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一养蜂人一大早把5箱蜜蜂运到村北草地上摆开,以采集秋化蜜源。巧合的是,同村一村民也赶着几只山羊到此放牧,并将老山羊拴在离蜂箱不远的一棵小树上。到了中午.一只小山羊撒欢蹿到一个蜂箱上,踩死了几只蜜蜂,同时惊吓了飞进飞出和在巢箱内忙忙碌碌的蜜蜂。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1600年左右输入北美的蜜蜂迅速地扩展到整个大陆。这些蜜蜂为欧、亚、非洲所产。但对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却有着极强的适应力。今天,温带的蜜蜂已遍布世界。但是,蜜蜂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在美国,工农业和城市的发展已对蜜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蜜蜂群体的数量已出现了缓慢的稳定的下降。城市的无计划地蔓延,公路,工业的日趋复杂化,野草的受抑制。开花前即被刈除的牧场和干草地,以及大面积的单一作物的播种等等,已使得蜜蜂来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花,和它们借以藏身的树穴的数量大为减少。农药威胁着蜜蜂,杀虫药毒害着它们,除莠剂消灭着他们生存所需要的叶子。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蜂类,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蜜蜂或马蜂,想到它们尾部那可怕的蜇刺。其实,除了蜜蜂和马蜂,蜂类世界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种类,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城市的绿化地带,我们都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蜜蜂之秘密     
争议:蜜蜂是否有智慧人类对蜜蜂从不吝啬表达赞美和钦佩之情,这一现象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古希腊人在养蜂的过程中观察到它们具有勤劳、合作和利他的品质,因而对蜜蜂赞赏有加,然而蜜蜂是不是果真聪明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单个蜜蜂并不聪明,相对于群体,单个蜜蜂只能算一个庞大制蜜机器中无足轻重的一员,它们靠本能行动,谈不上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智慧。拉丁文中的一个谚语"一只蜜蜂就不算蜜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首先考察到蜜蜂智慧的人是德国动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大约在二战期间,弗里希观测到寻找花蜜的蜜蜂在飞过蜂巢时会做出一种奇怪的"摇摆",于是,发现了蜜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控制蜜蜂性别的基因,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蜜蜂的行为和进化,以及它们如何保持蜂群健康。 雌性蜜蜂体内存在着两个不同版本的名为“CSD”的基因,而雄性蜜蜂体内只有一种版本的这种基因,尽管CSD基因至少有12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对于蜜蜂、黄蜂和蚂蚁  相似文献   

6.
蜜蜂恨不能把天下的蜜都采集到巢中,只要外界还有蜜有粉,它们就不会休息,从而疲惫不堪、早衰、过劳死。蜜蜂一旦分居.便将同类视为异己。它们常会因食源短缺而你争我夺,战事迭起,弄得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问世20年,还有希望吗?李大卫,何方淑编译自从米尔斯坦(CesarMilstein)和科勒(GeorgesKohler)在英格兰剑桥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宣布发现单克隆抗体而震惊生物学界,至今已有20年了。把抗体灵敏的特异性和不灭的鼠骨髓瘤细胞不...  相似文献   

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1,33(4):208-210
概述了动物行为学家对充满魅力的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蕈形体对蜜蜂觅食行为的影响,基因和mRNA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以及保幼激素和章鱼胺等神经激素与觅食行为的关系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蜜蜂觅食行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开辟了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9.
技术能拯救地球吗?(上)JesseH.Ausubel著王乃粒译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表明:即使是在污染加重的情况下,技术也能修复环境。技术已使我们能够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和改造地球。1909年Pear乘雪撬到达北极,而在1911年Amundsen又到达...  相似文献   

10.
苏然 《世界科学》2016,(4):45-46
正原来你可以测出一只蜜蜂的电容。蜜蜂很重要:它们给数十种农作物授粉,包括杏仁、可可和咖啡。由于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现象,西方蜜蜂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这种特殊疾病及其类似疾病只有当一个蜂群衰竭时才真正可测。而且无论如何,蜜蜂并不是蜜蜂科中唯一的重要授粉者。我们需要的是对蜜蜂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介绍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JosephTaylor和RussellHylse对脉冲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脉冲双星PSR1913+16引力辐射阻尼的观测,并介绍相对论空间引力实验最近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蜂巢小甲虫是一种常见的蜜蜂寄生虫,严重影响养蜂业。蜂巢小甲虫在非洲的危害程度较低,因为非洲蜜蜂十分凶猛,但它们对欧洲蜜蜂会造成巨大危害。蜂巢小甲虫的成虫和幼虫会吞吃欧洲蜜蜂的蜂蜜、花粉和幼虫,还会在蜂巢内传播疾病。虽然某些杀虫剂能杀死蜂巢小甲虫,但也会杀死蜜蜂。  相似文献   

