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托马斯·S·库恩是当今世界知名的学者,他因其科学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而名满天下。其实,库恩是从物理学转向科学史,并进而转向科学哲学的。由于他明确提出并详尽阐述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因此也有人把他列为与默顿传统无关的三位科学社会学代氧人物之一(其他两位是普赖斯和本·戴维)。正因为库恩的研究横跨了较为广阔的领域,具有多角度的视野,因而他对科学史论也有比较深刻的洞见,从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科学史观。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沈铭贤 《世界科学》2012,(12):20-21
50年前,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薄薄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作者是并不大知名的科学史教授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谁也不曾料到,这本讨论科学的相当艰深的书,竟售出了超过100万册,成为影响20世纪学术思潮的经典之一,以致于50年后的今天,全球学术界仍在热烈纪念,以表示对库恩的崇敬和感谢。库恩究竟有何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呢?第一,把科学哲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史基础上《结构》是部科学哲学著作。所谓科学哲学,就是把科学作为探究的对象,企图从哲学层面描画科学的整体图景,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郑晓松 《世界科学》2007,(10):40-43
克劳德·德布鲁(Claude Debru,下图),1944年生于法国,与米歇尔·福柯同为法国科学哲学家巴赫拉尔和坎古兰的学生,现为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史学院通讯院士,德国Leopoldina自然科学研究院院士,在生物医学历史和哲学方面著述甚多。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世界科学》2005,(7):32-34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整个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就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站在学术主流的对立面,显现出强烈的相对主义特征。大卫·格里芬等所提出的后现代科学虽然自称是从建设性的角度来建构科学,但是,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现代性的解构,来表达其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普遍主义的主张。从本质上考虑,这样的后现代科学与近现代科学没有根本的联结,已经呈现出一种与近现代科学的断裂状态。我们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思潮,因为这种偏激的看法可能会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编纂理论(编史学)涉及诸多基础理论;本文讨论的是科学史对象和科学史结构的有关概念与问题。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几个概念的涵义,认为科学史中难以应用科学哲学的“划界”准则;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分期”问题,认为年代学方式仍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构架(对以“科学革命”为纲深表怀疑);科学史一些内容比重问题也在这一部分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科学哲学对包括社会和历史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所有科学类型进行哲学讨论。事实上,各种科学哲学本身已对广义应用“科学”这个词作了论证,尤其是狭义的英美的“分析”科学哲学。这主要是由于对诸如科学史、语言对科学训练的意义、理论构建、范式的学科交叉特征、因果解释和理性反思的讨论。科学解释模式和临床经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心理学)和某些应用于历史人文科学的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一、适用的哲学最近几十年来,科学信息空前爆炸,以致就具体而积极地研究认识方法来说,"自然哲学"变得太广泛了.对此,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在本学科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专家,都应该加以研究;或者自己研究,或者和相应的科学史专家合作研究.严肃的科学著作不能没有哲学,但哲学应该是"具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78年9月在意大利比萨市举行,会议期间曾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怎样才能进行互助?”为题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讨论会上发言的有意大利的E.阿加西、加拿大的R.巴特斯、美国的J.梅尔道克和芬兰的Y.辛杰卡。 R.巴特斯在发言中指出,哲学和科学史只是在本世纪才获得独立地位。起初,每一门学科的问题都相当狭窄—历史家只积累说明过去东西的细节,而哲学家则建立摆脱了心理学、历史、价值——摆脱了逻辑学和语义学手段难以达到的一切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红专 《科学》2006,58(4):37-40
罗马作家西塞罗(M.T.Cicero)说过:“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哲学家培根(F.Bacon)也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已认识到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把科学史纳入到科学课程中。中国科学教育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把科学史纳入内容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史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的未来已成为整个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课题。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成就、资料和经验,为探讨人类现在、未来的新学科——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未来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在对自然科学问题所作的分析中,不可能脱离开对社会的分析,其分析的范围包括科学知识领域发展的内部规律和科学发展的逻辑理论,诸如科学理论形成和交替过程的条件与性质,科学机构的演变及方法上的改善,知识的细分化与整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语言和概念等。从而明确科学史研究的特点:首先要立足于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与哲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史是以批判来认识自然的途径和方法的特殊形式,在当前科学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浅议科学学派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科技史,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的提出都与科学学派有关.科学学派作为一种成熟的科研组织,在近代曾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学派在现代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两年的等待,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运行。人们还记得,它的第一阶段运行便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因此有理由相信,它还会继续带来惊喜,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宣告结束,标志着这个国家在经历了15个月的噩梦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开始。也许,重启的不仅仅是希望。  相似文献   

13.
吴伟文 《科学》2005,57(6):10-12
今年是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家团体的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团体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导意义。值得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展品方面的创新、开展科普实验、开展展览教育活动、建设科普影院及推广影像教育、加强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普教育的教育水平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余文 《自然杂志》2007,29(1):49-49
新年伊始,举世欢庆,科学界也是捷报频传。“发现号”的升空以及“探月计划”的全球性展开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外太空的渴望;人类左右脑分工的开创性研究满足了人们对自身的好奇;糖尿病新药的问世给予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人类的梦想是无穷的,科学正在帮助人们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6.
李醒民 《科学》2006,58(4):30-32
用宇宙时间尺度来衡量,科学仅仅存在了几分钟。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科学却创造了惊人的辉煌.变革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并正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以至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往往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标志.甚至以其来命名——诸如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等等。  相似文献   

17.
汪广仁 《科学》2005,57(6):17-20
1915年1月创刊的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科学救国为宗旨的《科学》杂志,是中国现代早期科技读物中的一枝奇葩,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十年中,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吸引了读者,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以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其中.与其科学救国宗旨相联系的科学功能观.更是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中的突出内容。在它出刊的每一卷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它全面地阐释了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内涵,从不同的社会领域。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并引导人们将其实践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之中。这不仅在当时对于广大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我们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东陆 《科学》2007,59(5):23-27
自笔者《科学的定义》发表后,读者评论很多,褒贬不一,这是十分自然的。科学界任何事物都可以质疑,不过真理是唯一的。本文是笔者思考科学问题时的一点考虑,在这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9.
刘兵  侯强 《科学》2005,57(5):30-33
广义上来说,所有活的生物都有传播行为。而人类传播的独特之处则在于能创造和使用符号。科学传播作为一种交流共享的活动,是人类传播的一个类型,只不过是限定到与科学有关的范围之内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