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帝国主义阵营中,一小撮战争贩子们经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地沾污「和平」二字,把他们的罪恶战争阴谋硬说成是「和平」事业。最近,他们又企图给予「和平」这两个字新的诬蔑:挪威炸药商人诺贝尔所设立的「和平奖金」的一九五三年度得奖人是……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前美国  相似文献   

2.
据最近伦敦「金融时报」透露,美国「十亿(美元)富翁俱乐部」的会员数目已超过了三十个。这个「俱乐部」的会员是以公司为单位的,这就是说,在一九五三年,做了十亿美元以上的大生意的美国大公司共有三十多家。和过去比较一下:在一九四五年,这样大公司是十家,而在一九三九年,只有两家。这样,我们不必引用复杂的统计数字,也不必详细分析美国的经济情况,单单从一张「俱乐部」会员名单上就不难看出,在美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  相似文献   

3.
国际札记     
法国人民的新胜利法国国民议会八月三十日以三百十九票对二百六十四票通过了「先决问题」的动议,拒绝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法国国民议会这一决定,是法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自由运动的巨大胜利,是美国复活德国军国主义以制造新战争的罪恶阴谋的严重失败。  相似文献   

4.
十月初的一个傍晚,应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的邀请到我国访问的法国妇女代表团团长德拉马尔夫人接见了记者,热情地描述了法国人民、特别是法国妇女反对「欧洲军」条约的斗争情况。在这个关系着法国民族独立生存的斗争中,法国人民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德拉马尔夫人说:「为了「欧洲军」问题,从来不讲话的人也站到了讲台上。共产党人、社会党人、教士、神父、妇女、青年都站在一起,发表反对「欧洲军」的演说。」法国所有的爱国妇女,都卷入了这个运动。她们组织代表团,写信给议员,负起法兰西人民的共同责任,表达了防止西德军国主义威胁的坚决意志。  相似文献   

5.
九月八日,菲律宾麦格赛赛政府遵照美国意旨,参加了所谓「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签订。接着,麦格赛赛政府就加紧在国内进行备战部署,恬不知耻地要充当执行「防务条约」的「表率」。据在菲律宾美国人办的「马尼拉日报」九月十一日透露,菲律宾即将与英国在檀香山或美国本土再次举行「美菲理事会」会议,来讨论具体实施前此签订的「美菲联防条约」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承担「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所规定的侵略「义务」。另一方面,菲律宾又拟派出以副总统兼外交部长加西亚为首的「亲善访问团」,到亚洲一些国家去「访问」,目的是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争取更多的成员国」。  相似文献   

6.
泰国和菲律宾的反动政权急不及待地要求为美国扩大印度支那战争卖命。泰国总理(?)披汶在六月二十一日声称,如果美国扩大印度支那的战火,「泰国将愿意尽其所能来协助」。为了扩大战争他还希望美国和其他国家派遣侵略军队到泰国去。他厚颜无耻地说:「在今天,外国军队将会受到欢迎。」菲律宾总统麦格赛赛驻华盛顿的特使罗慕洛也在六月十六日叫嚣说,美国应该「大胆地」对印度支那采取军事行动。他还表示,菲律宾将为美国  相似文献   

