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_4RNA连接酶首先由Silber等人在T_4噬菌体感染的E.Coli中发现和初步提纯的。当ATP存在时,它能够催化一定链长的单链寡聚核苷酸5′一端磷酸单酯与3′一端羟基之间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3′,5′磷酸二酯键。RNA连接酶能催化3′,5′二磷酸核苷与寡核苷酸受体相连接。此反应可用于一定序列寡核苷酸的合成,和核苷酸3′一端的同位  相似文献   

2.
3,8-二甲基-4,5,6,7-四氢莫-6-酮是由螺[1,3-二氧戊环-2,2′(6′H)-1′,3′,4′,7′,8′,8′a-六氢-5′,8′a-β-二甲基萘]-6一酮经脱氢,光重排,还原和脱水而制得的。反应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3.
从豆科植物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经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分析及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2),5,7,3′,4′,5′-五甲氧基黄酮(3),5,6,7,3′,4′-五甲氧基黄酮(甜橙素)(4),5,7,4′-三甲氧基黄酮(5),5,7,3′,4′-四甲氧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素(7).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T4-RNA连接酶自1972年由Silber等人发现以来,已有不少的研究结果说明,T4-RNA连接酶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催化RNA5′-端磷酸与3′-端羟基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磷酸二酯键。它亦催化DNA之间,或RNA与DNA之间的连接反应。在酶的分离纯化方面,亦相继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并有了改进,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较大量的一定纯度的制品,给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与可能。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酶被用来合成具有确定顺序的多核苷酸  相似文献   

5.
用乙酸锌、4-羧酸-2,2′:6′,2″-联三吡啶和草酸在水热法条件下反应生成新的配合物1,结构式为[Zn_3(tpy)_2(C_2O_4)_2(H_2O)_4]·(H_2O)(tpy=4-羧酸-2,2′:6′,2″-联三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2/m点群,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8197(13),b=23.462(3),c=10.0674(14),α=90°,β=113.49°,γ=90°.配合物1是三核配合物.中心锌离子Zn1是六配位,其中3个Zn1-N键长分别是2.186(4)、2.083(3)、2.172(5),3个Zn1-O键长分别是2.230(3)、2.027(3)、2.048(4).锌离子Zn2是对称六配位,键长分别是2.1223(3)、2.0597(5)、2.1416(4).配合物1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进行荧光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箭根薯(Tacca chantrieri And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二氢查耳酮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紫外以及多种波谱手段确定其结构为1-(1,3-benzodioxol-5-yl)-3-(2,4-b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1).通过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其他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3,4-dimethoxyphenyl)-3-(2,4,6-tr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2),alusenone (3),erythrabyssin II (4),phaseolin (5),warangalone (6),(2S)-5-hydroxy-7,3′,4′-trimethoxyflavan (7),(2S)-5-hydroxy-7,3′,5′-triamethoxyflavan (8),(2S)-4′-hydroxy-5,7,3′-triamethoxyflavan (9),diosgenin(10),stigmasterol(11)和cycloneolitsol(12).  相似文献   

7.
在氢氧化钾中,处理3(4′-吡啶基)-4-苯基-1,2,4-三唑-5-硫乙酰肼6和二硫化碳,接着肼解得到3[3′(4″-吡啶基)-4′苯基-1,2,4-三唑-5′-硫亚甲基]-4-氨基-1,2,4-三唑-5-硫醇,同时还制备了另一个化合物2[3′(4″-吡啶基)-4′-苯基-1,2,4-三唑-5′-硫亚甲基]-1,3,4-(口恶)二唑-5-硫醇.文中还讨论了不同化合物生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是花色素苷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它使花色素的合成方向趋向于形成蓝色色素翠雀素。利用PCR方法,从“紫蓝色”品系的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总DNA中,克隆到编码F3′,5′H的Hf1、Hf2基因。将Hf2基因正向插入到植物表达中间载体中,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淡粉色”品系的矮牵牛。现已得到PCR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咖啡酸乙酯(3)、羟基芫花素(4)、7,3′,4′-三羟基黄酮(5)、7,3′-二羟基-5′-羟甲基异黄酮(6)、7,3′,4′-三羟基异黄酮(7)、大豆苷元(8)、3′,4′-二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9)、赝靛黄素(10)、rothindin(11)、(-)-13,14-去氢槐定碱(12)、(-)-epibaptifoline(13)、槐定碱(14)、槐果碱(15)和氧化槐果碱(16).其中,化合物1~2、4~7、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幼阵M′在Z+中的F′-可流性.首先给出M是一个在Z+中的F-可流拟阵的定义,由定义证明了,若对任意的非负整数函数p′,使得当对任意D′∈C((M′)*)都有p′(D′∩F′)≤p′(D′-F′)被满足时,总可以找到满足{∑e∈C′,C′∈C′(F′)Φ′(C′)≥p′(e),若e∈F-Z1,∑e∈C′,C′∈C(F′)Φ′(C′)≤p′(e),若e∈E-(F-Z1). 的非负整数值函数Φ′(C′);E→Z+,从而M′是在Z+的F′-可流拟阵.  相似文献   

