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阿拉尔植棉区的土壤养分状况,本研究采集阿拉尔市15个植棉团镇的150个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分析。同时,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新疆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植棉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阿拉尔市植棉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低水平,均值为11.6 g·kg-1;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处于较缺乏水平,均值为0.95 g·kg-1;土壤全磷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均值为0.97 g·kg-1;土壤全钾含量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均值为19.0 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均值为71.8 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高,均值为42.7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整体偏高,均值为183 mg·kg-1;土壤pH值整体呈碱性,均值为8.06,土壤全盐量均值为4.1 g·kg-1。本研究结果为阿拉尔植棉区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江西省信江流域(鹰潭段冶炼区)支流的底泥重金属底数不明,给地方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带来不确定性.为解决该区域在环境管理中的不足,该文构建了污染物工业排放耦合系数fCCPE指标,用以评估污染物排放的底泥压力并佐证了底泥重金属的来源,结合传统的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了金属冶炼区周边灌溉水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冶炼区周边底泥中各种金属fCCPE>1,这表明冶炼厂周边的底泥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铜冶炼活动;在各村镇底泥中Cu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塘村(421.91 mg·kg-1)>邱家村(164.07 mg·kg-1)>江南村(134.76 mg·kg-1)>黄坑村(101.23 mg·kg-1)>龙石村(40.11 mg·kg-1)>版上村(14.59 mg·kg-1).在各村镇底泥中Cu和Pb比的fCCPE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邱家村(8....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金属、微塑料和二者复合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微塑料和锌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1%PE可提高碱解氮含量(21.76%)和脲酶活性(52.35%),1%PE则可降低速效磷含量(87.39%),10%PE可提高有机质含量(55.84%);PBAT对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高于PE对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PBAT对养分的促进作用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单一锌污染(200 mg·kg-1)可提高了脲酶活性(34.43%),400 mg·kg-1则可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21.36%)和速效磷含量(73.77%),而800 mg·kg-1则可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38.35%);在微塑料(1%)和锌(400 mg·kg-1和800 mg·kg-1)复合污染处理中,PE(1%)-Zn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含量(279.18%~387.77%),但800 mg·kg-1的促进作用大于400 mg·kg-1的促进作用,PBAT复合处理能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人参提取物及其制剂对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致衰老小鼠模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KM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随机分为阳性对照VitE(0.75 g·kg-1)组,芪胶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2 g·kg-1、1 g·kg-1、0.5 g·kg-1)组,血人参乙酸乙酯部位高、中、低剂量(0.33 g·kg-1、0.17 g·kg-1、0.08 g·kg-1)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与模型组(以皮下注射150 mg·kg-1 D-半乳糖联合腹腔注射50 mg·kg-1亚硝酸钠构建小鼠衰老模型)外,其余各组造模给药同时进行,连续8周。每周测体重,第7周进行水迷宫实验,第8周取脏器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血清以及脑组织、肝脏、肾脏和心脏匀浆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样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增加衰老小鼠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猕猴桃籽油对D-半乳糖造模衰老大鼠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猕猴桃籽油延缓性腺功能减退的作用机理.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每鼠灌服生理盐水和背部皮下注150 mg.kg-1.d-1生理盐水,模型组每鼠灌服生理盐水和背部皮下注射150 mg.kg-1.d-1 25% D-半乳糖溶液,猕猴桃籽油干预组每鼠灌服猕猴桃籽油0.670 g.kg-1.d-1和背部皮下注射150 mg.kg-1.d-1 25% D-半乳糖溶液.每组实验时间均为8周,8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睾丸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猕猴桃籽油可以显著改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精原细胞的退行性改变.说明猕猴桃籽油可改善衰老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精原细胞的退行性改变,具有一定延缓性腺衰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鳙鱼内脏为原料,环己烷为提取溶剂,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鳙鱼内脏油工艺,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鳙鱼内脏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7min,超声波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鳙鱼内脏油提取率可达94.82%.所得鱼油色泽淡黄,有轻微的鱼腥味,酸值10.15mg KOH/g,过氧化值1.53μmol/g,碘值135g I2/100g,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0.34%,不溶性杂质质量分数0.38%,达到一级粗鱼油标准.经GC-MS分析检出脂肪酸13种,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29.95%)和亚油酸(11.79%),此外含有一定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2.5μm)滴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M2.5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姜黄素(100 mg·kg-1)+PM2.5组、中剂量姜黄素(200 mg·kg-1)+PM2.5组、高剂量姜黄素(300 mg·kg-1)+PM2.5组。各剂量姜黄素组用姜黄素连续灌胃14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第15 d灌胃后,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气管滴注PM2.5(9.0 mg·kg-1)混悬液染毒,24 h/次共3次,空白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24 h后,收集血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肺组织匀浆和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品种的桑树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法探究Cd2+(0、25、100、400 mg·L-1和1 000 mg·L-1)和Pb2+(0、250、500、1 000 mg·L-1和2 000 mg·L-1)对桑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耐重金属胁迫的品种.结果显示:在桑树种子萌发过程中,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溶液会影响其生长,总体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当Cd2+浓度≥400 mg·L-1时,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且不同品种耐重金属胁迫的能力差异较大;不同浓度Pb2+处理对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不同品种桑树种子的根长对Cd2+和Pb2+胁迫均敏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水培条件下,桑树种子对Pb...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铜纳米簇(hPEI-Cu NCs),并利用其构建“turn on”荧光纳米传感器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进行定量快速检测.hPEI-Cu NCs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85 nm,在510 nm处有强发射,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态呈现良好的分散性,粒径为(1.3±0.3)nm.在加入Cu2+后,hPEI-Cu NCs的荧光被Cu2+淬灭; 但当存在DEHP时,Cu2+不能淬灭hPEI-Cu NCs的荧光,且使其荧光强度比不加DEHP时有所上升.随着DEHP质量浓度的增加,hPEI-Cu NCs的荧光逐渐增强,从而达到检测DEHP的目的.荧光强度变化率((I-I0)/I0)与DEHP的质量分数在1.0~7.0 mg·kg-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信噪比为3 时计算出DEHP的最低检出限约为0.4 mg·kg-1.  相似文献   

10.
