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蛋白质.以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微纳米纤维,研究溶剂组成比例对纤维形貌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溶剂中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6∶4时,纤维呈圆形且表面有褶皱,当乙醇与水的质量比大于6∶4时,纤维呈带状且表面较光滑;纤维的宽度随着乙醇质量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溶剂组成比例对纤维的表面润湿性与力学性能都有影响.研究结果为玉米醇溶蛋白纤维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玉米渣提取玉米醇溶蛋白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从玉米渣中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从玉米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和无水乙醇,而只溶于60%~95%的醇水溶液中的特殊溶解性出发,利用90%的乙醇溶液,在45~55℃、pH8.0的条件下处理3~4h,可将玉米醇溶蛋白从玉米渣中提取出来。并通过实验确立了各步的工艺条件,在此奈件下玉米醇溶蛋白的得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采用DS32-Ⅱ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进行挤压膨化,以处理后的蛋白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研究挤压膨化对玉米醇溶蛋白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工艺可使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特性发生改变,微观结构中蛋白聚集体发生融合,FT-IR光谱中蛋白酰胺带出峰位置与强度发生变化,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转角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热学性质中蛋白变性温度减小.蛋白的物性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的玉米醇溶蛋白物性得到改善,持水力、吸油性和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的耐水特性,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聚己内酯(PCL)复合膜,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PCL的接枝工艺。研究结果表明,PCL的最佳接枝工艺为:等离子体处理电压56.2 V,处理时间26 s, PCL接枝液浓度3.89%,接枝时间30.11 min。在此条件下,PCL接枝率可达到30.35%±0.74%,显著高于未处理的接枝率(12.67%±0.51%),说明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可有效提高PCL在zein膜表面的接枝率。对zein/PCL复合膜进行功能性质表征,结果表明:zein/PCL膜吸水率为6.54%±1.81%,显著低于zein膜(22.58%±1.68%)(p0.05);接触角相比zein膜也有显著增加(p0.05),证明等离子体辅助制备的zein/PCL复合膜相比纯zein膜耐水性有显著提高。此外,土壤降解实验显示,PCL膜在土埋四周内表面形貌变化不明显,而zein/PCL膜在土埋第三周时出现了较明显的霉斑,具有相对良好的土壤降解能力。本文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辅助耐水性蛋白膜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分别饲喂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黄米醇溶蛋白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和动脉硬化指数,旨在评价黄米醇溶蛋白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特定作用。结果显示:黄米醇溶蛋白(添加1.82%Lys和0.23%Trp)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5),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但体外实验表明:黄米醇溶蛋白不能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不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黄米醇溶蛋白对小鼠血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与其蛋氧酸与甘氨酸含量之比、疏水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玉米淀粉渣中富含醇溶蛋白,醇溶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不溶于水.因此,研究其提取工艺有重要意义.以玉米淀粉渣为原料,优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以物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对提取醇溶蛋白的影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确定了最优条件为物料比1:13、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7.
窖泥味在浓香型白酒中被视为一种异臭味,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对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有消减作用,对高粱醇溶蛋白消减窖泥味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是使其产生窖泥味的关键气味物质。香气轮廓实验表明,高粱醇溶蛋白的加入可显著降低浓香型白酒中的窖泥味,而对其他风味无显著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发现,高粱醇溶蛋白可使模拟酒样中的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的挥发度分别降低38.99%和46.39%。且当添加200mg/L高粱醇溶蛋白后,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的气味阈值分别提高到1.50μg/L和0.31μg/L,气味阈值分别为添加高粱醇溶蛋白前的4.59和1.73倍。为进一步解释高粱醇溶蛋白对窖泥味物质消减作用机制,分别在25、45、65℃下进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发现高粱醇溶蛋白与3-甲基吲哚、4-甲基苯酚可自发络合形成复合物,高粱醇溶蛋白与3-甲基吲哚络合物的生成反应为焓变驱动,高粱醇溶蛋白与4-甲基苯酚络合物的生成反应为吉布斯自由能驱动。研究应用分子对接模型实验表明:高粱醇溶蛋白分子表面的疏水口袋通过空间匹配和分子间作用力将3-甲基吲哚和4-甲基苯酚包裹或连接在内,主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希望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浓香型白酒中的异臭味提供解决方案,为食品中异臭味成分的消减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穗离体培养技术和A-PAGE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影响下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的表达差异,研究发现低氮条件下(0%~0.09%)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但在高氮(0.12%~0.2%)胁迫下,籽粒醇溶蛋白出现了差异表达,共产生了4条特异蛋白谱带,其中2条在ω区,另2条在γ区,且γ区的蛋白特异带表达比ω区强。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分级提取法研究花生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清蛋白的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53.59%,清蛋白质量分数为72.14%;花生粕球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0 min,NaCl溶液质量浓度为0.4 g/L,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9.03%,球蛋白质量分数为73.20%;花生醇溶蛋白较佳提取条件: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6,提取率为8.62%,醇溶蛋白质量分数为64.28%;花生粕谷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45℃,时间为15 min,pH值为8,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4.85%,谷蛋白质量分数为68.79%.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花生蛋白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设计基于玉米醇溶蛋白(Zein)-透明质酸(HA)的口服纳米载体用于结肠靶向的药物递送.使用超声透析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透明质酸-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药物(Zein-HA@HCPT),利用渴望函数分析法优化纳米药物制备条件,考察纳米药物的微结构、药物释放行为、细胞毒性和靶向摄取能力.Zein-HA@HCPT具有95%以上的药物包封率,有优异的生物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抗胃酸分解特性,结肠环境下的药物累积释放显著提升.Zein-HA@HCPT通过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结肠癌细胞靶向摄取,可提高药物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11.
