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应用彗星试验研究两种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尝试建立小鼠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DNA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认为小鼠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认为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农药等化学品致突变性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可用于生物DNA损伤研究的几种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32P后标记法检测DNA加合物;碱洗提法检测DAN双链和单链断裂,DNA-DNA交联和DNA-蛋白质交联;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检测单个细胞DNA断裂和碱不位点,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微核实验等于海洋生物DNA损伤检测的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DNA损伤检测.该文报道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应用于UV-B诱导植物细胞DNA损伤的检测.通过对动物细胞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方法的改进,获得了在植物细胞中应用的最佳条件.以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并结合T4 Endonu lease V的运用,显著提高了UV-B诱导植物细胞DNA损伤提高彗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植物细胞DNA损伤的彗星图像经CASP软件处理并量化,结果表明:UV-A和UV-B均能诱导发生DNA单链断裂;UV-A在一定的剂量下诱导少量嘧啶二聚体的形成,而UV-B则强烈诱导嘧啶二聚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Ce(NO3)3对不同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体外培养3T3 细胞和lovo 细胞为研究对象,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探讨了Ce(NO3)3 对这2 种细胞DNA 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Ce(NO3)3 对2 种细胞均有损伤作用: 低浓度(1 mmol/L) 时,lovo 细胞的DNA 损伤率要明显高于3T3 细胞DNA 的损伤率, 高浓度(5mmol/L) 时, 则2 种细胞的损伤率几近相同, 提示较低浓度Ce (NO3) 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存在着不同的作用, 稀土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Ce (NO3) 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或H2O2系统中HO对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BA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维生素C或H2O2体系对DNA的作用,发现DNA在260nm处吸光值下降,检测到DNA的脱氧核糖损伤,观察到DNA链降解,痕量的过渡金属离子Fe^2+等能加速上述反应的进行,各种HO清除剂可抑制上述反应。表明在上述两类反应体系中产生了HO,是HO破坏DNA的碱基和脱氧核糖,降解DNA链。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试验,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单、双链断裂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方法,具有敏感、稳定、快速的优点.近些年来,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和细胞凋亡等的研究.本文就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方法的原理,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在一些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实验室综合条件,对镉致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电泳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用Ringers液缓冲液、"三明治"式铺胶法、肌氨酸钠裂解液、40min解旋时间,实验效果较好。实验结果对建立一套适合海洋鱼类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单细胞水平考察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烷化剂引起DNA损伤的差异.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并比较单官能团烷化剂甲基亚硝基脲与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在不同浓度下对DNA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浓度与彗星尾部DNA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了检测DNA交联损伤,选择加入断裂剂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能引起显著的DNA交联.本文从细胞毒性作用和DNA损伤水平考察了烷化剂的毒性,为阐明烷化剂的致癌和抗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栖息于水田的虎纹蛙(H op loba trachus rugu losus)成体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或慧星试验,SCGE)对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丁草胺(4.25×10-3,8.50×10-3,4.25×10-2,8.50×10-2,0.43,0.85,1.70,5.10 m g/L)溶液中的红细胞进行了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农药质量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DNA损伤程度随之增加;在丁草胺质量浓度为4.25×10-3m g/L时,虎纹蛙红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质量浓度为8.50×10-3m g/L的丁草胺处理1.5 h,就会造成显著的损伤(P<0.05);丁草胺的剂量与DNA损伤程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细胞的损伤率:y=12.129 x 20.084,r=0.919,P<0.01;AU:y=33.684 x 56.698,r=0.885,P<0.01.研究表明丁草胺对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对两栖类的遗传毒性方面,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铅化合物体外诱导人的淋巴细胞DNA损伤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外对人的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Pb(NO3)2和硫酸铅PbSO4处理1小时,DNA损伤的程度采用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比较研究.这两种铅化物均不同程度的显示了剂量反应关系.DNA损伤的程度从8×10-4mol/L起与空白对照相比,呈现有意义的增加(p<0.05).细胞DNA断裂频率的增加与毒性呈现为线性增长的关系即为试验试剂的浓度愈高,则出现彗尾的细胞个数愈多,两种化合物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显示了相似的分裂剂的潜能.该试验初步证明铅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分别以48 h、7d和14 d为试验周期,研究农药溴苯腈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试验空白对照组和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生物没有死亡,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滤纸接触试验结果表明溴苯腈对蚯蚓经皮暴露的48h-LC50值为10....  相似文献   

12.
新型杀虫剂对蚯蚓的生化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吡虫啉与抑食肼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纤维素酶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在浓度低于0.2mg/L、抑食肼低于25mg/L浓度范围内对蚯蚓纤维酶活力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吡啉和抑食肼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蚯蚓在不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中的生长与繁殖情况,发现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蚯蚓的存活率不断下降。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整体上高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对蚯蚓平均体重的影响低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率整体上比洗衣粉污水的要高。两种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增重和繁殖率都是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可为利用蚯蚓对生活污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蚯蚓生物滤池是一种适用于分散式村镇污水污泥处理的生态型技术.填料是蚯蚓与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介质,对蚯蚓与微生物生理生态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可挥发性悬浮物质量浓度有机负荷为2.11kg·m~(-3)·d~(-1)的条件下,考察木珠、瓷球和鲍尔环3种填料对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工艺性能的影响.通过蚯蚓酶活性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填料作为蚯蚓生物滤池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种填料的蚯蚓生物滤池均满足有机物(VSS)的减量率大于40%的前提下,与瓷球和鲍尔环相比,木珠蚯蚓生物滤池内,蚯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最高,微生物的脱氢酶(INT-DHA)活性最高.表明蚯蚓在木珠填料的微环境中受到的胁迫最小,且微生物降解能力最高,因此,木珠填料利于蚯蚓生物滤池工艺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 28 d后对蚯蚓体质量、 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 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 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将蚯蚓接种到污染土壤后, 其体质量减轻, 日增质量倍数为负值; 添加EM菌的污染土壤中蚯蚓的体质量减少量、 日增质量倍数和产茧量低于未加EM菌的对照组; 添加不同EM菌的土壤中有机质、 全氮、 全磷的质量比以及pH值低于未添加EM菌仅蚯蚓作用的土壤; 土壤中的铵态氮、 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在72d的试验期间,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20.24~321.42mg.kg-1)中高羊茅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试验结束时,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55.89%~82.01%,其平均去除率(69.91%)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高羊茅)系统(60.06%)提高9.85%,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0.67%.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plant-icrobial interaction)对芘去除的贡献率(44.08%)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54%)提高6.5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毒死蜱和对硫磷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毒死蜱和对硫磷这2种有机磷农药对蚯蚓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以赤子爱胜蚯蚓为受试生物,进行了蚯蚓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d-LC50为208.88 mg/kg(人工土壤,干重),95%置信限为[160.80,259.47];对硫磷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d-LC50为253.52 mg/kg(人工土壤,干重),95%置信限为[197.28,314.82]。两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都属于"低毒",因此在田间使用这2种农药对蚯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