11.
C-H强弱在理解DNA和RNA的损坏机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许多学者们的关注.以3′,5′-二磷酸核酸为模型分子,应用分子形貌半经验理论方法,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及自编程序快速计算了8种化合物沿着C-H方向上的Dpb.通过分析沿着C-H方向上的Dpb,预测了化合物中C-H键的强弱,并获得了可能发生H-提取反应的活动顺序.通过计算DNA和RNA分子中糖基沿着C-H方向上的Dpb,预测发生H-提取反应难易程度的顺序分别为C1′-H>C2′-H>C4′-H>C5′-H>C3′-H和C1′-H>C4′-H>C5′-H>C3′-H>C2′-H.计算获得的Dpb数值表明,DNA和RNA中发生H-提取的位点都为C1′-H,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基本一致,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似体系中发生H-提取反应本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将香草酸与O-乙酰基溴代半乳糖、O-乙酰基溴代麦芽糖偶联立体专一的合成了新化合物香草酸-4-β-D-2′,3′,4′,6′-四乙酰半乳糖苷-1-D-2″,3″,4″,6″-四乙酰半乳糖酯和香草酸麦芽糖酯.,经1H NMR,13C NMR,MS和IR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对短瓣兰根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分离并鉴定了16个菲类化合物,分别为2,2′-dimethoxy-9,9′,10,10′-dihydro-[1,1′-biphenanthrene]-4,4′,7,7′-tetrol(1), flavanthrin(2),Blestriarene B(3),Blestriarene C(4),2,2′-dihydroxy-4,7,4′,7′-tetramethoxy-1,1′-biphenanthrene(5),2,7,2-trihydroxy-4,4,7-trimethoxy -1,1-biphenanthrene(6),lusianthridin(7),orchinol(8),coelonin(9),6-methoxycoelonin(10),dehydroorchinol(11),2-hydroxy-4,7-dimethoxyphenanthrene(12),2-methoxymoscatin(13),4,7-dihydroxy -1-(4-hydroxybenzyl) -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4),2,7-dihydroxy-1,3-bi(p-hydroxybenzyl) -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5),2,7-dihydroxy-1,6-bi(p-hydroxybenzyl) -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6).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使用2D-NMR对化合物1的数据进行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14.
对傣药决明属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傣药神黄豆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桑色素-3-O-α-鼠李糖苷(2),山奈酚(3), 5, 7, 3′, 4′-四羟基黄酮(4), 3-甲氧基槲皮素(5), 3, 5, 7, 3′, 4′-五羟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精(7),表儿茶素(8),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9),原儿茶酸(10).其中,1~6、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HPLC对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干燥假磷茎--山慈菇进行化学分离,根据化合物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山慈菇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I);3',5',3"-三羟基联苄(3',5',3"-trihydroxybibenzyl,II);3,3'-二羟基-2-(P-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3,3'-dihydroxy-2(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Ⅲ);3',5-二羟基-2-(p-羟苄基)-3-甲氧基联苄(3',5-dihydroxy-2-(P-hydroxybenzyl)-3-methoxybibenzyl,Ⅳ).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啤酒大麦蛋白的含量,提高啤酒大麦品质,利用甘肃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甘啤4号为材料,克隆大麦醇溶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构建RNAi表达载体。根据已知大麦醇溶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B2PF5′-CAACCATTTCCACAGCAACCACCAT-3′,B2PR5′-GAAAGATAGAGTAGACGATTGCACG-3′,采用PCR技术从甘啤4号大麦基因组中获得了1个349bp片段(GP4)。依据载体pHANNIBAL和pART27的结构,分别将GP4按所对应酶切位点正反向插入,利用热激法转化。结果分析显示,克隆出的片段与GenBank (NCBI)中醇溶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2%,所构建成的RNAi表达载体pART27-pHAN-GP4中含目标片段。  相似文献   

17.
以2-氯甲基-3-苯并喹啉甲酸乙酯(1)为底物与α-萘酚、β-萘酚反应经“一锅法”合成了中间体2-(α-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a)、2-(β-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b)。化合物2a,2b在Eaton′s试剂作用下合成两种新型六环稠杂环化合物萘并[2′,1′,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7(14H)-酮(3a)和萘并[1′,2′,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15(8H)-酮(3b)。化合物2a,2b发生分子内傅一克酰基化闭环反应,所合成的新化合物2a、2b、3a、3b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8.
依据药物分子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以 2′, 4′-二氟代联苯基为分子骨架的新型1, 2, 4-三氮唑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碳谱(13C NMR)、高分辨质谱(HRMS-ESI)进行确证.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5d, 5e, 6a, 6b, 7c的抗真菌活性较好, 化合物5d, 6a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和酮康唑、氟康唑的抑菌活性相当,化合物5d, 5e, 6a, 7c对红色毛癣菌的抑菌活性接近酮康唑,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云南新平县的大籽獐牙菜脂溶性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1,2,6 -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2),1,7-二羟基-3,8 -二甲氧基(口山)酮(3)、齐墩果酸(4),马钱苷酸(5),獐牙菜苷(6),7 -甲氧基獐牙菜苷(7),2'-0-(3-羟基苯甲酰基)-獐牙菜苷(8),3 -0-葡萄糖基-1,7,8-三甲氧基(咄)酮(9),2-对羟基苯基乙醇(10),3,7,4',4"-四羟基-3',3"-二甲氧基-2,5-环氧木脂素(11),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咪唑化学在杂环化学、生命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咪唑环的反应性能十分丰富,但其选择性反应较难实现[1~4],探索咪唑、双咪唑、三咪唑及其衍生物的选择功能化反应,研究它们的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拓展其在众多科技领域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文献报道的咪唑或取代咪唑-2-甲醛的合成方法[5~8]步骤多、原料试剂较特殊、产率较低.Iversen等曾试用SeO2为氧化剂氧化1-甲基-2(羟甲基)咪唑,但产率极低[9].后来,选用MnO2为氧化剂,成功地将保护了NH的4-或5-(羟甲基)咪唑及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