自清洁陶瓷光催化降解油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表面镀有TiO2薄膜的自清洁陶瓷.利用XRD、AES和原位光催化反应等方法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油酸的特性,考察了热处理条件、膜厚度、光照时间和陶瓷表面油酸浓度等光催化膜制备与反应条件对自清洁陶瓷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光降解为动力学一级反应;自清洁陶瓷的光催化活性决定于负载光催化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2.
 选取4年生的慈竹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竹炭基固体酸催化剂,考察用该催化剂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反应,以模拟高酸值油脂的酯化降酸效果,并研究了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重复利用性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甲醇和油酸体积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2%,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其油酸转化率为94.70%,通过和无催化剂对照试验对比,油酸转化率提高50%,催化剂重复使用到第5次时,油酸转化率仍可达到72.47%.  相似文献   

13.
采用262-磺化分子筛作催化剂,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甲醇和油酸连续酯化合成油酸甲酯.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获得最佳的实验条件为:甲醇与油酸的质量比为0.3,反应温度为90℃,反应物流量为2 mL/min,经3次循环酯化,酯化率达99.6%.催化剂循环使用20次,酯化率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收率高,甲醇用量小,能耗低,易于工业上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新型绿色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春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67-8369
以单一农业产品油酸为原料,自制SO42-/TiO2固体酸为催化剂,采用臭氧与过氧化氢联合氧化法合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壬二酸。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SO42-/TiO2固体酸催化剂具有比较好的催化效果,壬二酸的一次收率为52%,二次收率为25%,累计收率超过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制备壬二酸的收率。  相似文献   

15.
汉中四种干果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提取仪提取葵花籽、花生、核桃、华山松籽四种果实中的粗脂肪,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在四种干果中,核桃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74.3%。四种干果样品中共识别出11种脂肪酸,主要有四种: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较高,分别是20.1%,49.0%;39.3%,36.2%;17.3%,64.8%;22.0%,47.5%。花生中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相对含量是39.3%、11.0%、3.2%和1.3%,高于其它三种干果,特别是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核桃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是64.8%和8.5%,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干果。另外,核桃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四种干果中最高,为90.8%。通过本实验可了解四种干果中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特别是其中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四种干果深入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水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混合体系中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油酸修饰铜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约为20 nm.用FALEX-6型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2%时就能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摩擦系数下降至最低值,但当进一步增加浓度至1.0%时,摩擦系数开始有较大的增加趋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当添加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磨斑直径(WSD)为最小值,抗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油酸和甲醇为原料,浓H2SO4为催化剂,对两步酯化法制备油酸甲酯的工艺参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步酯化法制备油酸甲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冷凝回流循环阶段(第一阶段)甲醇用量为油酸重的80%,催化剂用量为油酸重的0.5%,反应温度为65±2℃,反应时间为60min;甲醇连续流加阶段(第二阶段)甲醇流速为1mL/min,反应温度为100±5℃,反应时间为30~60min,最优转化率为98.65%。并对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处理。实验具有反应时间短,降酸迅速,能耗小,转化率高,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等优点,进一步说明两步酯化法生产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种对水稳定的磺酸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1-甲基-3-丁磺酸基咪唑硫酸氢盐([BSMim]HSO4),并以其作为催化剂催化油酸酯化合成油酸甲酯。离子液体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离子液体[BSMim]HSO4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20%,n(甲醇):n(油酸)=3∶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h,酯化率达85.3%以上,此外离子液体还具有稳定性好、可循环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反浮选法分离粉石英和斜绿泥石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酸作阴离子捕收剂,用反浮选的方法对粉石英的纯化进行研究,探讨粉石英和斜绿泥石的分离机理以及捕收剂的吸附机理。实验中测定粉石英和斜绿泥石的ζ电位、pH值、油酸浓度、浮选时间对SiO2回收率和纯度的影响;分析粉石英、斜绿泥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以及油酸作阴离子捕收剂时的溶液化学。结果表明:在pH为8~10的碱性溶液中,粉石英难与金属阳离子缔合,所以,不与油酸根离子结合;而斜绿泥石解离后层间存在活性金属阳离子,可与油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吸附产生疏水作用,因而使用反浮选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二者的分离;当pH为9时,斜绿泥石的去除率最高,粉石英的纯度达99.86%,回收率为35%。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三乙胺类双酸性离子液体,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考察。选定以氯化锌配位的三乙胺类双酸性离子液体[HO3SC3NEt3]Cl-ZnCl2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油酸甲酯。利用单因素法、响应曲面法对油酸甲酯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9.96,催化剂用量(占油酸质量分数)5.13%,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3.6 h。预测在最优的工艺条件下,油酸甲酯的收率可达98.95%,通过实验验证表明在该条件下油酸甲酯的收率最高可达98.58%。在重复性实验中,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催化性能依然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