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分析传统的电视图像轮廓校正电路入手,对一种新型的图像轮廓校正电路一Ⅷ电路的结构与原理进行了分析.VM电路具有克服传统电路不足的优点,可实现更高级的图像轮廓校正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检查系统中的阵列探测器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中 ,采用一维线阵列探测器并行扫描方式 ,并以直线加速器为 X射线源。其中多个探测器及前放的线性不一致性和非线性以及 X射线扇型束流的强度角分布导致图像出现水平条纹和明暗条带。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 ,必须对图像进行校正。通过实验 ,对探测器响应进行多点定标 ,再进行对数插值 ,得到校正参数。原始图像数据与校正参数进行适当的运算 ,图像即得到校正。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图像经校正后 ,水平条纹和条带基本消失。这种校正方法在集装箱检查系统中是有效和可行的 ,已经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中,采用一维线阵列探测器并行扫描方式,并以直线加速器为X射线源 .其中多个探测器及前放的线性不一致性和非线性以及X射线扇型束流的强度角分布导致图像出现水平条纹和明暗条带.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必须对图像进行校正.通过实验,对探测器响应进行多点定标,再进行对数插值,得到校正参数.原始图像数据与校正参数进行适当的运算,图像即得到校正.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图像经校正后,水平条纹和条带基本消失.这种校正方法在集装箱检查系统中是有效和可行的,已经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图像传感器光谱响应灵敏度、镜头光谱透过率等因素影响,数字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可能会带来图像颜色的失真.而图像的颜色信息往往是进行图像分析的重要依据,对数码成像系统的彩色还原性评价、检测以及校正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CIELAB色度空间采用数学方法,求出校正矩阵最优解,进而对图像的色彩进行校正.通过对标准色块标板图像进行实验,发现最优解法校正后的图像各个色块色差值均有减小,实现了对标准色板全部色块颜色的综合校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冷连轧机张力厚控系统,表明该系统是时变动态系统,从而确定使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应用于该系统。对实际系统进行了辨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了自校正调节器控制效果优于PID调节器,而渐消记忆的递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较好的在线辨识算法。将自校正调节器应用于实际张力厚控系统,使得带铜厚差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线性畸变的数字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通过对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线性畸变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数字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与光轴对称的径向畸变数学模型求出光学镜头的校正系数,对畸变图像进行校正。对校正方法的程序实现进行讨论,给出了对实际畸变图像进行校正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磁电式速度计实现超低频振动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磁电式速度计实现超低频振动传感器的实用方法,通过串 式校正电路,在保持量佳阻尼的同时,使可测量低频率降至0.5Hz以下。对该超低频振动传感器的校正电路、工作原理、传递函数以及校正后输出特性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矩形脉冲为电路输入信号,分析了矩形脉冲高频分量损失后图像出现轮廓模糊的原因以及图像轮廓校正电路进行校正的过程,并指出彩色电视机教科书中对此电路分析的模糊和错误。  相似文献   

9.
非制冷红外系统中要求偏置、信号读出电路体积小,由此提出基于片上系统(SOC)集成的设计方法。详细描述了该成像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原理及基于SOC的非均匀校正的设计。该系统集成了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驱动电路,模数转电路,以及图像信息处理电路等多种功能,提高了成像系统集成度,并且有工作稳定和体积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内窥镜系统光学畸变问题,提出了医用电子内窥镜畸变实时校正系统的原理和硬件系统的实现.系统采用基于点阵样板的校正方法,拟合理想像与实际像的关系,完成像素点的几何位置校正和灰度校正;采用FP-GA作为控制中心,设计了I^2C串行总线通信,协调了解码器与编码器的同步控制,最终利用硬件实现了畸变实时校正功能.图像采样频率13.5MHz,帧频达25帧/s.  相似文献   

11.
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发动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在混合动力型汽车中是为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总成 为保证发电机输出稳定的电压和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其转速必须稳定在给定值 文中介绍了发动机转速自动控制的原理、硬件电路和调试方法 ,并指出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传动装置服役性能的评价,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运用扎根理论从现有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传动装置构建的多种性能指标体系资料入手,初步构建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传动装置部件服役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宏观角度初步构建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传动装置整体服役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指标相关性与显著性两个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完善的履带式装甲传动装置服役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虚拟仪器下车用交流发电机实验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就发电机性能测试与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该实验系统利用计算机作平台,建立友好的虚拟仪器面板,有利于提高发电机性能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坦克装甲车辆的车身作为一种大型箱式承载结构,不仅要承受各种载荷作用,还要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承载系统。车身作为装甲车辆全寿命周期内一个重要承载体,白车身结构设计与试验模态的分析,对于装甲车辆性能与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取某两栖车辆车身动态特性参数及验证其结构合理性,本文以某新质材料两栖车辆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了计算模态与试验模态分析。通过白车身模态参数与试验模态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两栖车辆车体结构模态分布,分析得出车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避免大部分低阶模态耦合的发生。同时,为避免车辆机动中产生的共振,对悬挂装置等外部激励源的匹配设计提出了建议,为某两栖车辆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及改善车辆的动态响应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液压防抱制动系统(ABS)计算机模拟试验系统的设计原理,建立了一种基于PC微机的ABS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将车辆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车辆制动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模拟,从而构成了硬件在环模拟试验台.针对自制ABS系统进行了大量的ABS实时硬件闭环模拟试验,从而大大减少了ABS实车道路试验的次数,缩短了ABS电子控制单元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6.
刘文学  叶艾  周亮  王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7):6938-6943
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动力学系统具有强烈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为解决直线行驶工况下的速度控制问题,结合驾驶员驾驶操纵经验,提出一种自适应性强的变论域分相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方法,实现了对期望车速的有效跟随。首先建立包含发动机、传动系及制动系的装甲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模糊算法在线整定PID控制器参数,并采用变论域分相设计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自适应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与传统PID及模糊PID相比,车速跟随控制精度与快速收敛性都有了提高,尤其能够有效解决驱动/制动切换时整车运动状态改变导致的控制效果大幅度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辆坡道起步问题,提出了基于Bang-Bang控制的气压式EPB控制策略.分析了坡道起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以及气压式EPB工作原理,研究了电磁阀的工作特性,提出了EPB电磁阀的脉宽调制(PWM)和脉频调制(PFM)的结合控制方式.研究了坡道起步过程中驱动力矩与制动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坡道起步需求气压理想控制目标,采用Bang-Bang控制算法作为系统控制策略核心算法控制EPB电磁阀.在试验车上进行了坡道起步试验,起步平稳无溜车,控制效果良好,证明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矿用胶轮车前悬挂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阐述了其主要部件的组装调试方法,并指出胶轮车采用悬挂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车辆振动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而且还影响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传统的被动悬挂由于其阻尼、刚度等结构参数不能随车辆行驶工况的改变而改变,因而在减小车辆振动、提高其行驶平顺性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阻尼可调的减振器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实现阻尼调节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根据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对以减振器工作缸上下腔压力差及其变化率为控制器输入的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初步的模糊控制规则表理论上实现了车辆悬挂系统阻尼随车辆行驶工况的变化而改变对变阻尼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车辆行车制动系统失效后用驻车制动系统制动时的后轮抱死甩尾等危险工况,对EPB应急制动时的防抱死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EPB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明确基于EPB系统是可以实现后轮防抱死控制功能.通过对EPB执行器的结构、参数以及工作特性分析并进行台架实验来确定执行器零部件的特性,根据其特性确定执行器的控制方式,从而编写了EPB在应急制动时的控制软件.同时在装备了EPB的试验车辆上对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