有的中西文化交融之美。这座俄风荡漾的边境城市遍地"仿俄式建筑",印有中、俄、蒙3种文字的商店招牌……置身在其中恍若异域他乡。在中国城市陷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科学文化是近年来出现在大众传媒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因此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究竟什么是科学文化,似乎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当前流行的"科学文化"一词,作为一个由媒体炒作起来的未经分析和解释的模糊概念,现实地掩盖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文化纲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概念作出一些初步地解析与澄清,借以明确自然辩证法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婴儿看世界     
马冰 《科学大观园》2011,(16):79-80
悬在摇篮上方的彩色玩具缓缓地旋转,摇篮里的宝宝却睁着圆鼓鼓的眼睛凝视着这场永无赢家的比赛,仿佛想要洞悉世间最深的奥秘…此时,小家伙究竟在想些什么?十多年前,许多心理学家仍认为这些举动毫无意义。在他们看来,婴儿只能意识到“当时当地”,除了通过感官感觉这个世界外,不具备任何其他认知能力。而且,3岁以下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也无不说明他们尚不具备区分现实与虚幻、合理与荒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19):50-50
<正>在充满着竞争的社会中,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应该对竞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竞争成败是正常。其次,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再者,在竞争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有些人感到现在工作就是竞争,竞争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竞争可以克服惰性,也可以使人满怀希望、勇往直前。竞争就是如此地令人又爱又恨,你对它有点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0.
我是植物人     
《科学大观园》2010,(23):55-55
<正>英文片名:Vegetate区域:中国大陆导演:王竞编剧:谢晓东周展主演:冯波李乃文常晓阳张丽上映时间:2010年10月15日剧情简介影片《我是植物人[1]》以"知假、造假"为主题,故事情节大大出乎意料,片中偶然被他揭露的黑暗事件在现实中确有发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维权之作。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技术迅速发展,逼真的虚拟体验使人们产生笛卡尔式的追问:"如果虚拟环境足够逼真,如何证明我此刻不是在虚拟现实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产生感觉材料的物理过程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是相同的,很可能无法以此分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那么,如何恢复直觉上的区分?通过对科学表征的分析,论证"虚拟现实"在认识论上被当作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工程伦理呈现为一种规范式话语系统,它主要以职业伦理章程的形式表达了对工程行为者如何"正当行动"的指导和约束。但是,工程伦理的哲学实践仅仅关注"正当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以实现"好的生活"为最终诉求,在面对"我"、"我-你"和"我-它"关系的生活亲证中,权衡各种道德义务,平衡各种责任关系。作为人类道德生活形式的工程伦理,应真诚地以"我"、"你"、"它"存在之"是"为伦理行动的起点,主动探究"我"在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中如何"是其所应是"的行动和生活,即,维持和确认工程与人的生活世界的统一,实践并实现工程与人、自然、社会的繁荣共生、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3.
柏格森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感知,他进一步对思维中的电影机制进行了批判。柏格森的批判可以用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加以解析,思维的电影机制中的影像、表象等,相当于胡塞尔从对滞留的现象学描述中区分出来的"回忆","回忆"串连起来的心理学时间完全不同于"滞留"所构成的活生生的当下感知,由此可论及计算机的记忆问题,计算机记忆系统充其量相当于人的"回忆",它不可能具有人的内时间意识中的"滞留"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4,(21):60-61
<正>大家晚上好!没想到同学们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非常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的,生命中很多东西跟未来的幸福和成功没有太多联系,比如相貌、家庭背景、大学排名、成绩……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  相似文献   

15.
宁欣 《科学大观园》2012,(23):58-59
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那你就停止厮杀呗。"老人回答他。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变得心力交瘁,再也无力与人一争长短了。  相似文献   

16.
1.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的必要性.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地、自满自足地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好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1],p.229)科学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压抑人的异己性力量.对此,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等都曾作过深刻的反省与追问,但他们大都把科技异化归源于科技自身,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原罪"、是"罪恶之源",而没有从人本身及人与科技关系对科技的制约来反思科技活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7.
王兴 《科学大观园》2014,(16):20-21
<正>现实中的"唐顿庄园"英剧相对于美剧和日、韩剧而言,在中国起步最晚,《唐顿庄园》的人气却扶摇直上成为长期热门话题。该剧全程在英国著名历史建筑海克利尔城堡取景拍摄,这里也是英国国内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城堡之一,海克利尔城堡的历史故事和贵族生活正是整部戏的创作来源。始建于1839年的海克利尔城堡位于英国汉普郡,距离伦敦70英里,从城堡北望,可以看到牛津的尖塔。占地5000英亩的海克利尔城堡,自1679年起即为赫伯特家族所拥有有。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的庄园,起初为温切斯特主教所有,因此至今仍有"僧侣的后花园"之称。1953年被列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3,(9):76-77
泰国摄影爱好者菲哈特·苏宛蒙历时2年拍摄下了蓝耳翠鸟非凡的捕食习惯。他的惊人照片展示了一个翠鸟家庭潜入水中捕猎的罕见瞬间,以至于许多专家对一位摄影爱好者成功拍到这些照片肃然起敬。苏宛蒙说:"从我在蓝耳翠鸟自由自在活动时拍摄这些照片的角度来讲,让它们时常看到我并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发现野鸟的这些自然行为很不容易。我在这些翠鸟身上花了大把时间,而且必须非常有耐心。最后我还是设法拍到这种漂亮小鸟的照片。"  相似文献   

19.
梅勒的因果观是建构在其时空观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因果理念,它秉持着"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同现实世界中的‘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相区别"的做法,为解决因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梅勒看来,现实世界中的"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在结成因果关系之前是一种既非充分也非必要的关系,只有当相互发生作用时才会产生因果联系,二者之所以会发生作用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公共属性,而且这种公共属性通过研究是可以被发现的。当二者结成因果关系时,其中的"因与果"则既是同时的也是同地的。梅勒的这种新型因果理念不仅为解决"因果的本质性问题、因果的必然性问题、因果的可知性问题"提供了新路径,而且为诠释因果关系与时空关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是否应当拥有保质期?"这篇论文中,我考察了宗教标志、科学条目与技术条目如何展示其"保质期"或获得使用与成为公认现实的时限的方式。我有所限定地认为,相同的现象出现于或应当出现于哲学之中。我考察了诸多过时的哲学概念,接下来,我转向了来自现代早期哲学的诸多顽强而又过时的概念,其中最显著的是笛卡尔主义,它持续存在于大量当代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