13.
蜂王之死     
《大自然探索》2004,(1):72-72
中华蜜蜂是中国特有的蜜蜂种群,非常适合中国的植物和地理特征,对中国的生态能起到一种平衡作用。可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方地区中华蜜蜂种群突然减少,达到了濒危的程度。 科学家和养蜂人经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中国蜜蜂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群  相似文献   

14.
当现代冲突结束的时候,其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和破坏却仍在继续,战场虽不复存在了,但埋在战场下面的地雷还在延续着战争的残酷。全世界当前每个月都有数百人成为地雷的受害者,排雷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头等大事之一。目前,人们通常采用便携式金属探测器探雷,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美国五角大楼的专家想到了蜜蜂。美国军方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两项研究,并由美国蒙大拿大学的昆虫学家杰里·布罗门申克主持,一项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测地雷并定位;另一项是利用蜜蜂探测生物武器。因为蜜蜂完全有条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探测高手。●嗅觉比狗鼻子还灵敏蜜蜂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们常听说美洲杀人蜂蛰死人的消息。其实,这是一种杂交蜂。科学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原有蜜蜂同非洲野蜂杂交,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杂交蜂跑了出来。蜜蜂原本只有欧亚大陆才有,但它们又是如何来到美洲等地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近十年来,许多国家的生态学家都发现,养殖的蜜蜂出现了神秘的离巢不归现象,很多国家的蜜蜂在"集体失踪",种群数量也在萎缩。我国的情况尤为严重,有专业人士预计,不论是自然状态的蜜蜂还是人工养殖的蜜蜂,我国蜜蜂的品质和数量比20年前均减少了近一成,数量从750万群减少到目前的680万群。  相似文献   

17.
蜜蜂为什么能经受住寒冷和炎热呢?原来,蜜蜂的翅形肌肉能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消耗于运动的热量只占五分之一,剩下的热量确保蜜蜂过冬.在炎热的夏天,蜜蜂又能从胃里分泌出花蜜或微小水珠下垂到蜜蜂的喙,因水分蒸发而产生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7,(12):7-7
每到夏末,塞浦路斯地中海岛上的东方大黄蜂就会入侵蜜蜂巢。大黄蜂不仅个头是蜜蜂的3倍,而且拥有强有力的下颚,一口就能将蜜蜂的头咬下来。入侵的大黄蜂不仅会杀死成年蜜蜂,而且要吃掉幼蜂,每年蜜蜂群都会因此损失掉自己1/3的"人口"。蜜蜂的主要防御手段——叮咬,对大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首先把一个瓶子侧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它们在瓶内飞舞起来,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底上。 接二连三的撞击之后,蜜蜂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徒劳,似乎永远也无法逃离,最后,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挤在有光亮的瓶底那儿。接着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部飞了出来。苍蝇之所以能一阵狂舞之后很快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0.
一些植物利用蜜蜂采蜜来为自己传粉。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吸食热花蜜,并通过花的颜色来选择花朵。蜜蜂吸食热花蜜,不仅能节约自身能量,而且能有效地保持体温。即使是在气温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蜜蜂照样能把体温维持在37℃左右。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不同温度的花蜜分别放在粉色和紫色的容器里,蜜蜂很快就学会了区分这两种颜色,并钟情于温度较高的花蜜。这表明蜜蜂是通过颜色来辨别花朵的温度的。另一方面,植物也各施其法吸引蜜蜂。一些植物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主动”增加温度(这一点和动物相似),而更多的植物则通过花朵的形状和花瓣中的锥形细胞等“被动”地“聚集”太阳热能。(实习生王洋波编译)蜜蜂钟情热花蜜!实习生@王洋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