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录片作为一种贴近现实的影像纪录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从最广义上来说,电视纪录片有着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大体的类别划分.从创作原则上来说,纪录片始终保持着"真实纪录"的创作理念,因此,真实是纪录片本质的属性,也是纪录片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为挖掘宜宾的历史文化内涵,扩大四川宜宾的知名度、美誉度,同时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从2003年起,宜宾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宜宾台")就充分挖掘并大力发挥地缘文化的独特优势,积极实施了电视节目精品战略,专门成立影视工作室,负责大型纪录片的策划制作,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发起成立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宜宾台成为其首批成员单位之一。十二三年来,宜宾台坚持不懈地精心摄制了《中  相似文献   

3.
正话说2007年,北京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奥运会,欧洲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也日渐升温,各大电视台都在拍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此时比利时电视二台邀我参加其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聚焦中国》的拍摄工作。纪录片将跟踪拍摄比利时十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访问并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中国  相似文献   

4.
围绕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市场化生存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探索纪录片创作怎样适应纪录片市场化的问题。提出了电视纪录片要可信、可感,以真实为底线;要选择有思想性的、适于画面表现的、能有画面表现力的题材;要向观众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要让观众在情感的经历中,感受艺术的美。高潮点是作品情感的总爆发,是使观众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现实化的关键点,要设计好作品的情感高潮点。  相似文献   

5.
汪洪梅 《科技信息》2007,(27):562-563
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应该加强对趣味问题的认识,科学把握纪录片的趣味元素,在努力扩大创作视野、深挖内在主题、确保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纪录片的整体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纪录片《云渡桃雕》的拍摄创作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人物采访、同期声录制、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探讨现代影像技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王宁生 《科技信息》2011,(10):I0371-I0371
本文通过对文献纪录片《刘少奇与新中国》编创过程的系统回顾,总结了该片创作过程中着力寻求、播出后突出呈现的几点创作特色,即为纪录片创造一个完整的、合乎逻辑的叙事情节,有意识地表现故事发展的连续性。由现代人的采访回述,配合一些有意义的补拍镜头,与历史画面交互叠现,为历史画面寻找现实的时空依托。为历史纪录片提供提供现实时态,从而为历史画面在现当代生活中找到注脚,为电视文献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几许全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该文以自拍电视纪录片《苏北糖画》为例,就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选题,从制约“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主要瓶颈、新媒体环境为“非遗”纪录片发展带来的机遇“、非遗”纪录片有效创作与传播的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学者和从业者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纪录片脱下贵族的外衣,换上世俗化的新外套时,其发展必定会迎来全新的蜕变,那便是纪录片的大众化。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文纪录片是通过记录人的生活,展现历史变迁和人文变迁的纪录片,具有记录历史和反映现实的作用。21世纪以来,诸多优秀人文纪录片作品以其精致、简洁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象,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人文纪录片的创作者肩负着诠释现实、体现人文精神、反映当代人生活最真实面貌的时代使命。该文通过研究并实际拍摄创作出人文电视纪录片《纸鸢记》,以期为高校学子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从事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下半年,在全国的60余家电视台刮起一阵清新的风。那就是大型电视纪录片《传奇》栏目的面世。这部集科学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电视纪录片栏目一经播出,立刻牢牢锁任了许多观众的视线。《传奇》作为第一部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造的全新国外纪录片栏目,是从16个国家、60个知名制作发行公司精选、译制并发行的系列电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开始日益提升,电视文艺的发展正迎合了这种形势,因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地方台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各种文艺晚会的举办上,希望通过一些大型节庆晚会和春节晚会的举办使电视台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很多地方台过度关注资金的投入与规模的盛大,但是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反一些地方台并未投入巨资,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濮阳市广播电视台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金颖颖 《科技信息》2010,(2):358-359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定义和特性的探讨,简要分析了我国纪录片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色,指出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市场化、本土化、故事化、DV化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石颖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250-250,252
纪录片非虚构的底线早巳成为一种共识,但是从多年的创作历程来看,电视纪录片要想赢得观众,仅强调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种影视艺术样式,电视纪录片同样不能忽视追求艺术之美的真谛。如何使其从画面.细节、意境等各方面来看都能够更接近芒查苎,喜,实的力量支磐下发出一特有的光芒,就是本篇文章将要粗浅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李珣  罗琳 《科技信息》2007,(14):52-52
电视纪录片以“真实”作为生命。声音作为纪录片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之一,在营造纪录片客观、真实的氛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视纪录片声音的三大组成部分(音响语言、文学语言、音乐语言)作为基点,阐释在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声音处理的特殊规律和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者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文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文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关即纪实美。  相似文献   

17.
传统建造工艺中,在结构大片完成预制后采用多台大型履带式起重机进行联机作业,将结构大片抬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放置到大型平板运输车上以便进行运输作业,存在占用设备资源多、作业难度和风险大等诸多不利因素。本文中设计了同步抬升系统,分多次将结构大片同步抬升到适当高度,实现运输设备能方便进出,达到降低作业成本和难度,减少作业风险,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8.
《虫草》作为一部由本土草根从主位视点创作的,以自己家庭和社区为表现对象的村民纪录片,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涉藏题材媒体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内部视角的自我呈现、原生态纪实的视听语言、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和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村民纪录片在创作视角和题材上,形成了对媒体涉藏纪录片的有益补充,开拓了我国涉藏影像对外传播的新思路,应作为一种新的纪录影像形态得到正名和关注;同时,应加强藏区民间纪录片的培育和打造,实现涉藏信息的真实、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也应该"保持民族个性,汇合时代精神"。电视人在制作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肯定与否定、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努力使它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特定的体裁或形式,是对某 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实,不容许虚构事件,基本的叙事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录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一、人物纪录片必须展现真实环境中的人 可以说,“原汁原味”的生活,是纪录片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层面,给纪录片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人物纪录片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以往的岁月中,由于受到政治思潮的冲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