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D44v 6、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的关系。通过对113例NSCLC患者CD44v 6、Ki-67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关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CD44v 6的阳性表达率69.03%,Ki-67的阳性表达率61.06%;CD44v 6、Ki-6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转移方式均无显著关系(P0.05),与NSCLC转移相关(P0.05)。其中,CD44v 6阳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76.92%,阴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14.29%;Ki-67阳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71.01%,阴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36.36%。表明CD44v 6、Ki-67是NSCLC发生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作为一个较好预测其转移扩散能力和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指标,以辅助指导临床对NSCLC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VEGF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VEGF蛋白和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0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蛋白56例高表达,19例低表达,15例不表达,阳性率为83.33%,在2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6例低表达,阳性率为21.4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食管癌组织中nm23蛋白24例高表达,23例低表达,43例不表达,阳性率为52.22%,在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23例表达,5例不表达,阳性率为82.14%,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食管癌旁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阳性表达率64%(32/50)较有转移组的表达率37.5%(15/4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和nm2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由此表明,VEGF阳性伴nm23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VEGF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与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正常胃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48例胃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标记D2-40和CD105,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在胃癌组织内的VEGF,MVD,LVD较正常胃组织、不典型增生胃组织明显增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且高、中分化组LVD高于低分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在VEGF阳性组中的MVD计数明显高于在阴性组中的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LV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胃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VEGF和MVD、LVD的检测可作为胃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P53、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搜集NPC蜡块标本70例,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将其表达结果与NPC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P53阳性表达率68.57%,其与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但P53表达阳性者,其转移之颈淋巴结多小于4cm(P<0.05);Ⅲ、Ⅳ期P53阳性表达率较Ⅰ、Ⅱ期高(P<0.05);P53的表达与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关。c-erbB-2阳性率为84.29%,与NPC临床分期和复发无相关性。结论:P53蛋白在PNC病程的晚期表达较高,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0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oxp3阳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oxp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高、中分化组为63.64%,低分化组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相关,Foxp3蛋白表达在Ⅲ~+Ⅳ期阳性率为88.24%,在Ⅰ~+Ⅱ期表达的阳性率为60%(P0.05).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大量浸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抗肿瘤免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黏附相关因子变异体CD44v6、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FIEN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的关系。表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Survivin和FIEN蛋白在73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印戒细胞癌中CD44v6、Survivin和PI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57/73)、63.0%(46/73)、34.2%(25/73)。CD44v6随胃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逐渐上升(P〈0.05);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器官转移、临床分期增加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1),而F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CD44v6与PF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14,P〈0.05),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4,P〈0.01),CD44v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P〈0.01)。因此可知,CD44v6、Survivin和PI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IEN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胃印戒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CD44v6与Survivin的协同作用,以及两者与PTEN拮抗作用共同参与胃印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以探讨其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和瘤旁非瘤组织组各组间CD44v6、Ecadherin和ki-67蛋白表达。结果显示,(1)CD44v6、E-cadherin和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6%和73.8%;(2)E-cadherin和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和瘤周非瘤组织间的阳性表达率均有差异,其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浸润转移有关;(3)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多形性腺瘤恶变组与瘤周非瘤组织组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E-cadherin和ki-67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促进基因CD44v6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方法45例浸润性胃癌组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采用sABC方法进行CD44v6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44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3.3%(24/45).其中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的表达率高(16/24,66 7%).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6%(34/45),而在组织学的分型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p53是最先参与肿癌侵袭和转移的抑癌基因.CD44v6具有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表达率不同的特点,结果表示CD4v6的表达率可判断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hMSH2和hML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腺癌108例、癌旁组织46例、腺瘤性息肉15例和慢性胆囊炎35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hMSH2和hMLH1.结果 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胆囊腺癌分别为50.0%和49.1%、评分分别为2.2±1.9和2.2±1.8,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4.8%和87.0%;评分分别为3.9±1.3和4.2±1.2)、腺瘤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80.0%和86.7%;评分分别为3.7±1.3和4.0±1.1)及慢性胆囊炎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8.6%;评分分别为4.1±1.1和3.9±1.1)(P<0.05);不同类型良性病变中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hMSH2和hMLH1表达阴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hMSH2和hMLH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地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2种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胆囊结石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对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临床化疗胆囊癌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增生患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血清VEGF-C乳腺癌组为227.95&#177;18.21pg/mL,良性病变组176.97&#177;11.2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含量均值为277.95&#177;18.21pg/mL,术后1个月VEGF-C含量均值为212.45&#177;12.8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C含量与原发肿瘤分期相关,与有无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无关;4)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乳腺癌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00%)明显高于非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VEGF-C含量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强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826,P〈0.05)。上述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XRF滤纸片法测定铁基样品中十种元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朝东  沈文馨 《江西科学》1997,15(3):189-192
本法在X荧光光谱仪上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样品,避免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因而可适用于多种基体的样品,扩大了分析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设计合成在酞菁2,3,9,10,16,17,23,24位(β位)八乙硫基取代的分子:2,3,9,10,16,17,23,24-八乙硫基酞菁分子β-(SC2 H5)8-H2 Pc,并对该分子进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和理论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2,3,9,10,16,17,23,24-八乙硫基酞菁分子进行结构优化,模拟其红外吸收光谱.模拟与实验红外振动吸收峰拟合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ISP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的一种器件少、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广告灯箱定时控制电路,详细阐述了其设计思路、硬件原理及ISP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逻辑思考实际中,必然既不是1元的模态词,而且,必然与恒真的真值函数之间也并无内在联系。“A必然B”的含义为:“可独立于A、B的真值确定不会是A真而B假”,其中的“可独立于A、B的真值确定”称为“第一独立性”。“A必然B”的符号表达式为“A B”,可念作“A制约B”,其中的称为“制约号”,是2元的非正统的联结号。可能就是不必然不;偶然就是不必然且可能;“A风马牛B”的含义为“把A或 H、B或 B不论是放在前域还是后域,这之间的关系都是偶然”,故而也可称为“彻底的偶然”。容易验证,从语义上说,正统一阶谓词演算中的A B(A蕴涵B)和在其它语言中用来作为逻辑工具的“若A,则B”之间的关系是风马牛。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龙塘蚀变流纹岩风化剖面中六个难溶元素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Ti、Nb和Ta元素在整个风化成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它们的稳定性。Zr、Hf和Th在风化剖面上部有明显的富集 ,可能与矿物锆石与钍石在风化壳表层被腐植酸溶解后向下迁移被蒙脱石与非晶质氧化铁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使多智能体可以减少信息交流,一致性问题在多智能系统的应用已被众多学者广泛研究,从而避免通信资源和计算资源的浪费;在有向拓扑图下,针对二阶的领导-跟随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和时滞一致性控制策略,对于每一个智能体给出事件触发条件,可以有效减少更新频率和系统能源的耗费;通过利用Lyapunov稳定...  相似文献   

20.
提高12脉波可控整流器谐波抑制能力,提出基于12脉波可控整流器的直流侧谐波抑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在直流侧附加谐波抑制模块,改善整流器输入电流波形,满足不同负载工况下输入电流谐波抑制要求;根据12脉波整流器交、直流侧电流关系和直流侧理想电流波形,分析并给出谐波抑制模块的输出电压波形,并采用全桥逆变电路调节谐波抑制模块的输出电压。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抑制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