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维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  相似文献   

2.
徐芳与钱谦益二人主要在1661年来往频繁,徐芳前往胎仙阁拜访钱谦益,写《与钱牧斋宗伯》一信请求钱谦益为《藏山稿》和《永思录》作序跋。徐芳收到《戏题徐仲光藏山稿后》《书南城徐府君行实后》这两篇序跋后,回以《答钱牧斋宗伯》一信致谢。临别之际,钱谦益为其著作《天目游》作《赠愚山子序》,徐芳亦作《寿钱牧斋宗伯序》赠别。钱谦益逝世后,徐芳惊闻钱家变故,作《柳夫人小传》,书写了钱谦益与柳如是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程之才关系极为特殊,程之才本为苏轼亲表哥和亲姐夫,但由于苏轼的姐姐八娘在夫家被虐致死,两家遂反目成仇,中间长达四十余年断绝往还。与程之才的交游集中在苏轼贬谪惠州的时候,绍圣初,苏轼曾经的朋友,后来的政敌章惇入相,企图利用苏、程二家的世仇,派程之才前往惠州迫害苏轼,然在苏轼的主动言和情况下,二人握手言欢,两家重修旧好。  相似文献   

4.
西昌学院花志红曾作《辛弃疾与"上饶二泉"交游简述》,以辛弃疾与"二泉"的诗词创作为依据,对辛弃疾与"上饶二泉"(赵蕃、韩淲)的关系渊源、交游基础、交游情形进行了简略考述。本文依托方志,试还原宋时辛赵二人交游路线,对辛弃疾与赵蕃二人的交游基础予以增补。  相似文献   

5.
陈法是清初理学名臣,仕历康、雍、乾三朝.与其他仕宦文人的交往不同,陈法与颜仪凤的交往主要发生在陈法回黔闲居之时,通过考察二人的交往,可以对陈法的归隐生活、隐逸情怀及其对家乡山水的喜爱之情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吴芾交游考     
吴芾是南宋中兴诗坛重要作家。创作甚富,今有《湖山集》十卷。存词一首,诗七百多首,文若干篇。其与当时政坛、文坛名流如洪适、王之望、周必大、王十朋、杨万里、沈瀛、任希纯、鲁季钦、龚茂良等交游唱和甚密。本文以时间为序,逐一考证。  相似文献   

7.
汪藻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文学家,他与江西诗派成员交游颇多。汪藻与江西诗派成员的具体交游、基本情况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章甫,南宋诗人,其一生交游甚广,其中最重要的有韩元吉、张孝祥、陆游、吕祖谦等人。通过章甫与友人的唱和诗文来考察他的交游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其诗歌风格的渊源,也为章甫的研究提供更详备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沈周虽一生隐居不仕,但在日后却获得"身居林下,名满天下"之赞誉,被称为"邦家之光"。究其因,除了天赋、勤奋等内在方面的因素之外,也与他和名宦们的频繁交往以及后者对他的抬爱推介等外部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从元代“放逸”派画家方从义的生卒年月、性情、画风及与倪瓒的比较这四方面入手,分析有关资料。展现其不为物蔽、不为法拘的创作心态及其精深的笔墨功夫。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进士不久被贬济州,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对他生活及创作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闲适恬淡、空灵静寂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是作者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色与景的和谐、心与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云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在禅悟诗人的眼中却成为一种具有浓郁佛禅意蕴的特殊物境.在王维中晚期的诗歌创作中,受其参禅礼佛的生活方式与禅观审视心态的影响,自然的云,通过其禅化心境的改造,成为一种蕴涵着他空灵心性的独特的诗歌意象,云在他的心中眼前,呈现着浓郁的禅悟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从盛唐气象的精神实质的特征出发,对照分析寻绎出王维独特的心态特点以及它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揭示出盛唐气象与王维心态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地位是在唐代被确立的. 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陶渊明对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明显的. 唐代的山水诗皆以陶渊明为祖,追求清新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王维有陶渊明的清腴,孟浩然有陶渊明的闲远. 陶渊明之所以在唐代才受到人们重视,一是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感情日益充沛;二是由于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到了唐代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明妓王微之词作内容较为丰富、诸体皆备,艺术上也较有特色,为妓女词史、女性词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不失为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优秀词家。其人、其词之风采,于晚明妓中独出,正如青莲之亭亭。  相似文献   

17.
与其说王维的诗歌创作代表的是唐诗的一种风格,毋宁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丈人的一种典型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从他创造的山水意境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点。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诗人们或消极避世麻醉自我,或积极入世又痛苦不堪,仕既不成,隐又不遂,只有如王维者才能即世超越、仕隐俱安。从他跃动无声、喧寂一如的山水诗画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诗人情见双泯、生灭自然的禅观,不禁为诗人即世超越、得失无碍的人生境界所叹服。  相似文献   

18.
清初王士禄与王士禛兄弟二人的词,都有《花间》《草堂》的风调,他们在创作上体现出不同倾向:王士禄闺情之作表现静态的浓艳之美,山水之作表达隐逸的思致,王士禛写人有秀逸之美,写景注重历史时空因素的发掘;王士禄抒情较为内敛,含蓄蕴藉,王士禛则趋于外向,注重环境的感发;王士禄在表现上工笔描摹,有较明显的雕琢痕迹,王士禛重于写意,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9.
唐前期都市主要是政治性、军事性专制城市,功能较为单一,所以王维诗歌对都市的投入源于政治热望,体现于朝会应制诗和游侠边塞诗,充满了对大唐帝国的热烈礼赞,显现出豪迈明朗的格调。但随着诗人对朝政变幻的体察和自身沉浮的切身体验,政治热情逐渐消退,其对都市的关注也失却了内在的动力,逐渐形成对都市的疏离心态。其诗对都市的疏离除体现于宗教的修持以外,主要体现在源于农耕民族对乡土深情依恋而产生的田园诗中。但是,王维前期诗歌对都市的热烈的情感投入在其田园诗中并非了无痕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古朴厚拙不同,王维的田园诗经历了都市文化精神的陶冶后,更为精致华丽,更具精神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