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合一”作为中华审美文化的灵魂,当它实践于文学艺术,便会滋育一种“宇宙情怀”。从神秘体验中升华出神圣“宇宙情怀”,《红楼梦》与《边城》的景象描写堪称典范,它们分别以精湛的艺术表现诠释了自然“神秘”中的神圣“天人合一”,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宇宙情怀”这种文学精神的写作传承。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建设》2023,(9):13-13
杭州亚运会将“智能化”贯穿于场馆建设的始终,不仅装点了场馆的高颜值,也赋予了场馆“大智慧”体育场馆作为最为直观的亚运“城市客厅”,备受瞩目。杭州亚运会将“智能化”贯穿于场馆建设的始终,不仅装点了场馆的高颜值,也赋予了场馆“大智慧”。夜幕降临,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和网球中心(“大小莲花”)在绚烂的旖旎灯光和钱江粼粼波光的倒影中。  相似文献   

3.
在技术进化和整合所构建的元宇宙环境中,元宇宙阅读经历了“脱嵌”—“再嵌入”的过程。阅读内容的创作融合了PGC、UGC和AIGC三种模式,阅读方式实现了全真体验,阅读分享向虚拟场景传播演进,阅读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在这样的语境中,阅读行为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更为强烈,更容易找到趣缘群体,个体的阅读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元宇宙阅读带来的著作权益归属模糊、意识形态引导困难、数字鸿沟扩大、碎片化知识汲取泛化、纯虚拟信息干扰等隐忧。  相似文献   

4.
陈跃 《杭州科技》2023,(4):19-21
<正>“智能”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四大办赛理念之一,“智能亚运”承载着中央、省市委及亚奥理事会对杭州亚运会的期待。《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提出,高质量推进智慧体育与智能场馆建设,鼓励企业开发应用智慧体育产品;探索智能亚运新模式,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面向全球征集“黑科技”并加强应用,创造智能亚运亮点。  相似文献   

5.
管浩 《华东科技》2022,(10):12-13
<正>虽然目前元宇宙尚处于发展初期,还未构建真正的元宇宙产业并产生规模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相较于2021年的“万物皆可元宇宙”,今年,我们听到“元宇宙”这个词的频率好像减少很多。但事实上,202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资本仍在不断涌入这一新兴领域。就国内而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发展方向,元宇宙作为产业发展的未来形态,可以充分打开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今年初以来,在政策层面,  相似文献   

6.
寻根小说作为当代文学神秘潮的先声,其神秘元素已然大面积出现,然而就“神秘”景象描写走向“天人合一”之“神圣”的艺术向度而言,却基本上出现了为“神秘”而“神秘”、偏离传统“宇宙情怀”艺术旨趣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24):11-11
11月27日,日本内阁宇宙战略开发总部公布了日本今后宇宙战略的基本方向。“推进宇宙外交、强化安全保障、促进宇宙产业、应对民间需求、为下一代提供梦想的宇宙研究体制”是未来推进日本宇宙开发利用的五大方向。而其中,“宇宙外交”和“宇宙安全保障”的提出,可谓两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万物皆可元宇宙,元宇宙亦连接万物。宛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般,谈及元宇宙也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元宇宙便成为大街小巷、各行各业的炙热话题。同时,元宇宙这个陌生的概念裹挟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人们此前对于互联网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冲击得七零八落,然后再混杂上一些更新鲜的技术和名词,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从微软收购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为元宇宙打下基础,到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社交网络公司改为Meta(元),“元宇宙”概念如今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在尝试探索元宇宙。元宇宙的前提就是在充满科技的世界里创造共享体验,因此,体育产业入局元宇宙,源于其本身公共属性的内在要求,是传统业态与新型技术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宇宙纤维”这个名词对我们听来似乎还很陌生,它并非“宇宙人”的恩赐,而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将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带来无穷的益处.用“宇宙纤维”与棉麻等混纺可织成各种织物,“如“宇宙棉被,宇宙内衣裤、手套、帽”等,人们穿在身上,不仅能保持自然舒爽,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22,(7):12-13
<正>眼下,作为现象级词汇的“元宇宙”正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其在掀起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方面,一些业内人士对元宇宙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数字孪生、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突破,元宇宙将得到发展并逐渐融入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作为《周易》探讨宇宙本源的立足点,其本身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及美学意蕴。由“生殖”到“生存”,又由“生存”到大化生命流行,《周易》在“生”的文化基点上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和审美取向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5月30日,西湖大学姜汉卿团队发表最新虚拟现实交互领域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开发了“高保真主动机械触感交互系统”,为元宇宙带来了全新的触觉感知维度。  相似文献   

14.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元宇宙被视作下一代互联网,预计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将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简要总结元宇宙产业发展概况,梳理厦门元宇宙产业现状,借鉴国内主要城市发展经验,提出厦门元宇宙产业发展建议,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未来人类会不会生活在虚拟网络世界?那是完美的未来还是人类的末日?要想知道这些,你必须先了解这个词:元宇宙。元宇宙这个词出圈了,原因是因为有名人加持。脸书创始人兼CEO小扎,扎克伯格近日一本正经地表示,该公司正在组建一个产品团队,致力于元宇宙的开发。5年以后脸书将变成一个元宇宙公司。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乌龙也和元宇宙相关,有人爆料,说著名芯片公司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几个月前的一次线上演讲,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23,(6):56-57
<正>如第54页所示,现在宇宙的各种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数,就好像被什么人精准调整过一样,具有正好能够诞生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的数值和性质。这是我们生活的宇宙偶然抽中了概率极低的“大奖彩票”的结果吗?对此,有观点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并不是唯一的宇宙,另外还平行存在庞大数量的宇宙”。像这样,大量存在的宇宙称为“多重宇宙”。我们生活的宇宙之所以看似奇迹般地精准调整过一样,是因为在庞大数量的多重宇宙中,我们人类诞生于具有适合生命出现的条件的宇宙。  相似文献   

17.
<正>元宇宙,除了目前有的应用场景以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潜力。随着元宇宙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元宇宙将是下一个风口。尤其在商业市场领域,无处不见“元宇宙”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巨头纷纷加入到“元宇宙+商业”的探索行列。在这样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打造线下元宇宙,这种将线上线下边界消融,将传统的需求型消费与文化消费、体验式消费结合起来的新型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载哲学中经常用“太虚”“天德”“神”等词汇与“太极”“天道”“化”等词汇来分别表示道德形上本体和宇宙生化作用,借体用关系来统一太虚与太极。故张载讲“德其体”,把儒家的道德理想作为本体,称为“太虚”;讲“道其用”,把生生不息的伟力作为本体之用,称为“太极”。他的“太虚即气说”把“性”与“形”放在同一高度,认为性与形同出于“太虚”,完全突出其本体的特征;他的“太极”不具有传统的宇宙本源意义,只保留了生生不息的能效。如此,太虚与太极合一就是“生生不息的德”。由本体至万物的进路就变成了:太虚天德和作为太虚之“象”的气,经太极“生生”的作用,打通本体生万物的路径,实现性与天命的贯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来说明宇宙不会“热寂”。  相似文献   

20.
在批判杜林“宇宙有限论”过程中,恩格斯阐述了“宇宙无限论”观点。但现代宇宙学一系列新发展使人们对其论断产生了质疑。本文探讨了对该论断质疑的实质,论述了具体宇宙与整个宇宙的辩证关系,并指出恩格斯该论断在21世纪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