7.
勾心斗角     
美国一心盘算着进一步打入印度支那,把法国「盟友」排挤出去。最近这个钩心斗角的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很久以来就不断对法国施加压力,逼迫它同意让美国来训练和管理印度支那的伪军,企图藉此进一步控制印度支那,把法国的地位取而代之。但是,法国对美国的这个阴谋始终加以抵抗.最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法国政府追随了美国的「封锁」、「禁运」政策,使它丧失了与广大民主世界市场进行贸易的机会.但是,在竞争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中、近东主要是英美活动与角逐的场所,南、北美洲的市场法国很难插足,在欧洲市场的贸易中,法国当然占不了上风,连它在北非的殖民地也正不时受着英、美资本的袭击。同时,法国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昂,在竞争中,根本无法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尽管它一再限制入口,并对出口给予补助,仍然无法避免对外贸易的巨额逆差,而使自己经常陷于严重美元荒的困境中,因而被迫乞求美国的贷款、「援助」,受美国的束缚。到今年五月底为止,法国在「欧洲支付同盟」中亏欠总额已达九亿七千一百九十万美元之钜,而成为了同盟中最大的负债国。这就是几年来法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被局限在狭小市场内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的首脑人物艾森豪威尔、杜勒斯、威尔逊之流正在不断地吹嘘他们找到了一个「新面貌」的侵略政策.「新面貌」政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宝贝呢?这就是:减少招致破产的扩军负担、实行所谓「脱身政策」、鼓动「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用欧洲人打欧洲人」、继续玩弄原子恫嚇、保持和制造国际紧张局势。由此可见,「新面貌」不但不新,而且充满了致命的矛盾.因此,尽管华盛顿当局把这个政策奉为至宝,美国的舆论中间却发出了十分泄气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科技信息》2011,(21):I0203-I0203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中国学习者会发现,同样一个中文的词语在日语的词汇中,既有外来语这一词类,又有汉语这一词类。例如「スポーツ」、「体育」、「運動」也就是说外来语单词「スポーツ」翻译成中文后,与汉语词汇「体育」、「運動」翻译成中文后意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札记     
柯林斯的使命十一月三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任命前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为美国驻南越的「大使衔特别代表」,来统一指挥美国在南越的一切机构的活动。白宫发麦的公报说,柯林斯将研究美国给南越以「直接援助」的计划并帮助吴庭艳政府「解决目前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这篇通讯的作者 Alexander Werth,是伦敦「泰晤士报」兼美国「只族周刊」驻莫斯科记者。去年秋,他曾以访问史太林的一篇「答问」,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而且转换了美苏间的空气。这篇通讯写于莫斯科会议之后,在当前美苏关系动荡中,是一篇最能反映整个情势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陈宏恩 《科技信息》2009,(30):I0147-I0148
日语汉字"中"的读音规则仍然和其他汉字一样,存在着训读和音读两种现象。作为独立词(自立語)时,"中"只有其训读发音「なか」的读法。作为合成词(複合語)的一部时,读音则相对有些复杂。在日语合成词中,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几乎都是训读音「なか」。如人名「中井竹山(なかいちくざん)」、地名「中伊豆(なかいず)」等。在汉语中的人名、地名以及汉语式的日语单词中,"中"的读音以音读音「ちゅう」居多,如「李中玉(りちゅうぎょく)」、「中南海(ちゅうなんかい)」、「中肉(ちゅうにく)」、「御中(おんちゅう)」等。当然也存在「じゅう」的读音如「心中(しんじゅう)」。汉字"中"作为接尾词时,读音只有音读音「ちゅう」和「じゅう」两种情况,读音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札记     
在印度支那的明争暗斗最近,美国指使它的走卒泰国銮披汶政权加紧拉拢高棉和寮国傀儡政权,全国拼凑一个排除法国的「反共联盟」,以便进一步控制印度支那,把法国的势力逐渐排挤出去。一月七日,銮披汶政府驻高棉外交使团的一个发言人首先放出了拼凑「反共联盟」的空气。两天以后,美中的「驻印度支那联邦成员国大使」海斯和属于「美国驻印度支那技术与经济代表团」的雷诺,就急急忙忙地赶到高棉首府金边城去,唆使高棉傀儡国王西哈努克和首相曾奈参加「反共联盟」。为了替这个联盟开辟道路,銮披汶政权决定很快派遣一个代表团到金边城去进行活动,企图与高棉和寮国傀儡政权签订一个商务协定。同时,据法新社  相似文献   

15.
在成千成万的名词当中,意义最含混、最矛盾的,莫过于现在通行于日本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所谓「革新」.什么「革新主义」,「革新思想」,「革新运动」,乃至「革新派」等等,充满于杂志及报章上.但若从字面来玩味这两个字,就无法了解它的本义.在右派势力狂暴发展的今日,日本所谓「革新」,差不多可以和右派一切的玩艺儿联在一起.「革新主义」就是「日本主义」;「革新思想」就是「狭隘的国家主义思想」,「侵略的军国主义思想」;「革新运动」就是排斥左派及自由主义者的保守运动,「革新派」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谁说辛克莱·路易士老了呢?他的新著「贵族之孙」,无情地戳破美国「黑人问题」的脓疮,热烈呼吁种族平等,不仅将轰动美国文坛,而且曾引起各国文艺界的注意。这位当年以「大街」(Main Street)成名得诺贝尔奖金的老作家,以新战士的姿态站起来向社会的黑暗面挑战,真是值得使人喜欢的事。「贵族之孙」由文艺社(Literary Guild)推销,预约售出已有七十万本。以路易士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该书销售数之大,和故事的紧张动人,一般书评家都认为虽然就文艺观点来说,这本书不无缺点,但是就社会观点来说,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联合果品公司」的血手全世界正注视着在危地马拉发生的事情。在那里,美国垄断资本的血手正在企图扼杀危地马拉人民所拥护的、奉行独立政策而拒绝听从美国命令的民主政府。对危地马拉的武装侵略,是在美国垄断资本直接指挥、策动下进行的,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的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正是这个罪恶勾当的主使人,它是美国九大垄断资本集团之一的波士顿集团控制下的企业,它在中美洲国家中拥有巨大的经济势力,依靠残酷剥削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来榨取  相似文献   

18.
由于美方拒绝对战俘进行充分的解释,松谷里的解释工作已陷于停顿。美方这种破坏「职权范围」和「工作细则」的行为,显然是企图剥夺战俘听取解释和申请遣返的权利,藉以掩饰其「心理战」由于在解释过程中没有战俘要求遣返而遭到的惨败。  相似文献   

19.
美国驻印度大使乔治·艾伦曾在去年十月初到朝鲜去「视察」。在他离印前夕,新德里的美国新闻处举办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纪元前  相似文献   

20.
这是揭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如何侵入英国的一本书,它着重具体事实的评述,而不是理论的分析。著者恰当地引用「纽约时报」的话来道破了美国的反动政策:「美国有权利要求,花一块美元要得到值一块美元的战斗。」这种政策在欧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撤消阻碍美国货物自由流通的关税、货币以及其他贸易的壁垒;二、一个庞大的军火工业,它足以大规模地支持备战;三、统一的政治控制权,它能够成为美国政策的工具,而且能够动员大批的人充当炮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