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9例骨梗死分别行X线平片、CT或MRI检查,并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共累及12个部位,股骨下段7处,胫骨上段3处,股骨颈1处,髂骨1处;X线平片、CT在病变不同时期表现为局部的骨质密度减低,环形、斑片状高密度影或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超急性期CT表现为MCA高密度征、点状征及豆状核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岛叶密度减低,相应侧裂池变窄;颞叶灰质密度减低,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界限不清.结论 螺旋CT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颅内病变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确诊的32例神经系统型MDS患者脑部MRI表现.结果:6例HIV脑炎表现为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对称性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有脑萎缩;9例弓形体脑炎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小脑半球多发或单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T1WI呈多发环状、结节状及不规则靶形强化;8例隐球菌性脑炎中6例表现脑灰质内多发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2例表现为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DWI结节中心可见片状高信号;5例结核性脑膜炎增强T2WIFlair示鞍上池及环池、脑干周围脑膜明显线状强化;4例脑淋巴瘤为大块状及不规则性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明显,增强T1WI呈明显强化.结论:AIDS相关性颅内病变由于病因及病理的多样性,其MRI表现多样,在诊断时要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4.
该课题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92例的CT、及临床表现,探讨DAI的发生机制及CT、征象的病理基础。总结DAI的临床表现特征为,临床上有明确可产生“脑剪应力伤”的外伤史,伤后立即昏迷,查体无明确定侧神经体征,GCS得分≤8。CT特征性表现为,弥漫性大脑密度减低,其间或有散在性小点状、小片状出血灶,大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高热占55%.实验室检查:8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6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8%C反应蛋白(CRP)增高.CT影像表现:病变累及单个肺叶占73%,累及右肺下叶占47%;小叶中心分布占90%;呈团片状占62%,呈磨玻璃影占80%,肺实变占38%;病灶边缘欠清占68%,75%见树芽征,85%支气管壁增厚,38%见支气管气象;2%见胸腔积液,未见合并空洞.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大多数见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高热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增高且不伴有WBC增高.CT以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常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团片状、边缘欠清的磨玻璃样影,伴或不伴肺实变,罕见胸腔积液及肺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多见,支气管气象相对少见;不同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以实变为主并伴支气管气象;虽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同样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但支原体肺炎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  相似文献   

6.
9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MRI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MR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收治的9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MR影像特点.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6例.6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5例,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增强.7例行MRI检查,6例MRIT1 WI肿瘤表现为高信号,1例为不均匀低信号;6例T2 WI低信号,1例低高信号.T1 WI增强扫描6例明显增强.结论:颅内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病理检查是确诊黑色素瘤的最后手段.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包括伽玛刀治疗、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帆  达瑛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21-122
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7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团块型2例,呈肿块样改变,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表现支气管充气相,边缘较清晰;结节、斑点片型2例,均有支气管充气相;多形态混合型3例,结节、斑点片状、团块、条索状、蜂窝样混杂影,病变呈单一或多种形态改变,病变内支气管充气相2例,多肺叶、肺段表现3例,蜂窝样改变2例。其中5例结节、团块病变增强检查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走形正常的血管影。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可为单一形态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以团块型和混合型多见,支气管充气相,多肺叶、肺段分布,蜂窝样改变,结节、团块轻至中度强化,病变内可见血管正常走形,病变形态与单纯炎症、肺癌影像表现不完全一致,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5个较均匀,7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情况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过量铁质沉积症的临床特点及CT和MRI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8岁男性肝过量铁质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27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进行探讨.结果:CT可见肝实质密度明显增高,CT值76-130HU;肝血管影呈相对低密度影.MRI见肝实质T1WI、T2WI信号明显降低,形成全肝低信号的“黑肝”,尤其T2值明显缩短.结论:肝过量铁质沉积症在CT、MRI表现上具有特征性,MRI对肝过量铁质沉积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该病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3年来经临床证实的4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n emotion6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10mm,其中42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①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42例;②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③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④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38例;⑤假性囊肿形成5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笔者收集有围产期窒息史、CT诊断为HIE的40例患儿分别于3个月、1岁、1岁半进行了CT复查和临床智能发育随访.结果表明:(1)HIE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中者预后良好,重患者预后差;(2)早产窒息儿颅内病变重,如脑实质弥漫性低密度灶伴有出血或脑室内出血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报告的 7例患者均在病前有“感冒”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均符合脑炎或脑膜炎 .最后经病理学和头部CT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脑肿瘤 .提示感冒只能看作是一切疾病可能病因 ,不能作为炎性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在诊断及随访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有围产期窒息史,I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足月新生儿220例的CT资料,其中。102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220例HIE中,轻度128例,中度63例,重度29例;102例CT复查中,正常47例,外部性脑积水35例,胼胝体发育不全11例,脑软化灶22例,脑萎缩13例,脑穿通畸形15例,脑白质减少10例,死亡2例。轻度者复查表现为正常或外部性脑积水,而中、重度者复查则多表现为上述其它各种不可逆后遗症。结论:(1)CT在诊断和随访HIE中具有重要价值;(2)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关,轻度者一般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DWI表现.方法对6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行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可见双侧小脑、内囊后肢、枕顶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脑干等白质区域异常信号,常规MRI为长T1长T2信号,DWI弥散加权图呈高信号.结论根据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生理及病理特点行DWI可对本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12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深对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ATSH)的认识和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TSH的CT表现、演变过程及其转归情况。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本组ATSH122例186处,少量积液89例;迟发性积液145处;积液位于额颞部或(和)大脑镰旁前上部114例;复合性积液10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脑挫裂伤61例);10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经手术治愈;早期漏诊25例。结论:大脑镰旁前上部是ATSH的好发部位之一;少量的ATSH早期可漏诊,积液不在损伤相关的部位及扫描未包全额顶部层面是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急性及弥漫性上腹疼痛、呕吐,均伴有血、尿胰酶及淀粉酶增高.CT检查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31例;密度改变18例;胰腺包膜改变11例;胰周间隙渗出26例;肾旁筋膜增厚及脾肾间隙模糊32例;并发假囊肿7例;少量腹腔积液4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及炎症累及范围显示细微、准确,其有效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具有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颅CT扫描对小儿惊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惊厥小儿头颅CT扫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头颅CT正常者54例 ,异常者46例 ,异常率46%。其中颅内感染性疾病27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变11例 ,颅内占位病变3例 ,脑发育畸形2例 ,脑萎缩2例,脑积水1例。结论 :颅内感染性疾病是惊厥患儿最常见的病因 ,CT检查对小儿惊厥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评估高分辨CT(HRCT)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早期的诊断价值.26例IPF患者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分别行HRCT扫描.两组IPF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IPF早期组HR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小叶内间质增厚;非早期组主要表现为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胸膜下弧线影、蜂窝肺.运动心肺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对照组、IPF早期组、IPF非早期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HRCT与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联合检查能显著提高IPF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减少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作用。方法:将118例中、重度HIE患儿按入院顺序分单号为干预组(A组)66例,双号为对照组(B组)52例。对A组从1个月起进行早期干预至24个月。结果:24个月时A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B组(P〈0.05),而脑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显著减少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颅脑CT证实的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有良好效果,其中基本治愈13例(36.2%)。显著进步14例(38.8%),进步6例(16.7%),总有效率91.7%。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