以紫球藻FJ-12为实验对象,在敞开式柱型鼓泡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尿素质量浓度对其生长和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条件下,200 mg·L-1尿素质量浓度培养的紫球藻生物量达到最大(3.10 g·L-1),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542.55 mg·L-1).此外,200 mg·L-1尿素条件下,紫球藻合成藻红蛋白的能力较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初始尿素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亚油酸含量则呈负相关.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尿素被用于紫球藻生长、藻红蛋白和胞外多糖的部分合成及细胞其他活动消耗.综上,最适合紫球藻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尿素质量浓度为200 mg·L-1,该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为规模化养殖紫球藻和合成相关活性物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考察金线莲多糖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每天给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40 mg·kg-1)诱导其衰老,同时灌胃给予金线莲多糖(100,200,300 mg·kg-1)或维生素E(200 mg·kg-1)进行治疗,以维生素E治疗组为阳性对照.6周后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8周后检测小鼠的大脑皮层p-NF-κB p65表达,以及大脑皮层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和丙二醛浓度,并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情况.结果表明:与衰老小鼠相比较,经金线莲多糖治疗后,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其大脑皮层p-NF-κB p65表达下调,且运动、空间探索和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同时,金线莲多糖能增强衰老小鼠清除抗原的能力;金线莲多糖抗衰老作用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衰老小鼠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班种草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法对班种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鉴定了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以及γ-亚麻酸等十三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88.27%,其中油酸为17.18%,亚油酸为23.34%,α-亚麻酸为21.55%,γ-亚麻酸为10.5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红松种子皮诺敛酸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规律,以3个不同生长发育期(7月8日、8月10日、9月6日)的红松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脂肪酸组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采用qRT-PCR方法分析脂肪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ACC、KAR、EAR、HAD、FATB、KASII、SAD、FAE1、KCR、FAD2、FAD8和⊿5D的表达差异,分析基因表达对皮诺敛酸形成积累的影响。红松种子油脂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是主要脂肪酸。同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红松种子皮诺敛酸形成积累的多基因协同调控机制,对高皮诺敛酸油料植物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大豆油中5种脂肪酸的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MS)分析方法,这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待测物经皂化反应后,用正己烷溶解,经ACQUITY UPC BEH 2-EP色谱柱分离,以CO2-甲醇/乙腈(体积比为1:1)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质谱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7 mg·L,脂肪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0.50;~105.38;,相对标准偏差为0.81;~2.93;.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油脂中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几种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选择,色谱柱为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 m×0.22 mm×0.2μm),柱温为190℃,载气流速为1 mL/min,分流比为1∶100。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小米乳芽油、猪油中所含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普遍高于饱和脂肪酸,其中大豆油中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下同)最高,达60.02%;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猪油,其中小米乳芽油的最高,达84.33%,而猪油只有50.43%。  相似文献   

17.
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种子油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80.12%,并含有一定量的γ-亚麻酸;同时对海边月见草两个不同产地,两种生长季节,3种不同成熟度的种子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和分析,为海边月见草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索氏提取的刺梨籽油进行甲酯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组成测定的方法。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含棕榈酸(4.40%)、亚油酸(49.35%)、亚麻酸(40.43%)、硬脂酸(2.46%)、油酸(0.22%)、花生酸(0.80%)。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得到的刺梨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抽提蛇油脂肪和KOH/甲醇酯交换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等.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3%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海南蓖麻籽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乙醚萃取蓖麻籽油,油脂皂化后的脂肪酸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为蓖麻油酸66.03%、油酸8.54%、棕榈酸7.77%和亚油酸6.64%.结果表明,蓖麻籽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5%,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